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以專
摘要:以油茶大樹作砧木、用良種茶花作接穗進行了嫁接生產大規格茶花的試驗研究了不同嫁接條件對茶花接穗成活及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嫁接時間、接穗保存時間對接穗成活有顯著影響,斷砧高度對接穗成活沒有顯著影響;斷砧高度、嫁接時間對接穗新梢長度有顯著影響,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顯著影響;選擇5月下旬在采穗當天嫁接,能提高茶花的嫁接成活率和新梢長度。
關鍵詞:茶花;嫁接;成活率
中圖分類號:S6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086—02
1引言
茶花又名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山茶科常綠灌木和小喬木,花瓣呈碗形,單瓣或重瓣[1],茶花的品種極多,有十八學士、六角大紅等多種名貴品種,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在十大名花中排名第8,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2],茶花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筆者總結生產中的經驗以期為茶花嫁接提供技術指導。
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尤溪縣坂面鎮古跡村上村老油茶林,東經118°08′10″~118°08′20″,北緯25°58′15″~25°58′45″之間,海拔420~49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溫405℃,極端最低溫-76℃,1月份平均氣溫89℃,7月份平均氣溫265℃,≥10℃的積溫4480~4860℃,年均降水量1400~1800mm,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120h,年蒸發量1326mm,年無霜期300~310d,相對濕度83%左右,土壤為花崗巖母質上發育的紅壤,土層較厚,pH值56~60。植被有鳳尾蕨、拔葜等,坡向東南,坡度15~23°。
3研究方法
3.1試驗設計與實施
3.1.1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區組分別為嫁接時間、接穗保存時間和斷砧高度3個處理,共設3次重復[3],每個試驗小區設為嫁接30芽。
嫁接時期從2012年5月15日到6月5日,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接穗按保存時間設0.5~2d,每半天一個處理,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斷砧高度分為1.2m、1.6m、2.0m、2.5m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3.1.2試驗方法
砧木選取油茶林中生產粗壯樹形較好的母樹,用十八學士的當年生穗條作接穗,穗條采用樹冠中上部外圍,發育健壯、無病蟲害、腋芽飽滿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4]。
嫁接采用切接法,每株保留1根主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其余枝按試驗設計要求進行斷砧。每個砧接3個芽,嫁接后將3 個接穗與斷砧一起用保濕袋套緊,并在保濕袋上蓋上筍殼,嫁接3d后檢查保濕袋能否形成汽水,若有漏氣,應及時更換。注意防止葉片貼在膜上而灼傷葉片。40~50d后,新梢由紅色變為綠色時,先撕破保濕袋,一周后可在傍晚除去保濕袋,并用凡士林涂抹砧木鋸口,以防砧木斷口開裂。70d后除去遮蔭材料。
嫁接50d后調查成活率。11月下旬測量接穗新梢長度。判斷接穗成活的標準是接穗葉為青綠色,芽將萌發或已萌發。新梢平均長度按成活株數統計。
4結果與分析
4.1嫁接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1,可知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時間是:5月29日,而5月15日成活率最低,由于5月15日接穗幼嫩、木質化程度低,不利于組織愈合,所以成活率低,5月下旬處于半木質化期,營養豐富,接穗生理活動旺盛,傷口愈合快,成活率高,6月5日穗條開始木質化,且氣溫過高,成活率低。嫁接成活后,嫁接時間對新梢長度明顯影響。5月15日平均新梢長度10.7cm,隨著嫁接時間推遲新梢長度明顯變小。可能穗條的生長狀況是隨成活后的生長時間決定的。其嫁接成活率方差分析見表2。
4.2接穗保存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3所示。接穗保存時間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當天嫁接成活率達85.6%,接穗保存2d后,成活率只有42.2%,隨著保存時間延長,水份逐漸散失,營養不斷消耗,接穗的生理活力降低、致使嫁接成活率不斷下降。嫁接成活后,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影響。各處理平均新梢長度在9.6~10.8cm間,長度基本一致。可能穗條的生長狀況是由其自身的生長特性、砧木營養狀況決定的。
4.3砧木高度對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4所示。砧木高低對于茶花嫁接成活率影響不明顯,成活率大多在70%~80%。砧木越短,新梢生長長度越長,這說明在水分養分保證供給的情況下,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中接穗均能愈合生長,接穗的生長能力與水分養分的供應情況有關,砧木越短水分養分輸送的距離越短,水分養分越充足,接穗生長越好。
5結語
(1)油茶嫁接成茶花能否成功,關鍵是成活率,其次是生長量。嫁接時間、穗條保存時間直接影響嫁接成活率。在5月下旬或接穗處于半木質化期進行嫁接操作,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保存時間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穗條最好在采集當天嫁接,否則需作保鮮處理。
(2)斷砧高度、嫁接時間對接穗當年生長影響顯著。應根據景觀效果需要確定砧木高度,早嫁接最有利于接穗當年的高生長。穗條嫁接成活后,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影響。
(3)穗條要采集母樹中上部外圍生長健壯、腋芽飽滿的半木質化枝條,有利于接穗的成活生長。
(4)嫁接后,要經常檢查,遮蔭情況和保濕袋密封情況,發現保濕袋漏氣,要及時更換,注意防止螞蟻侵入和葉片貼在膜上而灼傷葉片,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
(5)嫁接后砧木上的萌條暫時要保留。立即除去會使接穗得不到營養補充而死亡,可在接穗真正成活后,能獨立發揮營養功能時再除去較好。
參考文獻:
[1] 趙慧.茶花嫁接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5):81~83.
