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紅玲 肖巨紅 王燕 瞿燕群 王昆
摘要:分析了黃龍山山體復綠工程設計及施工目標,總結了武漢市黃龍山山體復綠工程中所用到的關鍵技術,并探討了相關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黃龍山;復綠;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105—03
1引言
素有“百湖之市”之稱的武漢市共有54座破損山體,總面積有13000多畝。這些破損山體涉及全市6個新城區,4個開發區(風景區),而且呈零星點狀分布,破損范圍廣、面積大。山體破損使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其中不乏一些珍稀野生動植物,帶來了滑坡、泥石流等多種生態隱患。同時產生的大量塵土,造成空氣污染,與武漢加快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步伐極不相符。
位于武漢三環線東湖高新區段的黃龍山,由于長期開山采石,山體破壞較嚴重,山體分布有大量的破損裸露地面。武漢法雅園林集團有限公司于2013年承接了該山體修復的部分工程,于2013~2014年對其實施了生態復綠工程,現將工程實施過程中總結出的關鍵技術予以整理通報,以給其他尚未進行的破損山體修復工程提供參考和借鑒。
2工程設計理念施工目標及項目地點
該工程的設計理念是盡可能達到保護自然環境和防災減災功能,實現植物的自我演替更新,營造富有季節色彩變化的自然景觀。將建成4個主題景觀林帶,使其四季特色鮮明。“梨園春色”以梨樹、紫荊、杜梨、泡桐等植物來突出;“夏日繽紛”的特色以欒樹、山合歡等植物來體現;到了秋天,“層林盡染”以烏桕樹來體現,紅葉似火;冬季,大片的松樹將營造“勁松蒼翠”的氛圍。建成后,驅車經過黃龍山,四季均有不同的風景可賞。
項目地點位于武漢市三環線東湖高新區段,處于光谷腹地,是市區重要的生態景觀節點,南接三環線、北至黃龍山山頂,東接武黃立交、西鄰黃龍山西路,綠化總面積43537m2。
3項目實施關鍵技術
3.1山體體型恢復與種植土處理方法
該工程以減少巖石裸露面,客土覆綠,增加山體植被覆蓋率為原則,對斷壁部分因地制宜進行處理。為節約成本,利用碎石渣土等城市建筑垃圾填修山體原采石坑,還原山體飽滿“骨架”。城市建筑垃圾消納問題是城市建設的通病,利用其填埋采石坑的辦法既解決了回填礦坑的材料,又解決了建筑垃圾亂堆亂倒的問題,還節約了修復成本,可謂一舉多得。山體上層覆蓋厚種植土結合擋土墻,恢復山體原始形態。
3.2綠化植物品種的選擇與種植搭配
山體復綠植物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山體本身遺留的未被破壞的原生植物,具有良好的覆蓋性,層次豐富,林下植物種類繁多,以保持它們的自然生長態為原則;另一種為外購移栽植物,具有一定的覆蓋度,可豐富山體景觀多樣性,防止水土流失,使破損的山體得到盡快復綠。外購樹種種類及數量詳見表1。
3.3常綠喬木栽植的關鍵技術
常綠喬木的種植步驟分:選樹、切根、培育須根、平衡修剪、選擇栽植時期、挖掘包裝、裝運、挖穴、土壤處理、種植、支撐綁扎。
在選樹過程中,關鍵是要選擇樹形姿態優美、生長旺盛的植株。植樹前采用疏枝修剪法,修去樹冠內重疊枝、內膛枝、平行枝、徒長枝,對主枝適當短截至飽滿芽處,同時嫩梢、果實必須全部剪去,使地上部分減少水分消耗,這樣既可保證成活,又可保證日后形成具有優美骨架的樹形。
