徐娥媚
摘 要:舍棄需要勇氣,教育教學尤其如此。舍棄教師的權威促就童心的價值;舍棄流行的震撼促就文化的繼承;舍棄表面的榮耀促就自身的成功;舍棄生活的安逸促就品質的養成。
關鍵詞:語文 教育 教學 舍棄
據說人們曾經在發現斷臂維納斯石像的同一座洞穴里找到過臂與手的殘碎石片,對于這些手和臂的殘片到底是不是維納斯雕像的一部分眾說紛紜。
作者認為殘片的確屬于維納斯,而且應該是她的雕塑者在最后審查時,發現手臂的存在使塑像不夠完美,才毅然決然地把它們敲掉。必要的舍棄是通向完美的道路,在教育教學上,我們也應該善于舍棄來促就完美。
一、舍棄教師的權威促就童心的價值
案例一:
有位教師給學生講寓言故事《烏鴉和狐貍》。分析完課文后,教師布置說話練習:請你試著用自己的口吻對上當受騙之后的烏鴉說一句話。
學生一般都這樣說:“烏鴉,你可要吃一塹長一智,不要再上當受騙了。烏鴉你不要太虛榮,不要再聽別人的恭維了。”……但是有一個小女孩對烏鴉所說的話卻與眾不同,她說:“烏鴉,你別難過,我們家有好多肉,我再給你一塊吃好嗎?”因為教師手里掌握著標準答案:不能輕信別人。因此那些警告烏鴉的學生理所當然地得到了高分,而這個安慰烏鴉的善良、可愛的小女孩毫無疑問遭到了否定。
案例二:
另一位教師上課時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他讓學生用“發現”造句。學生積極性很高,紛紛舉手。有的說:我發現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有的說:我發現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時一個小女孩怯怯地把手舉起,她的句子是:我發現我家的老母雞總是圍著草垛轉。粗看起來,她的句子沒有通常的高度甚至有些俗氣,但這位教師還是肯定了她的發言,因為她的發現是用心觀察的結果。
兩位教師的區別在于一個懂得童心的價值,而另一個不清楚或者說不在意,因此,教學效果迥異。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更要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的關注,和諧發展。
二、舍棄流行的震撼促就文化的繼承
雖然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流行的東西可能對目標人群具有非同一般的沖擊力。流行歌曲已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談起流行歌曲來眉飛色舞,如數家珍。但是,如果孩子們是從周杰倫的《東風破》里感受古典詩詞之美,對文化傳承來說,稱得上一場災難。《全唐詩》有42863首,《全宋詞》有19990首,李白的詩有900余首,陸游的詩有6000余首,這還只是中國詩詞歌賦中的滄海一粟。古典詩詞消失于我們的視野,是社會審美能力的喪失。
琴棋書畫的風雅已經在流行的考級和升學加分中不能保持唯美唯善的風姿了。
若孩子從小就被悠悠琴聲、精美菜肴、“涉江采芙蓉”、“裊晴絲吹來閑庭院”、“醉里挑燈看劍”的情韻滋養熏陶著,對他們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舍棄表面的虛榮促就自身的成功
某次模特大獎賽,要評一個最差的模特,所謂最差就是她的綜合氣質、她的著裝、她的臺步是最差的。被評出來的模特是帶著微笑走出來的,她坦然地面對最差,她的表現一次比一次好,到最后,她成為那次模特大賽的冠軍。
得意時不狂傲,失意時不絕望,用一顆謙卑的心對待生活,教導學生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學習,對待虛名,才能達到成功的最高境界。
四、舍棄生活的安逸促就品質的養成
據說有一個耶魯大學的錄取生因繳不起學費,便去做油漆工掙錢。就在快完工的時候,門鈴響了,他去開門,被掃帚絆倒,又絆倒一塊櫥門板,它正好倒在新粉刷的雪白墻面上,墻上有了一道清晰的油漆印,他重刷了那一塊,覺得不協調,又刷了整面墻,可第二天他又發現這面墻與其他墻壁有色差,于是重刷了所有的墻壁。最后他的工錢除去增加的涂料的費用,所剩無幾,根本不夠交學費,主人知道原委后,贊助他上完大學。
如果當初他為了自身的安逸只刷那一小塊,那么如今已擁有世界500多家沃爾瑪零售超市的富商薩姆·沃爾頓,就不會有現今的成功。
五、舍棄多余的練習促就習慣的培養
曾經有人回憶小學語文課程:至今我已經不記得小學語文老師給我們講過什么課文了,只記得當時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們在課堂上看了很多課外書,那些書直到今天對我仍然有著極大的影響。對一個語文老師來說,這好像是一種悲哀,但從另一個方面看,課外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又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當下,因為對分數的過分追求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權利。當前應考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僅僅在學習期間掌握了有限的課本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一生有著很重要意義的思維方式的培養。語文教學中應該把讀書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世界文學的巨大魅力。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懂得保護童心;懂得讓學生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明確成功的意義,并為之而奮斗;懂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具備人格魅力。
舍棄該舍棄的,教學活動就像斷臂維納斯的雕塑一樣,能達到完美境界。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2]柳士鎮,洪宗禮.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論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李麗.美育的意義及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
[5]何昌亮,成家喜.審美心理與語文美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3).
[6]張玉能,美學分析與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