[2] 劉賢王.十八學士山茶花嫁接培育技術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2007,34(1)86~88.
[3] 洪偉,吳承禎.試驗設計與分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95~101.
[4] 劉小輝.油茶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3):53~54.endprint
摘要:以油茶大樹作砧木、用良種茶花作接穗進行了嫁接生產大規格茶花的試驗研究了不同嫁接條件對茶花接穗成活及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嫁接時間、接穗保存時間對接穗成活有顯著影響,斷砧高度對接穗成活沒有顯著影響;斷砧高度、嫁接時間對接穗新梢長度有顯著影響,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顯著影響;選擇5月下旬在采穗當天嫁接,能提高茶花的嫁接成活率和新梢長度。
關鍵詞:茶花;嫁接;成活率
中圖分類號:S6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086—02
1引言
茶花又名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山茶科常綠灌木和小喬木,花瓣呈碗形,單瓣或重瓣[1],茶花的品種極多,有十八學士、六角大紅等多種名貴品種,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在十大名花中排名第8,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2],茶花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筆者總結生產中的經驗以期為茶花嫁接提供技術指導。
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尤溪縣坂面鎮古跡村上村老油茶林,東經118°08′10″~118°08′20″,北緯25°58′15″~25°58′45″之間,海拔420~49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溫405℃,極端最低溫-76℃,1月份平均氣溫89℃,7月份平均氣溫265℃,≥10℃的積溫4480~4860℃,年均降水量1400~1800mm,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120h,年蒸發量1326mm,年無霜期300~310d,相對濕度83%左右,土壤為花崗巖母質上發育的紅壤,土層較厚,pH值56~60。植被有鳳尾蕨、拔葜等,坡向東南,坡度15~23°。
3研究方法
3.1試驗設計與實施
3.1.1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區組分別為嫁接時間、接穗保存時間和斷砧高度3個處理,共設3次重復[3],每個試驗小區設為嫁接30芽。
嫁接時期從2012年5月15日到6月5日,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接穗按保存時間設0.5~2d,每半天一個處理,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斷砧高度分為1.2m、1.6m、2.0m、2.5m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3.1.2試驗方法
砧木選取油茶林中生產粗壯樹形較好的母樹,用十八學士的當年生穗條作接穗,穗條采用樹冠中上部外圍,發育健壯、無病蟲害、腋芽飽滿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4]。
嫁接采用切接法,每株保留1根主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其余枝按試驗設計要求進行斷砧。每個砧接3個芽,嫁接后將3 個接穗與斷砧一起用保濕袋套緊,并在保濕袋上蓋上筍殼,嫁接3d后檢查保濕袋能否形成汽水,若有漏氣,應及時更換。注意防止葉片貼在膜上而灼傷葉片。40~50d后,新梢由紅色變為綠色時,先撕破保濕袋,一周后可在傍晚除去保濕袋,并用凡士林涂抹砧木鋸口,以防砧木斷口開裂。70d后除去遮蔭材料。
嫁接50d后調查成活率。11月下旬測量接穗新梢長度。判斷接穗成活的標準是接穗葉為青綠色,芽將萌發或已萌發。新梢平均長度按成活株數統計。
4結果與分析
4.1嫁接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1,可知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時間是:5月29日,而5月15日成活率最低,由于5月15日接穗幼嫩、木質化程度低,不利于組織愈合,所以成活率低,5月下旬處于半木質化期,營養豐富,接穗生理活動旺盛,傷口愈合快,成活率高,6月5日穗條開始木質化,且氣溫過高,成活率低。嫁接成活后,嫁接時間對新梢長度明顯影響。5月15日平均新梢長度10.7cm,隨著嫁接時間推遲新梢長度明顯變小。可能穗條的生長狀況是隨成活后的生長時間決定的。其嫁接成活率方差分析見表2。