移植時期選擇陰而無雨,晴而少風的天氣進行。挖土球時,鏟除根部浮土10cm左右,從切根環狀溝外側稍遠處開挖,至垂直深度為80cm處止,然后采用雙層網絡法,對土球進行包扎,如遇土壤干旱,則在挖掘數天前應灌水,以免土球松散。
大樹裝運在晚間進行,出發前對葉面噴水,并對植株用雨蓬布遮蓋,防止水分過分蒸發。大樹吊裝到穴后,修去斷枝,豎直樹身,經臨時固定后,放下鋼絲繩。樹穴挖掘寬度比土球大40cm,穴深為穴徑的2/3,挖掘時根據樹徑、土球具體情況,具體定穴徑、穴深尺寸。在樹穴中填入約20cm厚的含有腐熟有機肥料的營養土,起冬季保暖和保證根系周圍養分充足的作用。
樹穴挖掘應在種植前幾天挖好,挖掘過程觀察樹穴情況,是否遇到混凝土塊,有無積水,有無石灰池等異常情況,如發現及時聯系業主、設計單位,請求變更種植點或提出整改措施,及時解決異常問題。栽樹時選擇樹冠豐滿、完美的一面朝向主要觀賞方向。栽植深度以土球上表面比地表略高為標準。樹身支穩后,拆除包裝物,即用疏松的營養土回填夯實,加一層土夯實一層。覆土完畢后,采用三角支撐和“十”字樁支撐的方法。防風繩固定在杉木樁上,杉木樁打入地內離樹1m處。在樹樁上方進行涂漆,統一綁扎高度,達到美觀的效果。移栽完畢后立即澆水,不但要澆透根部,還要遍澆葉片和枝條,初時澆水不宜過急,樹穴外緣用細土培成“酒釀潭”,澆水水量要足,并培土封堰。選擇部分植株,在其土球外側約50cm處鉆觀察孔以檢查植株根部水分情況,以便調整澆水次數。
3.4落葉喬木栽植的關鍵技術
落葉喬木的種植步驟分:挖樹穴、施基肥、放置苗木、加土1/2、分層夯實、加土至地表、支撐綁扎、做酒釀潭、澆足底水。樹穴深度比根系深20cm,寬度比根系長30cm,保證根系周圍土壤良好;在樹穴內填入約10cm厚的含有腐熟的有機肥料的營養土,保證根系周圍養份充足,選擇樹形豐滿、完整的一面朝向主要觀賞方向,放置樹穴一次成功,盡量減少對根系的多次移動,以免損傷須根。栽植季節在武漢地區一般2月比較合適,因此季節溫度稍低,樹液尚未流動,自然雨水慢慢偏多,比較有利于樹的萌芽和成活。栽植時根系必須保證與土壤充分、緊密地結合,并保證根舒展和生長發育的條件。加土要加一層夯實一層,尤其根系間的縫隙,土壤必須填充到位。種植后立即用支撐固定,支撐采用扁擔樁保持同一方向、同一高度。喬木栽植后在樹穴周圍筑土圍成“酒釀潭”,然后澆水,澆水不宜太急,澆水量要充足,反復澆透,并培土保堰。endprint
3.5灌木栽植關鍵技術
灌木種植步驟分為:苗木選擇、定位放樣、土壤處理、刨坑、苗木起挖、包裝運輸、修剪、栽植、支撐、灌水。植樹前選用品種純正、樹形優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花色濃艷、花朵大、花期長、芳香濃,符合設計要求規格的品種,特別應注意枝多葉茂,留有修剪余地。準確放樣是保證種植美觀的基礎。確定苗木的種植位置,用釘木樁或撒灰線的方法標明,同時在木樁上標明種植樹種、棵數。確定土壤合格后對土壤進行翻松30~40cm,平整后的綠帶應線形坡度自然,沒有積水,地面排水良好。苗木位置確定后,根據不同苗木的規格大小挖掘種植穴,種植穴直徑比苗木的土球大40cm,深度與土球直徑相等。
