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紅
【摘 要】運用文獻綜述法、分析法對武術在繼承與發展中出現的,無論是本質上的還是價值追求上的種種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武術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以批判繼承的嚴謹態度去面對。本文就當今武術的發展過程中關于武術自身定位上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并提出理性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武術 武術發展 問題
1引言
武術是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中的一顆璀璨之星,它集結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精髓,凝結了中華民族先輩們的智慧和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形成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思想、行為體系。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武術被繼承發展,形成了與西方體育文化、觀念相互融合的新時代產物——競技武術,雖然人們對其褒貶不一,但是競技武術對武術的傳播及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擴張性的積極作用。一種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武術也不例外,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武術更快、更好地發展。本文就當今武術的發展過程中關于武術自身定位和武術全球化發展兩個方面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并提出理性的解決建議。
2武術發展中的自身問題
2.1 武術的概念問題
就拿競技武術申奧和作為2008北京奧運比賽項目的競技武術來說,就有很多人說是武術申奧、奧運武術比賽,這是一種不科學的、不嚴謹的說法。從眾多方面都能夠知道,競技武術是不能完全代表武術的,它只是武術博大精深的完整體系中的滄海一粟,只是武術的一個特定外顯形式,還不足以代表中國武術,這是不嚴謹和錯誤的理解角度和說法。這樣很容易讓國外友人對中國武術的理解更加模糊,對武術的傳播具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就像前奧委主席薩馬蘭奇看完武術表演后說“不知道武術是什么”“是中國式的體操”等言論。這就表明了武術的概念問題沒有一個詳細的概念上的上下歸屬。所以,我們在推進武術全球化的進程中,使每一名“武術人”或武術工作者都要明確武術中的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避免出現以偏概全、以一抵百的錯誤思維邏輯。
2.2 武術在文化本位上的問題
當下,從武術的價值取向、形式和功能等方面來看,中國武術形成了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兩大陣營。傳統武術是人們從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勞動、捕獵御獸等方面中提煉出來的格斗技擊、健身自衛、修身養性的民族傳統文化綜合體系。競技武術是傳統武術在西方體育文化、思想的入侵中,融會貫通,形成以套路和散打為主要競賽內容,具備完善的競賽規則和訓練體系,以專業人群為活動主體,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運動競技水平,爭取獲得優異運動成績為目的的屬于武術范疇的一種現代體育項目。兩者雖然都屬中國武術的母體所有,但在很多方面卻是截然不同,其本質上的區別在于兩者的價值追求不同。傳統武術強調的是對動作的頓悟和內在的反思以及對“道”“理”“自然與宇宙”的超越生命的體驗,追求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超越。競技武術的追求體現在對西方競技的一種契合,是傳統武術融會貫通西方競技思想,由追求內在的身心和諧、動靜結合、修身養性的整體生命觀轉化為外在的“更高、更快、更強”,而產生的追求“高、難、美、新”的一種精神體驗手段,而且兩者對武術的本質及價值定位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武術一直追求著在武術本質——技擊上的不斷發展,無論是它的傳承過程中,還是價值追求過程中,依然是把技擊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在這種無本質性偏離的發展過程中又衍生了更多的價值、功能。然而,競技武術從其雛形“中華新武術”產生以來,逐漸迷失了武術技擊的本質方向,形成了現在以高、難、美、新為競賽目標的一種奪金手段。
2.3 技擊與競技的偏重問題
2.3.1 注重攻防的技擊技術
