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徐麗芳
互聯網眾籌在電影、音樂、藝術等領域發展得如火如荼,正處于數字化轉型時期的出版界也對此展開了積極的探索。所謂眾籌出版,即項目發起人通過眾籌平臺發起眾籌出版項目,向廣大的互聯網用戶籌集資金,而這批用戶可以根據出資額享有該項目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所獲得的收益。
Unglue.it眾籌出版業務概述
目前歐美國家的眾籌出版平臺不在少數,比如包含眾籌出版業務的Kickstarter,專注于眾籌出版的Pentian等。這些平臺都運用了互聯網眾籌的新型模式,但其思維仍沒有脫離傳統出版,因此互聯網時代知識共享的訴求并沒有得到滿足。面對各大出版商對電子書的嚴格控制,開放存取成為圖書館和讀者的迫切愿望,開放問題隨之成為出版思維與眾籌思維的沖突所在。針對這一沖突,Unglue.it在眾籌出版領域進行了一次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嘗試。
Unglue.it于2012年5月正式上線并經歷了一次改版。出版界認為其運營模式體現了最新的電子書零售理念,但實際上Unglue.it成立的目標并不是為了擴大電子書銷量,而是為了使更多圖書成為開放資源從而可以被所有人免費獲取。得益于這樣的目標定位,它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廣泛關注。而著作權利人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在知識共享和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到一個平衡點。
在最初版本的Unglue.it平臺上,參與其出版項目的作者首先要為自己的作品設定一個資金目標,一旦募集到的資金超過這個額度,該作品就可以被讀者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免費共享;與此同時,下載作品的人也獲得了作品的授權,能夠在任何地點(即使是沒有獲得發行權的國家和地區)、利用任何電子閱讀設備進行閱讀。而如果募集到的資金沒能達到預定目標,這本書將不能獲得知識共享許可,項目的支持者們也就不必為此進行支付。
Unglue.it的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支付金額,也因此享有不同的待遇,這與Kickstarter等成功眾籌平臺的做法是一樣的。在Unglue.it,支付25美元的支持者將能在圖書的致謝名單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支付100美元的支持者則可以在書中附注個人簡介和個人主頁;支付150美元的支持者將能夠通過Skype與作者暢談;支付500美元的支持者則能夠親眼目睹作者下一本書的寫作過程和寫作大綱;一旦支付金額達到1500美元,支持者將能夠參加作者舉辦的為期一天的寫作研討會。在這種運行模式下,Unglue.it成功眾籌了《非洲口頭文學》(Oral Literature in Africa)一書,有257名讀者完成了支付。
在最初一年多的運行期間,Unglue.it的眾籌成果并不理想。不得已,它只好又回到設計和調試階段,全新的 Unglue.it 2.0于2013年10月初發布。在新版網站中,支持者不再需要等到項目的募集金額達到目標才能免費閱讀該電子書。也就是說,設立出版眾籌項目的目標不再是為某本圖書獲得知識共享許可募集資金,而是向這本圖書的支持者提供僅含有數字水印的電子書,而一旦銷量達到了預計目標,該電子書即能獲得知識共享授權。改版之后的Unglue.it網站首頁清晰地呈現了眾籌出版開放電子書的三種模式:
其一,“感謝開放”模式(Thanks for Ungluing),即作者已經完成了電子書的制作并由作者本人申請獲得知識共享許可,之后再通過網站進行眾籌。
其二,“購買開放”(Buy to Ungluing),即著作權利人完成電子書的制作之后,在網站建立眾籌項目,在達到預定目標之后該書才能獲得知識共享許可。
其三,“承諾開放”(Pledge to Ungluing),這種模式指的是將已經出版過的圖書(如已經不再暢銷的紙質圖書)放到網站中進行眾籌,達到眾籌目標之后再將其制作成電子書,最后才獲得知識共享許可。
在Unglue.it 2.0中,不論通過哪種途徑進行眾籌,一旦項目失敗,支持者就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通過前兩種途徑支付的資金將會迅速返還到支持者的賬戶,而在第三種途徑中,只有項目成功才會從支持者的賬戶扣除資金。
《非洲口頭文學》:一個Unglue.it眾籌出版的實例
《非洲口頭文學》是在Unglue.it眾籌成功并取得知識共享許可的第一本圖書,也是迄今為止該網站所建立的所有眾籌出版項目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非洲口頭文學》一書的作者為魯斯·芬尼根(Ruth Finnegan),該書有多個版本發行于世,最早的一個版本由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于1970年出版發行。而Unglue.it中該書的眾籌項目則是由開放圖書出版社(Open Book Publishers)發起的,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發行了該書。