挖穴時把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穴壁垂直,上口與下口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狀。灌木植物土球直徑不小于冠幅的0.5倍,土球厚度為直徑的0.7~0.8倍。土球起挖后用草繩呈橫向圍繞數周,縱向嚴密包扎。苗木包裝時,特別是對于矮小的灌木,采用“集裝箱”裝箱法,用統一規格、大小紙板箱或木箱包裝,這樣既便于裝卸、清點、又保證了植株的泥球不松散、損壞、可大大保證苗木質量。苗木包裝后及時裝運,裝運樹木時,輕吊、輕放,不拉拖。車輛內先墊好草袋之類,裝車時按順序安放,不要壓得太緊,最后用苫布蓋好,并用繩捆好。裝卸苗和短駁要輕裝輕卸,嚴禁丟苗、拖苗以免損裂泥球和損傷枝條。
栽植前要對劈裂、折傷的根系進行修剪,要求剪口光滑平整,以利愈合。對灌木類的修剪盡量做到中高外低、內疏外密,為提高效率應選擇栽植前統一修剪和栽后少量補充修剪的方法。為集中養分,在花期移植的花灌木要摘除全部的花蕾和部分的葉片。根據植物適宜的栽植時期抓緊栽植,如在非適宜栽植時期栽植,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運到的苗木及時栽種,來不及種的必須進行假植。苗木定位后取出土球包裝物,然后加土搗實,并立即澆足頭水,最后培土至土球被全部蓋住。栽植時樹木定向應選豐滿完整的面朝向主要視線,孤植樹木應冠幅完整。樹木栽植深度應保證在土壤下沉后,根頸和地表等高。大灌木在栽植后均應架支撐,支撐可用竹桿放置十字支撐、扁擔支撐或三角支撐來固定。栽植后立即整修樹盤或留好樹池,當天灌水,灌足灌透,過一周后,視土壤干濕情況再灌一次。
3.6草坪的栽植關鍵技術
栽植草坪前清除場地內的各種妨礙施工的石塊、碎磚、瓦礫等雜物。然后按照設計圖紙堆造地形,規則式草坪要求地形平整,坡度一般在0.2%~0.5%(中間高,四周低,或向一邊傾斜),以利排水。在地形平整中,如土方移動量較大,則應將表層土壤鏟起,暫時堆置保存,然后取出底土,或者填高地形,再把原表土放回地表層。土壤應進行深翻,深度一般不低于30cm。在整地過程中,所有雜物如石礫、瓦片、草根等均須清除。石礫等雜物含量低于10%。翻地時,打碎土塊,土粒直徑小于1cm。
在整地時,對質地不良的表土要進行改良。如表層土壤粘重,應混入含有砂質的沙礫土或粗砂、細煤渣50%~70%。整地的同時施入充足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肥料須粉碎、撒勻,撒后翻入土中。為防止日后雜草滋生,在鋪草前20d左右噴灑化學除草劑五氯酚鈉,每畝1~2kg,或噴灑2、4-D丁酯,每畝用量100~250g。土壤翻松平整清理后,再進行一次滾壓、修整,并充分澆水,讓土沉降,至少兩天后才可栽植草坪。高羊茅草坪采用播種法,混合草坪中的百慕大采用滿鋪鋪設法。預先將草皮切割成邊長約30cm,厚約3~4cm的方形草塊,逐塊鋪滿整個草坪栽植地。每個草皮塊之間要留2cm左右間隙。邊鋪邊鎮壓,使草塊與土壤緊密接觸。鋪好草皮塊后,使用木質工具輕輕地,均勻地拍打,以固定草坪,并用曬干碾細的園土填滿草塊間隙。對不平整的地塊及時去高填低,保持整個栽植地草面平整,然后澆透水,2~3d后再進行滾壓。以后每隔一周進行一次澆水滾壓,直到草塊完全壓平為止。鋪草時,如草塊上帶有少量雜草,立即挑凈。如雜草過多,則淘汰。草坪邊緣常使用切邊機或月牙鏟、扦草皮的平板鏟,將草邊切齊。切邊時,必須斜切,深度10~15cm,使草坪和花壇、樹壇界線分明,也便于排水。新鋪草坪返青后,增施一次尿素氮肥,每畝用量8~10kg。
2014年9月綠色科技第9期4經驗總結、探討與展望
4.1垃圾填埋的利與弊尚無定論
