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司馬金桃
摘要:從鄉土樹種使用、苗木檢疫、反季節種植和后期養護管理等4個方面探討和分析了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問題,以期為園林綠化施工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土樹種;苗木檢疫;反季節種植;后期養護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137—02
1引言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環境問題的重視,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得到了良好發展。然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園林綠化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2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問題
2.1鄉土樹種使用偏少
2.1.1鄉土樹種使用現狀
本地區原有天然分布的樹種,是指本地區天然分布樹種或者已引種多年且在當地一直表現良好的外來樹種。鄉土樹種太少這個問題在園林行業多年來一直都在討論,但是目前在湖北園林市場上依然到處可見羅漢松、小葉欖仁、加拿利海棗等稀有的、珍貴的樹種。據調查,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20世紀50年代有高等植物1303種,80年代減至1209種,到了2000年卻只有不到1100種。喜樹、香椿、臭椿、泡桐、苦楝、榆樹、重陽木、青桐、楓香、楓楊等鄉土樹逐漸減少,少數樹木雖幸存,但寥寥無幾,若再不加以重視和保護,幾年后會自然消失,直至滅絕。武漢市城市道路綠化中,喬木層出現頻度較高的是桂花、懸鈴木、歐美楊、樟樹、雪松和棕櫚,分別為636%、455%、455%、455%、364%和273%。綠化結構簡單,多數只有喬、灌兩個層次甚至僅有喬木層一個層次,總的植物多樣性也較低,道路綠化景觀特色不夠明顯,生態系統穩定性不高。
而且,武漢市樹水杉和市花梅花在調查中出現頻度和豐富度均較低,并沒有體現出武漢的特色。湖北省及武漢地區常見或特有的鄉土樹種如楓楊、楓香、含笑、烏桕、池杉、湖北海棠、榔榆、宜昌楠、青檀等在城市道路及綠地中種植較少。總之,武漢市道路綠化樹種較為單調、特色不明顯、種類偏少、多樣性不夠豐富。
鄉土樹種使用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各地在規劃風景區、景觀大道和樓盤時,各級領導和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提高景區、道路和樓盤的知名度及價格,要求設計者在設計上講求高規格、上檔次;另一方面綠化規劃設計者由于自身知識的結構缺陷,不熟悉某些鄉土樹種的生物學特性,造成各地的鄉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幾乎仍處于原始狀態。
2.1.2加強鄉土樹種使用
鄉土植物的應用表現出自然山林的野趣,符合現代人對自然的追求心理。鄉土植物往往體現了當地的自然風貌及地方特色,區別于其他區域的自然植被景觀實現特色園林綠化景觀的元素之一。同時鄉土植物具備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后期養護管理粗放等優勢。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評價標準》中明確規定一級園林綠化城市中本地木本植物指數≥090。在2014年批準的《園林綠化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編制樹種規劃應當堅持適地適樹,優先使用鄉土植物,均衡配置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花卉,注重市樹、市花的應用,保持植物群落的多樣性和合理性。選用外地植物種類的,應當對其適宜性、安全性等進行專項論證并明確相應的技術措施。因此園林綠化中應該加強鄉土樹種的使用。
2.2園林苗木檢疫薄弱
2.2.1苗木檢疫
苗木檢疫是為了防止危害苗木的各類病蟲害、雜草隨同苗木在銷售和交流的過程中傳播蔓延。因此,苗木在流通過程中,應進行檢疫。運往外地的苗木,應按國家和地區的規定對重點的病蟲害進行檢疫,如發現本地區和國家規定的檢疫對象,應停止調運并進行徹底消毒,避免病蟲害擴散到其他地區。檢疫對象是指國家規定的普遍或尚不普遍流行的危險性病蟲及雜草,如國家林業局新公布的20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檢疫對象)包括:松材線蟲、紅脂大小蠹、椰心葉甲、松突圓蚧、楊干象、薇甘菊、蘋果蠹蛾、美國白蛾、雙鉤異翅長蠹、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菌、松皰銹病菌、蔗扁蛾、棗大球蚧、落葉松枯梢病菌、楊樹花葉病毒、紅松象甲、青楊脊虎天牛、冠癭病菌、草坪草褐斑病菌、刺桐姬小蜂。
2.2.2加強苗木檢疫
目前在園林苗木市場上,苗木的檢疫并不很受重視,經常出現購買大批苗木種植不久就出現白蟻,綠化工地中種植苗木不久由于檢疫性病蟲害出現大規模死亡等現象。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園林人對苗木檢疫的認識不足,從外地引進苗木時沒有調查,認為只要有符合當地綠化所需要品種和規格的苗木,即可進行引入;或者即使知道有病蟲害,也不清楚是否是屬于檢疫對象,不能認識到引進這樣的苗木的危害性和不良后果。由于園林綠化的特殊性,為了保證苗木的成活和工期的需要,也不能嚴格按照苗木檢疫的程序,只是為了完善程序,讓引進地開個當地形式上的檢疫證而已。