在這次眾籌活動中,開放圖書出版社承諾一旦該書的眾籌金額能夠在2012年6月21日11點59分之前達到7500美元,該書將獲得知識共享許可,讀者將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免費獲得各種形式(文本、視頻、音頻)的電子圖書。而截至本次眾籌活動的最后期限,有308位用戶對這次活動表示了支持,最終有257位支持者完成了支付,最后的眾籌金額為7743美元,達到了預計目標。《非洲口頭文學》成為了Unglue.it第一個眾籌成功的出版項目。截至目前,通過Unglue.it的電子書鏈接,該書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4701次。
第一次眾籌成功的經歷給了Unglue.it信心,接下來的眾籌活動也循序漸進地展開,雖然參與人數都沒有超過《非洲口頭文學》的記錄,但還是有另外的6本圖書也成功獲得了知識共享許可。
Unglue.it的收益來源于圖書的銷售所得,它抽取眾籌所獲金額的25%,另外每售出一本電子書,Unglue.it還另收0.25美元的轉換費。而Smashwords的收費標準是圖書銷售總額的15%,Kickstarter則僅收取最終所獲收益的5%,它們都不另收轉換費。這些網站中的眾籌項目所獲得的關注也更加廣泛,這也是Unglue.it無法比擬的。在Smashwords中眾籌成功的圖書還能進入蘋果書店、巴諾網上書店等平臺進行銷售,同時還可以獲得ISBN書號。而在Unglue.it,作者不但無法享有這些增值服務,或許還會損失一部分利益。
大多數作者和出版商都將出版視為一種投資,而簽訂知識共享許可就意味著長久收益鏈的斷裂,加入Unglue.it就需要權利人出于社會效益的考量而忽略長遠的經濟利益。這是一種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假設。
即使作者和出版商能夠支持Unglue.it,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商卻不會。一旦亞馬遜發現某種圖書的內容可以在網絡上免費獲得,亞馬遜商店就會迅速將該書的售價變為0。亞馬遜還于2013年9月關停了對Unglue.it的快捷支付支持,而快捷支付手段是互聯網眾籌得以實現的基礎,Unglue.it迅速發表聲明宣稱其正在尋找其他的快捷支付手段。
雖然Unglue.it的發展沒有勢如破竹的態勢,但也已算小有成就。除了吸引作品權利人發布圖書出版眾籌項目外,著名的學術出版商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還通過該平臺進行了100本圖書的眾籌活動以使其成為開放資源;而網站所倡導的知識共享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大勢所趨。此外,面對各大出版商對圖書館采購電子書的各種限制,Unglue.it是否能夠與圖書館聯手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開放資源,我們也拭目以待。
在目前的條件下進行知識共享的開放存取實踐無疑仍是一種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實驗行為,而作為讀者,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種實驗行為大獲成功。對Unglue.it探討的重點也不在于它所建立的出版模式是否成功,關鍵是它從社會效益出發,在解決成本問題后利用眾籌出版模式為開放存取提供了一種新的而且是有益于讀者的出版思路。
(作者單位系武漢大學數字出版研究所)
互聯網眾籌在電影、音樂、藝術等領域發展得如火如荼,正處于數字化轉型時期的出版界也對此展開了積極的探索。所謂眾籌出版,即項目發起人通過眾籌平臺發起眾籌出版項目,向廣大的互聯網用戶籌集資金,而這批用戶可以根據出資額享有該項目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所獲得的收益。
Unglue.it眾籌出版業務概述
目前歐美國家的眾籌出版平臺不在少數,比如包含眾籌出版業務的Kickstarter,專注于眾籌出版的Pentian等。這些平臺都運用了互聯網眾籌的新型模式,但其思維仍沒有脫離傳統出版,因此互聯網時代知識共享的訴求并沒有得到滿足。面對各大出版商對電子書的嚴格控制,開放存取成為圖書館和讀者的迫切愿望,開放問題隨之成為出版思維與眾籌思維的沖突所在。針對這一沖突,Unglue.it在眾籌出版領域進行了一次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嘗試。
Unglue.it于2012年5月正式上線并經歷了一次改版。出版界認為其運營模式體現了最新的電子書零售理念,但實際上Unglue.it成立的目標并不是為了擴大電子書銷量,而是為了使更多圖書成為開放資源從而可以被所有人免費獲取。得益于這樣的目標定位,它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廣泛關注。而著作權利人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在知識共享和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到一個平衡點。