項目實施前采用城市建筑垃圾填埋礦石坑的做法國內尚未見報道,受此啟發,居民生活垃圾等其他經簡易處理即可發酵的廢棄材料是否也可利用在山體復綠工程中,有待在今后的工程中進一步嘗試。這種做法表面雖節約了成本,達到了廢物利用的目的,但埋下的廢棄材料是否會在將來植物根系到達后毒害植物,是否會有污染地下水源的隱患,需要在今后幾年植物生長過程中相關部門進行持續不斷的觀測和對比研究,才能得出較科學和準確的結論。
4.2山體植樹積水隱患不可不防
有經驗不足的綠化施工員認為在山頂、山坡等高地勢、坡地段植樹,樹穴不會出現積水問題。本公司在實施項目過程中,正趕上武漢連綿不斷的春雨季節。通過調查,山頂、山坡、山腳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樹穴積水情況,導致本已看似成活的樹木突然出現萎蔫狀況。后經及時采取將樹挖起,重新深挖穴、挖暗溝、墊石層、墊土層、重新抬高栽植等措施,才將樹得以救活。在今后的山體綠化工程中,遇土壤板結的樹穴應及時將積水隱患排除在植樹前,避免樹栽后等樹出現不正常狀況后再采取措施,既費時費力,增加成本,又影響樹木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長量。
4.3外來樹種適生狀況不可早下定論
本項目所用苗木絕大多數都是外購而來,考慮移植成活率的要求,所選的規格都不是很大。通過栽植后大半年的觀察,苗木成活狀況普遍良好。這些苗木在今后幾年對武漢本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是否能長期適應,是否能在山體修復中達到快速復綠的效果,每年的生長量如何,哪些可以快速成為其中的優勢先鋒樹種等等問題,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endprint
3.5灌木栽植關鍵技術
灌木種植步驟分為:苗木選擇、定位放樣、土壤處理、刨坑、苗木起挖、包裝運輸、修剪、栽植、支撐、灌水。植樹前選用品種純正、樹形優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花色濃艷、花朵大、花期長、芳香濃,符合設計要求規格的品種,特別應注意枝多葉茂,留有修剪余地。準確放樣是保證種植美觀的基礎。確定苗木的種植位置,用釘木樁或撒灰線的方法標明,同時在木樁上標明種植樹種、棵數。確定土壤合格后對土壤進行翻松30~40cm,平整后的綠帶應線形坡度自然,沒有積水,地面排水良好。苗木位置確定后,根據不同苗木的規格大小挖掘種植穴,種植穴直徑比苗木的土球大40cm,深度與土球直徑相等。
挖穴時把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穴壁垂直,上口與下口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狀。灌木植物土球直徑不小于冠幅的0.5倍,土球厚度為直徑的0.7~0.8倍。土球起挖后用草繩呈橫向圍繞數周,縱向嚴密包扎。苗木包裝時,特別是對于矮小的灌木,采用“集裝箱”裝箱法,用統一規格、大小紙板箱或木箱包裝,這樣既便于裝卸、清點、又保證了植株的泥球不松散、損壞、可大大保證苗木質量。苗木包裝后及時裝運,裝運樹木時,輕吊、輕放,不拉拖。車輛內先墊好草袋之類,裝車時按順序安放,不要壓得太緊,最后用苫布蓋好,并用繩捆好。裝卸苗和短駁要輕裝輕卸,嚴禁丟苗、拖苗以免損裂泥球和損傷枝條。
