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濱 史建雨 馬佳平 孫寧 楊倩
摘要:指出了礦山開采工程是一類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尤其對生態環境影響最為嚴重,這些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因此,礦山開采項目在施工期的環境監理工作尤為重要。以某礦山鐵礦采選工程為實例,通過介紹項目的基本情況和分析項目產生的主要環境影響及特點,歸納總結了項目施工期環境監理要點。
關鍵詞:礦山開采;施工期;環境監理
中圖分類號:X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208—03
1引言
礦石采選工程是一類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尤其對生態環境影響最為嚴重,最典型的影響就是采場、排土場和尾礦庫的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些影響大多來自施工階段,并且施工階段對周邊動植物和景觀的破壞等生態環境的影響會一直延續至項目竣工驗收[1]。為此,從環境監理工作角度出發,明確礦山采選工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結合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中的相關防治措施總結和掌握施工階段的環境監理要點,能夠對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采取的有效措施進行監督管理,使項目建設過程中受到破壞的環境要素得到及時修復及整改,并且能夠防治項目建設對周邊生態、人文和社會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2項目概況
本工程為鐵礦開采項目,建設內容主要由1個露天采礦場、1個排土場、1座選礦廠和1座尾礦庫4個部分組成。采場采用露天開采的方式,采場臺階高度為12~15m,占地277.97萬m2。表土剝離后送往采場西北邊綁臨時堆存,出售制磚及生態恢復土源。采礦廢石通過運輸車輛運至破碎站,經封閉膠帶排巖系統送排土場妥善處置。
排土場位于采場西側5.3km處,地形標高24~38m,占地面積為515.56萬m2,容量33371萬m3。分3段高排棄,排巖段高30m,總堆置高度約90m。選礦廠位于采場北,占地48.6萬m2。基本工藝流程主要有破碎、磨選、過濾三大部分。尾礦庫位于選礦廠東北方向12km的某山腳下,屬山谷型尾礦庫。尾礦堆積壩最終標高為128.0m,總壩高93m,總庫容約8714萬m3,服務年限11.4年。選廠磨選主廠房排出的尾礦經高效濃縮池,底流高濃度尾礦礦漿由分砂泵站提升至總砂泵站,然后通過管道送往該庫。
3主要環境問題
3.1礦山開采引發的環境問題
露天礦山采選工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施工階段、營運階段和退役期,具體影響為在施工過程和營運過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3.1.1施工期影響
采場、選礦工業場地和尾礦庫在道路開通、表土清理及土石方工程等造成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碾壓占用、地質災害、土壤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露天采場在穿孔、鑿巖、爆破過程中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等。排土場和排巖場造成在堆積及清運及物料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植被破壞、揚塵及噪聲污染等。露天采坑隨著開采境界的增大及排土場廢石量的增加導致原有地形及地貌發生變化。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的各類污染等。
3.1.2營運期影響
采場礦石鏟裝、運輸過程造成的揚塵污染及噪聲污染。選廠碎礦及磨選工段中大型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造成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和噪聲污染。尾礦庫在正常排礦情況下形成的干灘在大風機干燥天氣造成的揚塵污染以及發生潰壩時造成的事故排礦。排土場在降雨時發生滑坡和泥石流。
3.1.3退役后影響
礦山最終服務期滿退役后,大部分污染影響因素消失,但部分生態影響因素仍然存在。主要包括:采場開采完畢后,其邊坡失穩及土地裸露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地形地貌變化。尾礦庫庫面土地整治及植被措施,閉庫后,庫內囤積的礦漿及干灘造成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以及尾礦庫壩體服役時間過長發生潰壩導致尾礦泄露。排土場大量廢石堆放造成的滑坡和水土流失。選礦廠及采礦工業場地和臨時道路造成的景觀影響。
3.2環境問題的特點
從上述問題中不難發現,露天采選礦工程產生的環境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特點:①施工期影響最為突出。從上述環境問題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露天礦開采工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多產生于施工階段。②以生態方面為主。露天礦開采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除會對環境造成水、氣、聲、渣四方面的污染外,更重要的是會產生以土地占用、地形地貌變化、植被破壞及水土流失等為主的生態環境影響。③影響時間長。從上述對環境問題的分析來看,礦山開采工程施工周期長、服務周期長,且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止發生在施工建設期,在營運期依然會從各方面對環境產生影響,部分問題甚至在礦區退役后依然存在。
4施工期環境監理要點
施工期環境監理實施要點主要內容有:督導建設項目的施工過程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規定;核查項目污染防治設施、生態保護措施的實施落實情況;落實施工期間的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標準的保護措施的實施等[2~4]。以下根據本鐵礦采選項目環評報告書中論述的施工期環境影響及預防和管理措施,對水、氣、聲、渣及生態等不同環境因子展開論述,并分別總結相應的環境監理要點。
4.1水環境監理要點
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的廢水污染源包括:礦坑涌水。露天采坑東側緊鄰河流,礦坑涌水主要來自采場周圍第四系潛水和基巖構造裂隙水的滲入,其中混雜有懸浮物、氨氮等污染物。混凝土保養及建材沖洗廢水。施工場地的混凝土養護廢水及建材沖洗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SS、COD、BOD5、氨氮和動植物油等污染物。