4.2接穗保存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3所示。接穗保存時間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當天嫁接成活率達85.6%,接穗保存2d后,成活率只有42.2%,隨著保存時間延長,水份逐漸散失,營養不斷消耗,接穗的生理活力降低、致使嫁接成活率不斷下降。嫁接成活后,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影響。各處理平均新梢長度在9.6~10.8cm間,長度基本一致。可能穗條的生長狀況是由其自身的生長特性、砧木營養狀況決定的。
4.3砧木高度對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4所示。砧木高低對于茶花嫁接成活率影響不明顯,成活率大多在70%~80%。砧木越短,新梢生長長度越長,這說明在水分養分保證供給的情況下,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中接穗均能愈合生長,接穗的生長能力與水分養分的供應情況有關,砧木越短水分養分輸送的距離越短,水分養分越充足,接穗生長越好。
5結語
(1)油茶嫁接成茶花能否成功,關鍵是成活率,其次是生長量。嫁接時間、穗條保存時間直接影響嫁接成活率。在5月下旬或接穗處于半木質化期進行嫁接操作,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保存時間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穗條最好在采集當天嫁接,否則需作保鮮處理。
(2)斷砧高度、嫁接時間對接穗當年生長影響顯著。應根據景觀效果需要確定砧木高度,早嫁接最有利于接穗當年的高生長。穗條嫁接成活后,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影響。
(3)穗條要采集母樹中上部外圍生長健壯、腋芽飽滿的半木質化枝條,有利于接穗的成活生長。
(4)嫁接后,要經常檢查,遮蔭情況和保濕袋密封情況,發現保濕袋漏氣,要及時更換,注意防止螞蟻侵入和葉片貼在膜上而灼傷葉片,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
(5)嫁接后砧木上的萌條暫時要保留。立即除去會使接穗得不到營養補充而死亡,可在接穗真正成活后,能獨立發揮營養功能時再除去較好。
參考文獻:
[1] 趙慧.茶花嫁接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5):81~83.
[2] 劉賢王.十八學士山茶花嫁接培育技術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2007,34(1)86~88.
[3] 洪偉,吳承禎.試驗設計與分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95~101.
[4] 劉小輝.油茶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3):53~54.endprint
摘要:以油茶大樹作砧木、用良種茶花作接穗進行了嫁接生產大規格茶花的試驗研究了不同嫁接條件對茶花接穗成活及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嫁接時間、接穗保存時間對接穗成活有顯著影響,斷砧高度對接穗成活沒有顯著影響;斷砧高度、嫁接時間對接穗新梢長度有顯著影響,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顯著影響;選擇5月下旬在采穗當天嫁接,能提高茶花的嫁接成活率和新梢長度。
關鍵詞:茶花;嫁接;成活率
中圖分類號:S6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086—02
1引言
茶花又名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山茶科常綠灌木和小喬木,花瓣呈碗形,單瓣或重瓣[1],茶花的品種極多,有十八學士、六角大紅等多種名貴品種,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在十大名花中排名第8,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2],茶花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筆者總結生產中的經驗以期為茶花嫁接提供技術指導。
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尤溪縣坂面鎮古跡村上村老油茶林,東經118°08′10″~118°08′20″,北緯25°58′15″~25°58′45″之間,海拔420~490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89℃,極端最高溫405℃,極端最低溫-76℃,1月份平均氣溫89℃,7月份平均氣溫265℃,≥10℃的積溫4480~4860℃,年均降水量1400~1800mm,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120h,年蒸發量1326mm,年無霜期300~310d,相對濕度83%左右,土壤為花崗巖母質上發育的紅壤,土層較厚,pH值56~60。植被有鳳尾蕨、拔葜等,坡向東南,坡度15~23°。