栽植前要對劈裂、折傷的根系進行修剪,要求剪口光滑平整,以利愈合。對灌木類的修剪盡量做到中高外低、內疏外密,為提高效率應選擇栽植前統一修剪和栽后少量補充修剪的方法。為集中養分,在花期移植的花灌木要摘除全部的花蕾和部分的葉片。根據植物適宜的栽植時期抓緊栽植,如在非適宜栽植時期栽植,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運到的苗木及時栽種,來不及種的必須進行假植。苗木定位后取出土球包裝物,然后加土搗實,并立即澆足頭水,最后培土至土球被全部蓋住。栽植時樹木定向應選豐滿完整的面朝向主要視線,孤植樹木應冠幅完整。樹木栽植深度應保證在土壤下沉后,根頸和地表等高。大灌木在栽植后均應架支撐,支撐可用竹桿放置十字支撐、扁擔支撐或三角支撐來固定。栽植后立即整修樹盤或留好樹池,當天灌水,灌足灌透,過一周后,視土壤干濕情況再灌一次。
3.6草坪的栽植關鍵技術
栽植草坪前清除場地內的各種妨礙施工的石塊、碎磚、瓦礫等雜物。然后按照設計圖紙堆造地形,規則式草坪要求地形平整,坡度一般在0.2%~0.5%(中間高,四周低,或向一邊傾斜),以利排水。在地形平整中,如土方移動量較大,則應將表層土壤鏟起,暫時堆置保存,然后取出底土,或者填高地形,再把原表土放回地表層。土壤應進行深翻,深度一般不低于30cm。在整地過程中,所有雜物如石礫、瓦片、草根等均須清除。石礫等雜物含量低于10%。翻地時,打碎土塊,土粒直徑小于1cm。
在整地時,對質地不良的表土要進行改良。如表層土壤粘重,應混入含有砂質的沙礫土或粗砂、細煤渣50%~70%。整地的同時施入充足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肥料須粉碎、撒勻,撒后翻入土中。為防止日后雜草滋生,在鋪草前20d左右噴灑化學除草劑五氯酚鈉,每畝1~2kg,或噴灑2、4-D丁酯,每畝用量100~250g。土壤翻松平整清理后,再進行一次滾壓、修整,并充分澆水,讓土沉降,至少兩天后才可栽植草坪。高羊茅草坪采用播種法,混合草坪中的百慕大采用滿鋪鋪設法。預先將草皮切割成邊長約30cm,厚約3~4cm的方形草塊,逐塊鋪滿整個草坪栽植地。每個草皮塊之間要留2cm左右間隙。邊鋪邊鎮壓,使草塊與土壤緊密接觸。鋪好草皮塊后,使用木質工具輕輕地,均勻地拍打,以固定草坪,并用曬干碾細的園土填滿草塊間隙。對不平整的地塊及時去高填低,保持整個栽植地草面平整,然后澆透水,2~3d后再進行滾壓。以后每隔一周進行一次澆水滾壓,直到草塊完全壓平為止。鋪草時,如草塊上帶有少量雜草,立即挑凈。如雜草過多,則淘汰。草坪邊緣常使用切邊機或月牙鏟、扦草皮的平板鏟,將草邊切齊。切邊時,必須斜切,深度10~15cm,使草坪和花壇、樹壇界線分明,也便于排水。新鋪草坪返青后,增施一次尿素氮肥,每畝用量8~10kg。
2014年9月綠色科技第9期4經驗總結、探討與展望
4.1垃圾填埋的利與弊尚無定論
項目實施前采用城市建筑垃圾填埋礦石坑的做法國內尚未見報道,受此啟發,居民生活垃圾等其他經簡易處理即可發酵的廢棄材料是否也可利用在山體復綠工程中,有待在今后的工程中進一步嘗試。這種做法表面雖節約了成本,達到了廢物利用的目的,但埋下的廢棄材料是否會在將來植物根系到達后毒害植物,是否會有污染地下水源的隱患,需要在今后幾年植物生長過程中相關部門進行持續不斷的觀測和對比研究,才能得出較科學和準確的結論。
4.2山體植樹積水隱患不可不防
有經驗不足的綠化施工員認為在山頂、山坡等高地勢、坡地段植樹,樹穴不會出現積水問題。本公司在實施項目過程中,正趕上武漢連綿不斷的春雨季節。通過調查,山頂、山坡、山腳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樹穴積水情況,導致本已看似成活的樹木突然出現萎蔫狀況。后經及時采取將樹挖起,重新深挖穴、挖暗溝、墊石層、墊土層、重新抬高栽植等措施,才將樹得以救活。在今后的山體綠化工程中,遇土壤板結的樹穴應及時將積水隱患排除在植樹前,避免樹栽后等樹出現不正常狀況后再采取措施,既費時費力,增加成本,又影響樹木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長量。