根據污染物性質,應設置相應的沉淀池、收集池等設施對礦坑涌水,沉淀處理后回用于施工道路灑水抑塵,設置旱廁防滲池,生活污水與糞便一并發酵,及時清除作為肥料用于農田,不向地表水環境排放。在施工前,監理人員通過現場巡視的監理方式監督施工單位對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設施的建設,并在施工階段監督施工單位對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方式及處理后的去向是否符合環評報告書的要求。endprint
4.2大氣環境監理要點
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的廢氣污染源包括:采場爆破;采場及尾礦庫的圍巖剝離施工;排土場、表土場;汽車運輸及物料裝卸;施工場地散料堆置;混凝土攪拌罐。
對于采場穿孔產生的揚塵可以通過使用濕式鉆機或其他環保型鉆機來控制;對采場爆破、巖土運輸產生的揚塵,主要采取定時灑水、限制車速和苫布覆蓋的措施進行控制;對于砂石和水泥等散料堆置產生的揚塵,主要采取設置苫蓋和圍擋的措施;對于排土場和表土場產生的揚塵,主要采取邊堆置邊復墾和灑水抑塵的措施進行控制。
在施工階段,監理人員通過巡視的監理方式監理如下幾點:對采場爆堆及巖土運輸道路是否定期灑水及采場穿孔施工使用鉆機類型是否符合環評報告書的要求。采場及尾礦庫的圍巖剝離施工是否采取灑水抑塵措施。巖土運輸車輛是否添加苫蓋設施。砂石及水泥等散料是否設置苫蓋及設置圍擋的高度。排土場及表土場的灑水抑塵次數及表土場的復墾情況。對混凝土攪拌罐的定時清洗。
4.3固體廢棄物監理要點
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采場及尾礦庫開采過程中剝離的廢石、表土;施工廢料;生活垃圾。
對于采場剝離的廢石及表土,其中廢石可以用于尾礦庫后期壩的筑壩工作,其余送至排土場堆存,表土可以送至指定表土場存放,后用于復墾綠化;對于施工中產生的如輪胎、廢鋼筋、鋼管等廢料,可以送至指定回收部門進行回收,對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固體廢棄物要送至有相關回收和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對于生活垃圾,可以送至具有相關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填埋和焚燒。
在施工階段,監理人員通過定期現場巡視的監理方式監督施工過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及處理后去向與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相關要求的符合性。
4.4聲環境監理要點
在施工階段,監理人員通過旁站的監理方式監督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控制措施與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相關要求的符合性。本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污染源包括開采過程中爆破、鉆機、電鏟、推土機、運輸車輛等大型設備產生的噪聲。
施工區域要遠離居民生活區,避免各種施工噪聲對施工人員及居民產生影響,禁止夜間進行爆破施工,盡量避免在夜間開動大型強噪聲設備,并且對施工設備加強維修保養,使之處于良性工作狀態。
4.5生態保護措施監理要點
本項目在施工開采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有:采場、選礦工業場地和尾礦庫建設過程中對大量永久性土地的占用導致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開采過程中隨著露天采坑的境界增大及排土場廢石量的增加導致原有地形及地貌發生變化。礦區在建設過程中對原有植被的鏟除或壓占導致的植被破壞。礦區內土地受到擾動造成邊坡失穩,以及排土場大量堆積的巖土,在降水沖刷下可能導致大量的水土流失。露天采場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開采范圍內的地下水將被疏干,導致一定范圍內的地下水水位下降。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減少挖方、填方量,尾礦輸送及回水管線、水源供水管線均埋地敷設,減少工程永久占地和水土流失。邊坡開挖時必須采用梯次開挖的方式,并采取穩定措施。露天采場、排土場及尾礦庫的表土單獨剝離,且集中堆放,并用于復墾。棄土和棄渣要設置在環評要求的排土場位置,排土場周圍設置截排水溝,以防止水土流失。礦區實施整體綠化,采場和尾礦庫周圍設置防護林帶,排土場隨著臺階的形成要逐步進行覆土綠化。
監理人員根據礦區工程進展情況,采用定期巡視的監理方式,對礦區所有生態保護點位的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現場核查。具體做到以下幾點:在關注采場開采進度的同時,要關注采場境界范圍的變化,根據境界變化對采場和排土場截排水溝的設置寬度及長度進行監理。對露天采場邊坡的開挖方式進行監理。對排土場、表土場的點位、數量與環評要求的符合性進行監理。對采場邊坡、尾礦庫庫面以及排土場的綠化進度進行監理。對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對臨時占地的跡地恢復情況進行監理。對尾礦庫輸送管線的管溝的開挖、表土回填及綠化進度及面積進行監理。
4.6施工期環境監測監理要點
根據環評文件要求,本項目要求在施工期對采場、選廠、排土場及尾礦庫周邊村莊等環境敏感點進行監測,重點監測因子為TSP和噪聲。環境監理單位應結合工程施工進度,對環境監測單位在施工期的現場監測工作進行全程監理,重點對監測單位的監測項目、監測頻率及監測點位與環評報告書要求的符合性進行監理。環境監理單位依照國家或地方相關標準對環境監測數據進行審核,并將其作為反應施工期施工區域環境質量狀況的依據,最后作為施工期環境監理工作的依據之一放入施工期環境監理報告中。
2014年9月綠色科技第9期5結語
由于生態環境問題的特點導致本項目在竣工驗收后依然可能發生如因采場邊坡失穩、土地裸露及排土場廢石堆積導致的滑坡和水土流失及因尾礦庫潰壩導致的尾礦泄露等生態環境問題,而這些可能引發的問題全部歸咎于施工過程中錯誤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行為。所以環境監理單位在該項目環境監理工作中必須以施工期監理和生態環境監理作為工作重點,在施工階段,指導施工單位落實好各項生態保護措施,盡量減少上述生態環境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程勝高,戴明新,安琪.工程環境監理發展態勢及其與環境評價關系[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5,28(5):63~65.
[2] 張保利,楊林,牛姍姍.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監理實施要點[J].中國環境科學,2011,12(2):30~36.
[3] 穆啟超,黎義勇,甘道毅,等.環境影響評估方法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中的運用[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2(2).
[4] 徐華,王歡,魯守剛,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綏中縣礦山地質環境質量評價[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