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琳
摘 要:把“發現學習法”引入到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巧設例證或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自信心和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在小組討論和辨析中自主探究、揭示相關理論知識,形成輕松、和諧、熱烈的課堂氣氛,有效的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培養。
關鍵詞:發現學習法 高中美術鑒賞 運用
一、什么是“發現學習法”
“發現學習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首創并倡導的教育理論,它是不把學習的主要內容提供給學生,而是由學生獨立發現,然后內化,學生的優先任務就是有所發現。即學生是以“小科學家”的身份在教師幫助下迅速有效地主動探索未知的過程。其具有開放性、自主性、愉悅性的特點。
二、“發現學習法”適用高中美術鑒賞的哪些領域
一般說來,只要是教材中尚未講到的,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的、對學生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有價值的新東西(包括新知識、新方法和新經驗),都可以視作是發現。所以“發現學習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有著很廣闊的運用空間,特別是以下四個領域最為適用:
1、美術理論和美術史概念的獲得。
2、藝術形式規律的探究。
3、運用藝術概念和規律解決新的美術欣賞中的問題。
4、對美術作品的價值判斷和估價。
三、“發現學習法”如何運用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發現的學習過程一般是:教師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再這個情境中產生矛盾。教師提出問題,并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提出假設,學生從理論上去檢驗假設,如有不同見解,可以展開辯論,對問題作出結論,獲得理論知識。
以現代的教育理論為依托,運用發現學習理論,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實踐中可設置以下環節,以鑒賞現實主義繪畫《伏爾加河的纖夫》為例:
1、課前充分準備。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查找有關資料,查閱有關藝術家的生平、創造過程以及評論文章,收集有關書籍、報刊、雜志、圖片和說明等,充分體現發現學習的開放性特點。
例:在課前,學生可以知道《伏爾加河的纖夫》的作者是俄羅斯的列賓,畫于1873年,屬于巡回展覽畫派等等較為粗淺、容易理解的內容。
2、教師提供例證。教師要做好這一主要準備工作,也就是發現法教學中相關的概念和規律的例證或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提供的例證是學生獲得概念和發現規律的基礎,觀察理解例證是學生進行發現的起點。
例:教師逐一出示四個問題,并讓學生思考現實主義畫派的藝術特點和作品的藝術形式、主題思想。
問題1:銳角三角形構圖與畫面空曠的感覺對突出畫面主題有什么作用?
問題2:該作品表現悲涼的畫面,為什么用暖色調?
問題3:巡回展覽畫派的現實主義作品,為什么用具象手法表現人物形象?
問題4:作品想傳達的信息即表現意圖是什么?
3、大膽提出假設。學生經過對例證或問題進行辨別,大膽的提出假設。學生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美術知識和鑒賞經驗,對未知作出假定的解釋。
例:針對提出的四個問題,學生小組經過查資料、熱烈討論后確信四個例證是肯定的,并逐一分析,提出假設:
答問題1:人物組合成一個銳角三角形,是一種不同方向的力的矛盾沖突,使人的活動顯得更為艱難和沉重。傾斜著的銳角三角形使得畫面空曠,呈現出河流的美麗景色,與備受苦難的纖夫的沉重勞動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產生這樣的矛盾。
答問題2:畫面呈現暖色調,給人以溫暖的感覺,但從另一個極端看,灼熱的暖色,也往往使我們先到夏日正午烈日炎炎之下的灼熱與沉悶。
答問題3:畫面人物形象用具象的表現手法,一方面是畫家能真實再現嚴酷的社會現實、人民疾苦以及俄國民族的歷史;另一方面也表現出畫家自己對生活獨特的認識、情感與政治觀點。
答問題4:畫面表達出的信息,是作者對平等民主的人類社會的信念與渴望,以及對一切不平等、殘暴行為的抨擊和憎恨。
4、討論檢驗假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假設、選擇、澄清,自己判斷價值,教師應有充分的耐心去期待學生的發現。從而在獲得相關知識及概念和規律時,使問題得到解答。最后一定要請學生通過論證歸納后陳述其發現過程,互相啟發、互相促進,以達到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目的。
例:引導學生將正確的假設進行概括、歸納,然后得出類似于規律的結論:該作品通過藝術發現形式,真實地再現被奴者的形象和悲慘的命運,無情揭露了沙皇的殘暴統治。另外,作品中的藝術表現形式及表現方法,都是為了突出主題思想。
5、有效接納新知。學生將發現的知識納入相應的認知結構中并加以運用,使之轉換為學生的能力,檢驗美術教學的效果。
例:從以上的討論和辨析中領悟到每幅作品都是以一定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思想為主導,賦予作品以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深刻的社會內涵,最后使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達到完美統一。認識到,評價一幅美術作品的社會及藝術價值,一定要把握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的歷史局限。安排學生嘗試自己鑒賞和列賓同一時期同一畫派的克拉姆斯柯依的作品《無名女郎》。
6、課后拓展延伸。在前一鑒賞結束后,教師對遺漏的知識點做補充后,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博物館去查資料、看原作,也可以通過電腦網上查詢,讓學生使課程得已拓展延伸,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為完善。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整體意義的理解。而且,在教師的鼓勵和同學間的合作學習中,使學生在輕松、快樂、自由、平等的學習氣氛中,心情愉悅,增強學習信心,學會合作學習,提升學習美術課的興趣。
四、“發現學習法”的運用需要注意什么
1、例證要有效啟發。例證的設計一定要有指向性,能夠通過例證的正反對比,使藝術規律、藝術風格和藝術理論概念更清楚;展現的例證特點越突出,學生會發現的越快。
2、教師要主導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但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檢查、反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不能放任自流,實現真正的自主。
3、合作要民主和諧。在合作學習過程需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實行,才會激發學生發現的沖動和熱情,調動學生大腦進行積極思維,進行有意義的發現。
4、卡片要充分利用。卡片小,卻作用大,是用于收集資料和信息的工具,在課前用卡片收集資料,課中用卡片記錄思想,課后用卡片交流。有些想法、靈感稍縱即逝,想到馬上記下了,便于交流,在發言時,也可消除部分同學的膽怯的心理。
總之,“發現學習法”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讓學生增強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思維更加活躍,以提高觀察能力、欣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和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布魯納·布魯納 《發現學習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6
[2]王大根 《美術教學論》[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 龍游縣橫山中學 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