4.3外來樹種適生狀況不可早下定論
本項目所用苗木絕大多數都是外購而來,考慮移植成活率的要求,所選的規格都不是很大。通過栽植后大半年的觀察,苗木成活狀況普遍良好。這些苗木在今后幾年對武漢本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是否能長期適應,是否能在山體修復中達到快速復綠的效果,每年的生長量如何,哪些可以快速成為其中的優勢先鋒樹種等等問題,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endprint
3.5灌木栽植關鍵技術
灌木種植步驟分為:苗木選擇、定位放樣、土壤處理、刨坑、苗木起挖、包裝運輸、修剪、栽植、支撐、灌水。植樹前選用品種純正、樹形優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花色濃艷、花朵大、花期長、芳香濃,符合設計要求規格的品種,特別應注意枝多葉茂,留有修剪余地。準確放樣是保證種植美觀的基礎。確定苗木的種植位置,用釘木樁或撒灰線的方法標明,同時在木樁上標明種植樹種、棵數。確定土壤合格后對土壤進行翻松30~40cm,平整后的綠帶應線形坡度自然,沒有積水,地面排水良好。苗木位置確定后,根據不同苗木的規格大小挖掘種植穴,種植穴直徑比苗木的土球大40cm,深度與土球直徑相等。
挖穴時把表土與底土分別放置,穴壁垂直,上口與下口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狀。灌木植物土球直徑不小于冠幅的0.5倍,土球厚度為直徑的0.7~0.8倍。土球起挖后用草繩呈橫向圍繞數周,縱向嚴密包扎。苗木包裝時,特別是對于矮小的灌木,采用“集裝箱”裝箱法,用統一規格、大小紙板箱或木箱包裝,這樣既便于裝卸、清點、又保證了植株的泥球不松散、損壞、可大大保證苗木質量。苗木包裝后及時裝運,裝運樹木時,輕吊、輕放,不拉拖。車輛內先墊好草袋之類,裝車時按順序安放,不要壓得太緊,最后用苫布蓋好,并用繩捆好。裝卸苗和短駁要輕裝輕卸,嚴禁丟苗、拖苗以免損裂泥球和損傷枝條。
栽植前要對劈裂、折傷的根系進行修剪,要求剪口光滑平整,以利愈合。對灌木類的修剪盡量做到中高外低、內疏外密,為提高效率應選擇栽植前統一修剪和栽后少量補充修剪的方法。為集中養分,在花期移植的花灌木要摘除全部的花蕾和部分的葉片。根據植物適宜的栽植時期抓緊栽植,如在非適宜栽植時期栽植,制定相應的技術措施,運到的苗木及時栽種,來不及種的必須進行假植。苗木定位后取出土球包裝物,然后加土搗實,并立即澆足頭水,最后培土至土球被全部蓋住。栽植時樹木定向應選豐滿完整的面朝向主要視線,孤植樹木應冠幅完整。樹木栽植深度應保證在土壤下沉后,根頸和地表等高。大灌木在栽植后均應架支撐,支撐可用竹桿放置十字支撐、扁擔支撐或三角支撐來固定。栽植后立即整修樹盤或留好樹池,當天灌水,灌足灌透,過一周后,視土壤干濕情況再灌一次。
3.6草坪的栽植關鍵技術
栽植草坪前清除場地內的各種妨礙施工的石塊、碎磚、瓦礫等雜物。然后按照設計圖紙堆造地形,規則式草坪要求地形平整,坡度一般在0.2%~0.5%(中間高,四周低,或向一邊傾斜),以利排水。在地形平整中,如土方移動量較大,則應將表層土壤鏟起,暫時堆置保存,然后取出底土,或者填高地形,再把原表土放回地表層。土壤應進行深翻,深度一般不低于30cm。在整地過程中,所有雜物如石礫、瓦片、草根等均須清除。石礫等雜物含量低于10%。翻地時,打碎土塊,土粒直徑小于1cm。
