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心理發展是衡量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指標。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全面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提出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合理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對策
大學生作為中國文化層次較高的年輕群體,如果僅僅從軀體疾病的角度看,各種嚴重軀體疾病的比例并不高。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分析,情況則大不一樣。許多大學生的心理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和適應性障礙,而且有相當數量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所以,我們有必要全面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對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主要表現在:大學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礙為神經癥性的情緒、人際關系和強迫傾向等障礙;盡管大學生中存在如此普遍的心理障礙問題,其中只有極少部分學生接受了心理咨詢方面的專業幫助;心理障礙的發生在年級、專業間存在差異,即競爭壓力大的專業,發生心理障礙的人數多,從年級上看,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差,一年級次之,四(或五)年級最少,來自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來自城市的學生的問題要多。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
(一)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
大學生要增強心理衛生意識,學習一點心理衛生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就等于把握了心理健康的鑰匙,在必要時就可以用來進行自我調節。這可以說是掌握了心理健康的主動權。
(二)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1.用來進行學習的時間要適當。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很多心理活動都與學習有關。研究表明,個體在適度的壓力和焦慮情緒之下,可以提高思考力和機敏力,因此大學生的學習應有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對心理健康發展及學業的完成是必要的,但不能過分加重負擔。
2.確立合理的生活節奏。大學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為合理安排生活節奏,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在條件。這樣既可調劑緊張的學習生活,又可以開闊視野,廣交朋友,發現自己在各方面的潛力,增加與他人相處的經驗,從而經常體驗大學生活的快樂。這種平穩的積極狀態,能使大學生充分發揮其潛在能量,增強自信,使自己的生活有節奏感,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得到最佳的適應。
3.注意用腦衛生。大腦是心理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過度的疲勞、緊張,或長時間的高度興奮、強烈刺激,都會引起腦功能失調,要恢復失調的腦功能,頗為費時費力。因此,大學生千萬注意不要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強,忽視用腦衛生。
(三)保持健康的情緒
第一,應學會合理宣泄,找到充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法,既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放縱自己。在生活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不良刺激。然而,劇烈的情緒會降低人的智力水平,一旦失去了控制,會帶來許多不良后果。所以,一個人應在自己情緒劇烈變化的過程中及時予以控制,以避免憤怒情緒的最終爆發。
第二,對于消極情緒,要學會自我疏導、自我排遣。當遇到一些憂愁、不平和煩惱時,應把它發泄出來,長期壓抑情緒是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在憂郁的時候,找知心朋友或親人傾訴,使不良情緒得以發泄,壓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甚至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種調整機體平衡的方式。并且在傾訴郁悶的過程中,還可能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以及找到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四)建立良好的人 際關系,學會去愛
建立良好而真誠的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的途徑。大學生都是同齡人,共同點較多,人際關系比社會上單純。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減少心理上的不適感。實現平衡、健康的心理是需要豐富營養的,最重要的營養就是愛。愛不是抽象的,它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除了大家通常意義上的男女愛情之外,諸如眷戀、關懷、惦念、安慰、鼓勵、幫助、支持、理解等等,都可歸為愛的范疇,而這些都可以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得到,并且又使人際關系更為和諧。大學生的友誼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可以成為大學生感情的寄托,可以增加歸屬感。而且,去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又能促使自己擁有博大的胸懷,從而大大增加生活、學習、工作的能力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習應激和心理危機感,這是人們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個孤芳自賞、離群索居、生活在群體之外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心理健康的。
(五)樹立符合實際的奮斗目標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大學生們的這種成功欲望更為強烈,但是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都具有優勢和劣勢兩個方面。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觀的評價,并以此付諸社會實踐,做到這一點,對于保護個體少受挫折及充分發揮才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對自己過分苛求,把奮斗目標確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以內,使自己通過艱苦努力,最終實現這一目標 。這些成功的體驗,對于維持心理健康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付英.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問題[J]. 青年文學家,2014(1):20-22.
[2]譚彬.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6):57-59.
[3]魯威,趙敏. 國內外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現狀的對比及啟示[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0):69-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