園林苗木檢疫的形式化會導致大量有害生物隨著苗木進行傳播,特別是一些檢疫性的病蟲害,這些檢疫性的病蟲害是園林苗圃或者園林綠地中災難性的危害。濕地松粉蚧、松突圓蚧、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蟲近年來嚴重發生,危害的面積逐年增加;空心蓮子草、紫莖澤蘭、水葫蘆、飛機草、豚草、薇甘菊、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難以控制的局面。這些病蟲害的發生或多或少都與苗木的運輸檢疫有關系。在2013年頒布的《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指出“嚴禁使用帶有嚴重病蟲害的植物材料,非檢疫對象的病蟲害危害程度或危害痕跡不得超過樹體的5%~10%。自外省市及國外引進的植物材料應有植物檢疫證”。因此在園林苗木運輸中加強苗木的檢疫,同時對當地園林苗圃地加強苗木,對發現檢疫性的病蟲害苗木進行及時銷毀。
2.3反季節移栽大樹偏多
隨著現代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和新的養護管理技術的發展,植物經常要打破季節限制,克服不利條件,進行非正常季節施工,甚至部分公司在做施工組織設計中根本不考慮大樹移植的特殊性。筆者認為應該合理安排大樹移栽的時間,盡量減少非適宜季節移栽大樹。endprint
2.3.1反季節移栽成本高
由于反季節樹木移植時技術難度較高,需要動用多種機械,移植前后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補救措施。盡管如此,也很難保證大樹的成活率,在施工中甚至會出現成活率只有50%的情況,這些都將導致工程成本大大增加。
2.3.2對后期養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武漢市夏季植株的生長速度快,蒸騰作用旺盛,冬季溫度又過低且溫差大,植株根系處于休眠狀態,再生能力較弱。對于新植株來說,夏冬兩季都易造成樹勢不平衡,使得栽植成活率大幅降低,為保證成活經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技術手段。種植之前對苗木進行重剪是非適宜季節移栽常采用的手段,這樣雖然能有效減少葉面呼吸和蒸騰作用,但也會導致成活不成型的現象。比如樟樹在反季節中通常采用截干式移栽,移栽后冠幅達不到設計要求,通常需要2~3年的專業修剪才可以滿足設計要求。而對于萌發能力比較弱的廣玉蘭、羅漢松等進行修枝和截干則很難生長出新的枝條來。
2.4后期的養護管理不足
許多施工企業過分強調前期建設而忽視了后期養護工作,重栽培,輕管理,導致景觀觀賞價值較低。從本質上來講,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一種長效性的工作,而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綠化養護專業人員少、技術水平較低,因而導致苗木成活率不高,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不利于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要想提高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水平,就必須構建一套高效、全面的后期養護制度,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合理組織施工。完善養護管理技術,嚴格執行操作規范,積極采用先進的園林機械,提高養護管理機械化水平。另外要加強綠化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是一種持續性、長效性的工作,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養護管理,園林景觀才能逐漸達到完美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捷.園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探討[J].中國園藝文摘,2011(11):77~79.
[2] 葉金生.謹防鄉土樹種成“瀕危”物種[N].農民日報,2010-01-04(6).
[3] 楊琴軍,蘇洪明,夏欣,等.基于植物多樣性的武漢市道路綠化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1(4):98~102.
[4] 龔建勇,史培行.鄉土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3):7049~7050.
[5] 應求是,定華嬌.鄉土樹種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J].中國園林,2003(7):63~65.
[6] 張鵬.園林綠化反季節種植的成因及關鍵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
[7] 張奠,張任安,楊建濤.園林綠化中的反季節種植技術應用研究[J].綠色科技,2013(7):129~130.
[8] 陳松林.城市園林反季節綠化施工技術措施[J].河北林業科技,2008(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