在整地時,對質地不良的表土要進行改良。如表層土壤粘重,應混入含有砂質的沙礫土或粗砂、細煤渣50%~70%。整地的同時施入充足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肥料須粉碎、撒勻,撒后翻入土中。為防止日后雜草滋生,在鋪草前20d左右噴灑化學除草劑五氯酚鈉,每畝1~2kg,或噴灑2、4-D丁酯,每畝用量100~250g。土壤翻松平整清理后,再進行一次滾壓、修整,并充分澆水,讓土沉降,至少兩天后才可栽植草坪。高羊茅草坪采用播種法,混合草坪中的百慕大采用滿鋪鋪設法。預先將草皮切割成邊長約30cm,厚約3~4cm的方形草塊,逐塊鋪滿整個草坪栽植地。每個草皮塊之間要留2cm左右間隙。邊鋪邊鎮壓,使草塊與土壤緊密接觸。鋪好草皮塊后,使用木質工具輕輕地,均勻地拍打,以固定草坪,并用曬干碾細的園土填滿草塊間隙。對不平整的地塊及時去高填低,保持整個栽植地草面平整,然后澆透水,2~3d后再進行滾壓。以后每隔一周進行一次澆水滾壓,直到草塊完全壓平為止。鋪草時,如草塊上帶有少量雜草,立即挑凈。如雜草過多,則淘汰。草坪邊緣常使用切邊機或月牙鏟、扦草皮的平板鏟,將草邊切齊。切邊時,必須斜切,深度10~15cm,使草坪和花壇、樹壇界線分明,也便于排水。新鋪草坪返青后,增施一次尿素氮肥,每畝用量8~10kg。
2014年9月綠色科技第9期4經驗總結、探討與展望
4.1垃圾填埋的利與弊尚無定論
項目實施前采用城市建筑垃圾填埋礦石坑的做法國內尚未見報道,受此啟發,居民生活垃圾等其他經簡易處理即可發酵的廢棄材料是否也可利用在山體復綠工程中,有待在今后的工程中進一步嘗試。這種做法表面雖節約了成本,達到了廢物利用的目的,但埋下的廢棄材料是否會在將來植物根系到達后毒害植物,是否會有污染地下水源的隱患,需要在今后幾年植物生長過程中相關部門進行持續不斷的觀測和對比研究,才能得出較科學和準確的結論。
4.2山體植樹積水隱患不可不防
有經驗不足的綠化施工員認為在山頂、山坡等高地勢、坡地段植樹,樹穴不會出現積水問題。本公司在實施項目過程中,正趕上武漢連綿不斷的春雨季節。通過調查,山頂、山坡、山腳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樹穴積水情況,導致本已看似成活的樹木突然出現萎蔫狀況。后經及時采取將樹挖起,重新深挖穴、挖暗溝、墊石層、墊土層、重新抬高栽植等措施,才將樹得以救活。在今后的山體綠化工程中,遇土壤板結的樹穴應及時將積水隱患排除在植樹前,避免樹栽后等樹出現不正常狀況后再采取措施,既費時費力,增加成本,又影響樹木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長量。
4.3外來樹種適生狀況不可早下定論
本項目所用苗木絕大多數都是外購而來,考慮移植成活率的要求,所選的規格都不是很大。通過栽植后大半年的觀察,苗木成活狀況普遍良好。這些苗木在今后幾年對武漢本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是否能長期適應,是否能在山體修復中達到快速復綠的效果,每年的生長量如何,哪些可以快速成為其中的優勢先鋒樹種等等問題,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