在最初版本的Unglue.it平臺上,參與其出版項目的作者首先要為自己的作品設定一個資金目標,一旦募集到的資金超過這個額度,該作品就可以被讀者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免費共享;與此同時,下載作品的人也獲得了作品的授權,能夠在任何地點(即使是沒有獲得發行權的國家和地區)、利用任何電子閱讀設備進行閱讀。而如果募集到的資金沒能達到預定目標,這本書將不能獲得知識共享許可,項目的支持者們也就不必為此進行支付。
Unglue.it的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支付金額,也因此享有不同的待遇,這與Kickstarter等成功眾籌平臺的做法是一樣的。在Unglue.it,支付25美元的支持者將能在圖書的致謝名單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支付100美元的支持者則可以在書中附注個人簡介和個人主頁;支付150美元的支持者將能夠通過Skype與作者暢談;支付500美元的支持者則能夠親眼目睹作者下一本書的寫作過程和寫作大綱;一旦支付金額達到1500美元,支持者將能夠參加作者舉辦的為期一天的寫作研討會。在這種運行模式下,Unglue.it成功眾籌了《非洲口頭文學》(Oral Literature in Africa)一書,有257名讀者完成了支付。
在最初一年多的運行期間,Unglue.it的眾籌成果并不理想。不得已,它只好又回到設計和調試階段,全新的 Unglue.it 2.0于2013年10月初發布。在新版網站中,支持者不再需要等到項目的募集金額達到目標才能免費閱讀該電子書。也就是說,設立出版眾籌項目的目標不再是為某本圖書獲得知識共享許可募集資金,而是向這本圖書的支持者提供僅含有數字水印的電子書,而一旦銷量達到了預計目標,該電子書即能獲得知識共享授權。改版之后的Unglue.it網站首頁清晰地呈現了眾籌出版開放電子書的三種模式:
其一,“感謝開放”模式(Thanks for Ungluing),即作者已經完成了電子書的制作并由作者本人申請獲得知識共享許可,之后再通過網站進行眾籌。
其二,“購買開放”(Buy to Ungluing),即著作權利人完成電子書的制作之后,在網站建立眾籌項目,在達到預定目標之后該書才能獲得知識共享許可。
其三,“承諾開放”(Pledge to Ungluing),這種模式指的是將已經出版過的圖書(如已經不再暢銷的紙質圖書)放到網站中進行眾籌,達到眾籌目標之后再將其制作成電子書,最后才獲得知識共享許可。
在Unglue.it 2.0中,不論通過哪種途徑進行眾籌,一旦項目失敗,支持者就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通過前兩種途徑支付的資金將會迅速返還到支持者的賬戶,而在第三種途徑中,只有項目成功才會從支持者的賬戶扣除資金。
《非洲口頭文學》:一個Unglue.it眾籌出版的實例
《非洲口頭文學》是在Unglue.it眾籌成功并取得知識共享許可的第一本圖書,也是迄今為止該網站所建立的所有眾籌出版項目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非洲口頭文學》一書的作者為魯斯·芬尼根(Ruth Finnegan),該書有多個版本發行于世,最早的一個版本由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于1970年出版發行。而Unglue.it中該書的眾籌項目則是由開放圖書出版社(Open Book Publishers)發起的,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發行了該書。
在這次眾籌活動中,開放圖書出版社承諾一旦該書的眾籌金額能夠在2012年6月21日11點59分之前達到7500美元,該書將獲得知識共享許可,讀者將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免費獲得各種形式(文本、視頻、音頻)的電子圖書。而截至本次眾籌活動的最后期限,有308位用戶對這次活動表示了支持,最終有257位支持者完成了支付,最后的眾籌金額為7743美元,達到了預計目標。《非洲口頭文學》成為了Unglue.it第一個眾籌成功的出版項目。截至目前,通過Unglue.it的電子書鏈接,該書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4701次。
第一次眾籌成功的經歷給了Unglue.it信心,接下來的眾籌活動也循序漸進地展開,雖然參與人數都沒有超過《非洲口頭文學》的記錄,但還是有另外的6本圖書也成功獲得了知識共享許可。
Unglue.it的收益來源于圖書的銷售所得,它抽取眾籌所獲金額的25%,另外每售出一本電子書,Unglue.it還另收0.25美元的轉換費。而Smashwords的收費標準是圖書銷售總額的15%,Kickstarter則僅收取最終所獲收益的5%,它們都不另收轉換費。這些網站中的眾籌項目所獲得的關注也更加廣泛,這也是Unglue.it無法比擬的。在Smashwords中眾籌成功的圖書還能進入蘋果書店、巴諾網上書店等平臺進行銷售,同時還可以獲得ISBN書號。而在Unglue.it,作者不但無法享有這些增值服務,或許還會損失一部分利益。
大多數作者和出版商都將出版視為一種投資,而簽訂知識共享許可就意味著長久收益鏈的斷裂,加入Unglue.it就需要權利人出于社會效益的考量而忽略長遠的經濟利益。這是一種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假設。