眾所周知,武術的本質是技擊,是在不斷地對突出防身制敵的動作追求而達到強身健體、身心和諧的綜合體系。武術技擊指導著武術的動作圍繞實戰中如何掌握運用速度、距離、時機、方法來得到最佳的技擊效果而進行動作的傳承與創新。簡而言之,就是指導著武術如何更能防身制敵,而不講究動作的美觀性有多強。武術技擊也是需要技術、技巧上的支撐。武術技擊的技術一般分為兩種,一是進攻技術,二是防守技術,但無論這兩種技術怎么交錯改變,武術技擊技術始終是圍繞著在實戰中充分發揮個人機體能力,運用合理的動作、方法,提高攻防效果,追求本質上有效的提升。
2.3.2 追求高難美新的競技技術
競技武術中的武術技術,雖然包含了技擊技術,但不一定是有效的技擊技術。它是對武術技擊技術的一種夸大,是適應西方體育追求外顯性和功利性的必然結果。它的技術可以簡單地歸結為跳躍更高的技術、動作更難的技術、動作更美的技術和動作編排更新的技術。就是所謂的“高、難、美、新”的競技武術的追求,這是一種從運動中達到精神上的沖擊體驗和美的視覺感知的現代運動技術的簡單羅列。它的技術追求就“偏離”了武術技擊技術的本質方向。
2.3.3 技擊與技術相互協同發展
如果武術的技擊追求和競技武術的技術追求能夠互相交融、互相促進,那么我認為這種“偏離”很有必要。因為競技武術是適應西方國家文化和思維方式的有效傳播載體,它是能夠更快使西方國家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的開端和捷徑,是能夠加快中國優秀文化服務于全世界的前進步伐的有效途徑。這就指導著我們應該在發展競技武術的過程中,動作的編排與創新應時時刻刻圍繞著“技擊”的本質和原理進行,并且將其作為比賽或訓練的參考和衡量標準。“本立而道生”,不能讓“武”變“舞”。
2.4 武術本質在主客觀存在上的問題
關于武術本質的問題也是一個現在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但,無論是一元論的觀點還是多元論的觀點,共識的一點就是:武術的本質是技擊或者武術的其中一個本質是擊,這兩種表述都肯定了武術的技擊屬性,肯定了武術是一種技擊術。這一點也從眾多的武術概念中明確地體現了出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武術的技擊本質應該是主、客觀的相互統一。這就體現在武術動作的技擊性不僅僅在客觀上獨立存在,而且還要人們主觀上的認知和探索。但是通過觀察了解,現在有很多的從事武術的“武術人”都不了解自己熟練的武術動作的技擊方法和含義,更為可憂的是很多競技武術套路的創編都不以武術的技擊本質為參考和衡量標準,僅是為了追求比賽成績的提升和視覺上的美感享受或者精神上的感知,而忽視了本質上的思考。一個從事武術的“武術人”而不知道武術動作的本質體現,這不就成了一種“依葫蘆畫瓢”的傳承模式了嗎?這樣發展下去的武術,到最后恐怕就真的不是武術了吧。
綜上所述,我個人觀點是:加強武術的技擊教學,無論是傳統武術還是競技武術,都要以武術的技擊本質為出發點,讓每一個“武術人”清晰明確地了解自己所練項目的技擊含義、技擊方法;糾正競技武術套路創編中的偏重錯誤,明確競技套路是武術技擊的審美發展。在明確本質的前提下,再尋求多方位、多價值、多追求的理性發展。
3結論與建議
在武術全球化的進程中,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無論是武術本身的問題,還是推廣與教學中的問題。只有解決了主、客觀的上的不足,才能使武術有序地實現全球化,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全球人民。這就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武術發展中既要明確武術技擊并不是只重技擊,是要求我們在武術的發展中應在明確本質的前提下,再尋求多方位、多價值、多追求的理性發展,從而做到不失技擊本質,又有創新發展。又要盡可能地使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在技擊與技術追求上能夠互相交融、互相促進,互相完善各自體系,才能使武術能夠健康、積極地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成銀,申玉山.試論近代武術價值功能的演變[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 4(3).
[2]武冬.傳統武術在現代化社會中的落差與發展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2) .
[3]劉和臣,刁振東.對培養武術國際推廣人才的探討 [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09(04) .
[4]王霞光.讓武術走向世界——訪國際武聯主席伍紹祖.[N].人民日報,1999-11-06(4).
[5]李龍,虞定海.全球化時代中國武術教育發展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4):82.
[6]郭玉成,邱丕相.武術國際傳播基本模式的構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02( 4) .
[7]韓之波,李成銀.近代中國武術發展的雙向性[J].體育與科學,1995(3).
[8]李成銀.發展傳統武術的思路與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