3研究方法
3.1試驗設計與實施
3.1.1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區組分別為嫁接時間、接穗保存時間和斷砧高度3個處理,共設3次重復[3],每個試驗小區設為嫁接30芽。
嫁接時期從2012年5月15日到6月5日,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接穗按保存時間設0.5~2d,每半天一個處理,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斷砧高度分為1.2m、1.6m、2.0m、2.5m共4個處理,每處理30芽,重復3次。
3.1.2試驗方法
砧木選取油茶林中生產粗壯樹形較好的母樹,用十八學士的當年生穗條作接穗,穗條采用樹冠中上部外圍,發育健壯、無病蟲害、腋芽飽滿的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4]。
嫁接采用切接法,每株保留1根主枝作營養枝和遮蔭用,其余枝按試驗設計要求進行斷砧。每個砧接3個芽,嫁接后將3 個接穗與斷砧一起用保濕袋套緊,并在保濕袋上蓋上筍殼,嫁接3d后檢查保濕袋能否形成汽水,若有漏氣,應及時更換。注意防止葉片貼在膜上而灼傷葉片。40~50d后,新梢由紅色變為綠色時,先撕破保濕袋,一周后可在傍晚除去保濕袋,并用凡士林涂抹砧木鋸口,以防砧木斷口開裂。70d后除去遮蔭材料。
嫁接50d后調查成活率。11月下旬測量接穗新梢長度。判斷接穗成活的標準是接穗葉為青綠色,芽將萌發或已萌發。新梢平均長度按成活株數統計。
4結果與分析
4.1嫁接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1,可知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時間是:5月29日,而5月15日成活率最低,由于5月15日接穗幼嫩、木質化程度低,不利于組織愈合,所以成活率低,5月下旬處于半木質化期,營養豐富,接穗生理活動旺盛,傷口愈合快,成活率高,6月5日穗條開始木質化,且氣溫過高,成活率低。嫁接成活后,嫁接時間對新梢長度明顯影響。5月15日平均新梢長度10.7cm,隨著嫁接時間推遲新梢長度明顯變小。可能穗條的生長狀況是隨成活后的生長時間決定的。其嫁接成活率方差分析見表2。
4.2接穗保存時間對油茶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3所示。接穗保存時間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接穗于采集當天嫁接成活率達85.6%,接穗保存2d后,成活率只有42.2%,隨著保存時間延長,水份逐漸散失,營養不斷消耗,接穗的生理活力降低、致使嫁接成活率不斷下降。嫁接成活后,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影響。各處理平均新梢長度在9.6~10.8cm間,長度基本一致。可能穗條的生長狀況是由其自身的生長特性、砧木營養狀況決定的。
4.3砧木高度對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長度的影響
其調查結果見表4所示。砧木高低對于茶花嫁接成活率影響不明顯,成活率大多在70%~80%。砧木越短,新梢生長長度越長,這說明在水分養分保證供給的情況下,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中接穗均能愈合生長,接穗的生長能力與水分養分的供應情況有關,砧木越短水分養分輸送的距離越短,水分養分越充足,接穗生長越好。
5結語
(1)油茶嫁接成茶花能否成功,關鍵是成活率,其次是生長量。嫁接時間、穗條保存時間直接影響嫁接成活率。在5月下旬或接穗處于半木質化期進行嫁接操作,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接穗保存時間越短,嫁接成活率越高。穗條最好在采集當天嫁接,否則需作保鮮處理。
(2)斷砧高度、嫁接時間對接穗當年生長影響顯著。應根據景觀效果需要確定砧木高度,早嫁接最有利于接穗當年的高生長。穗條嫁接成活后,接穗保存時間對新梢長度沒有影響。
(3)穗條要采集母樹中上部外圍生長健壯、腋芽飽滿的半木質化枝條,有利于接穗的成活生長。
(4)嫁接后,要經常檢查,遮蔭情況和保濕袋密封情況,發現保濕袋漏氣,要及時更換,注意防止螞蟻侵入和葉片貼在膜上而灼傷葉片,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
(5)嫁接后砧木上的萌條暫時要保留。立即除去會使接穗得不到營養補充而死亡,可在接穗真正成活后,能獨立發揮營養功能時再除去較好。
參考文獻:
[1] 趙慧.茶花嫁接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5):81~83.
[2] 劉賢王.十八學士山茶花嫁接培育技術試驗[J].福建林業科技,2007,34(1)86~88.
[3] 洪偉,吳承禎.試驗設計與分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95~101.
[4] 劉小輝.油茶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3):5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