即使作者和出版商能夠支持Unglue.it,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商卻不會。一旦亞馬遜發現某種圖書的內容可以在網絡上免費獲得,亞馬遜商店就會迅速將該書的售價變為0。亞馬遜還于2013年9月關停了對Unglue.it的快捷支付支持,而快捷支付手段是互聯網眾籌得以實現的基礎,Unglue.it迅速發表聲明宣稱其正在尋找其他的快捷支付手段。
雖然Unglue.it的發展沒有勢如破竹的態勢,但也已算小有成就。除了吸引作品權利人發布圖書出版眾籌項目外,著名的學術出版商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還通過該平臺進行了100本圖書的眾籌活動以使其成為開放資源;而網站所倡導的知識共享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大勢所趨。此外,面對各大出版商對圖書館采購電子書的各種限制,Unglue.it是否能夠與圖書館聯手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開放資源,我們也拭目以待。
在目前的條件下進行知識共享的開放存取實踐無疑仍是一種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實驗行為,而作為讀者,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種實驗行為大獲成功。對Unglue.it探討的重點也不在于它所建立的出版模式是否成功,關鍵是它從社會效益出發,在解決成本問題后利用眾籌出版模式為開放存取提供了一種新的而且是有益于讀者的出版思路。
(作者單位系武漢大學數字出版研究所)
互聯網眾籌在電影、音樂、藝術等領域發展得如火如荼,正處于數字化轉型時期的出版界也對此展開了積極的探索。所謂眾籌出版,即項目發起人通過眾籌平臺發起眾籌出版項目,向廣大的互聯網用戶籌集資金,而這批用戶可以根據出資額享有該項目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所獲得的收益。
Unglue.it眾籌出版業務概述
目前歐美國家的眾籌出版平臺不在少數,比如包含眾籌出版業務的Kickstarter,專注于眾籌出版的Pentian等。這些平臺都運用了互聯網眾籌的新型模式,但其思維仍沒有脫離傳統出版,因此互聯網時代知識共享的訴求并沒有得到滿足。面對各大出版商對電子書的嚴格控制,開放存取成為圖書館和讀者的迫切愿望,開放問題隨之成為出版思維與眾籌思維的沖突所在。針對這一沖突,Unglue.it在眾籌出版領域進行了一次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嘗試。
Unglue.it于2012年5月正式上線并經歷了一次改版。出版界認為其運營模式體現了最新的電子書零售理念,但實際上Unglue.it成立的目標并不是為了擴大電子書銷量,而是為了使更多圖書成為開放資源從而可以被所有人免費獲取。得益于這樣的目標定位,它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廣泛關注。而著作權利人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在知識共享和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到一個平衡點。
在最初版本的Unglue.it平臺上,參與其出版項目的作者首先要為自己的作品設定一個資金目標,一旦募集到的資金超過這個額度,該作品就可以被讀者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免費共享;與此同時,下載作品的人也獲得了作品的授權,能夠在任何地點(即使是沒有獲得發行權的國家和地區)、利用任何電子閱讀設備進行閱讀。而如果募集到的資金沒能達到預定目標,這本書將不能獲得知識共享許可,項目的支持者們也就不必為此進行支付。
Unglue.it的用戶可以選擇不同的支付金額,也因此享有不同的待遇,這與Kickstarter等成功眾籌平臺的做法是一樣的。在Unglue.it,支付25美元的支持者將能在圖書的致謝名單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支付100美元的支持者則可以在書中附注個人簡介和個人主頁;支付150美元的支持者將能夠通過Skype與作者暢談;支付500美元的支持者則能夠親眼目睹作者下一本書的寫作過程和寫作大綱;一旦支付金額達到1500美元,支持者將能夠參加作者舉辦的為期一天的寫作研討會。在這種運行模式下,Unglue.it成功眾籌了《非洲口頭文學》(Oral Literature in Africa)一書,有257名讀者完成了支付。
在最初一年多的運行期間,Unglue.it的眾籌成果并不理想。不得已,它只好又回到設計和調試階段,全新的 Unglue.it 2.0于2013年10月初發布。在新版網站中,支持者不再需要等到項目的募集金額達到目標才能免費閱讀該電子書。也就是說,設立出版眾籌項目的目標不再是為某本圖書獲得知識共享許可募集資金,而是向這本圖書的支持者提供僅含有數字水印的電子書,而一旦銷量達到了預計目標,該電子書即能獲得知識共享授權。改版之后的Unglue.it網站首頁清晰地呈現了眾籌出版開放電子書的三種模式:
其一,“感謝開放”模式(Thanks for Ungluing),即作者已經完成了電子書的制作并由作者本人申請獲得知識共享許可,之后再通過網站進行眾籌。
其二,“購買開放”(Buy to Ungluing),即著作權利人完成電子書的制作之后,在網站建立眾籌項目,在達到預定目標之后該書才能獲得知識共享許可。
其三,“承諾開放”(Pledge to Ungluing),這種模式指的是將已經出版過的圖書(如已經不再暢銷的紙質圖書)放到網站中進行眾籌,達到眾籌目標之后再將其制作成電子書,最后才獲得知識共享許可。
在Unglue.it 2.0中,不論通過哪種途徑進行眾籌,一旦項目失敗,支持者就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通過前兩種途徑支付的資金將會迅速返還到支持者的賬戶,而在第三種途徑中,只有項目成功才會從支持者的賬戶扣除資金。
《非洲口頭文學》:一個Unglue.it眾籌出版的實例
《非洲口頭文學》是在Unglue.it眾籌成功并取得知識共享許可的第一本圖書,也是迄今為止該網站所建立的所有眾籌出版項目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
《非洲口頭文學》一書的作者為魯斯·芬尼根(Ruth Finnegan),該書有多個版本發行于世,最早的一個版本由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于1970年出版發行。而Unglue.it中該書的眾籌項目則是由開放圖書出版社(Open Book Publishers)發起的,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發行了該書。
在這次眾籌活動中,開放圖書出版社承諾一旦該書的眾籌金額能夠在2012年6月21日11點59分之前達到7500美元,該書將獲得知識共享許可,讀者將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免費獲得各種形式(文本、視頻、音頻)的電子圖書。而截至本次眾籌活動的最后期限,有308位用戶對這次活動表示了支持,最終有257位支持者完成了支付,最后的眾籌金額為7743美元,達到了預計目標。《非洲口頭文學》成為了Unglue.it第一個眾籌成功的出版項目。截至目前,通過Unglue.it的電子書鏈接,該書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4701次。
第一次眾籌成功的經歷給了Unglue.it信心,接下來的眾籌活動也循序漸進地展開,雖然參與人數都沒有超過《非洲口頭文學》的記錄,但還是有另外的6本圖書也成功獲得了知識共享許可。
Unglue.it的收益來源于圖書的銷售所得,它抽取眾籌所獲金額的25%,另外每售出一本電子書,Unglue.it還另收0.25美元的轉換費。而Smashwords的收費標準是圖書銷售總額的15%,Kickstarter則僅收取最終所獲收益的5%,它們都不另收轉換費。這些網站中的眾籌項目所獲得的關注也更加廣泛,這也是Unglue.it無法比擬的。在Smashwords中眾籌成功的圖書還能進入蘋果書店、巴諾網上書店等平臺進行銷售,同時還可以獲得ISBN書號。而在Unglue.it,作者不但無法享有這些增值服務,或許還會損失一部分利益。
大多數作者和出版商都將出版視為一種投資,而簽訂知識共享許可就意味著長久收益鏈的斷裂,加入Unglue.it就需要權利人出于社會效益的考量而忽略長遠的經濟利益。這是一種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假設。
即使作者和出版商能夠支持Unglue.it,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商卻不會。一旦亞馬遜發現某種圖書的內容可以在網絡上免費獲得,亞馬遜商店就會迅速將該書的售價變為0。亞馬遜還于2013年9月關停了對Unglue.it的快捷支付支持,而快捷支付手段是互聯網眾籌得以實現的基礎,Unglue.it迅速發表聲明宣稱其正在尋找其他的快捷支付手段。
雖然Unglue.it的發展沒有勢如破竹的態勢,但也已算小有成就。除了吸引作品權利人發布圖書出版眾籌項目外,著名的學術出版商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還通過該平臺進行了100本圖書的眾籌活動以使其成為開放資源;而網站所倡導的知識共享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大勢所趨。此外,面對各大出版商對圖書館采購電子書的各種限制,Unglue.it是否能夠與圖書館聯手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開放資源,我們也拭目以待。
在目前的條件下進行知識共享的開放存取實踐無疑仍是一種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實驗行為,而作為讀者,我們希望看到的是這種實驗行為大獲成功。對Unglue.it探討的重點也不在于它所建立的出版模式是否成功,關鍵是它從社會效益出發,在解決成本問題后利用眾籌出版模式為開放存取提供了一種新的而且是有益于讀者的出版思路。
(作者單位系武漢大學數字出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