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


作為連接智能終端與互聯網的“橋梁”,路由器一直默默無聞。但在智能家居的熱潮下,卻瞬間變得炙手可熱。老樹開新花,智能路由器——作為未來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或“入口”,有了值得一說的新故事。
來自EnfoDesk易觀智庫的數據,第2季度中國家用智能路由器市場總銷量超過54萬臺。其中極路由以64.3%的份額位列榜首,小米路由以26.6%的份額位居第二。
作為中國家用智能路由器市場的第一梯隊,極路由和小米路由的市場份額優勢相當明顯,二者的產品設計理念和商業模式自成一派。二者相同的是,都專注于打造一個掌控家庭控制中心的硬件產品——路由器,以路由器為家庭核心與其他終端傳輸數據、發生交互;不同的是,極路由更偏向于建造軟硬件平臺和開發者生態。小米公司則是野心更大,希望路由器“接管”人所接觸到的一切家用設備,建立一個路由器與人及其所處的智能家居環境的交互體系。
智能路由器是家庭互聯網最底層的入口級設備,具有成為平臺級產品的能力。據不完全統計,在極路由的“極壹”發布后的半年多時間里,包括小米、360、騰訊、百度、果殼電子、迅雷、聯想等互聯網IT公司均已推出公測產品或開始售賣,老牌互聯網IT企業的進入,印證了智能路由器的戰略價值。
目前來看,BAT互聯網大公司在智能路由器領域的推進戰術和進度略有不同,但戰略重視程度是相同的。借用易觀國際分析師徐昊的分析,大型互聯網公司都以“軟滲透”的方式在布局,即通過提供路由器系統支持、軟件支持、數據平臺支持等形式。
路由器版的“安卓”故事
極路由有個“平臺夢”,在路由器上建造一個類似于安卓平臺的生態系統。
它是中國路由器市場第一個提出“智能路由器”概念的企業。2013年進入市場,至今已有3代產品問世。2014年7月15日,對于創業階段的極路由團隊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極路由發布了智能路由器操作系統HiWiFi OS,包含HiCloud云服務平臺、HiMobile移動終端、HiStore插件商店三大核心,希望圍繞HiWiFi OS聚合用戶、開發者和第三方廠商,打造一個路由器領域的安卓陣營。這也是繼去年7月首款智能路由器“極壹”正式上市銷售,極路由開始在操作系統和開放平臺兩個領域加速產品布局。
谷歌的安卓系統,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已無需贅述。安卓系統的體驗雖然不及蘋果iOS,但秉承開放理念的谷歌,在眾多屌絲手機制造商的擁護下,獲得了比iOS更大的市場份額。
極路由能在智能路由器市場復制“安卓”的故事嗎?
業界理解,極路由所謂的路由器版“安卓”生態系統,包含這樣幾個部分:以MTK芯片為主的硬件平臺;可開放使用的極路由系統HiWiFi OS;極路由打造的路由生態(由手機APP、云存儲、插件商店、系統幾部分組成)。
極路由“開放”的醉翁之意是,通過其系統,讓那些急于進入的玩家能快速進入智能路由器市場,而極路由收獲的則是在云平臺、插件商店等整個生態的繁榮。
極路由聯合創始人丁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他們不會去充當一個家庭控制中心的角色,在他們看來,并不是所有相連設備的數據都必須經過極路由來進行收集和處理。但極路由會是一個數據流通的管道,幫助服務其他聯網設備,完成數據傳輸。換句話說,極路由做生態不做控制,但能從用戶的每一次下載中獲益。
外界的擔憂和質疑也接踵而至:路由器廠商愿意陪極路由玩嗎? 用戶愿意交互和付費嗎? 怎么吸引開發者加入?
有分析說,如若能撼動Top10路由器玩家選擇HiWiFi OS系統,將是極路由這個開放路線成功的一刻?,F在的情況是,極路由正式推出開放平臺系統后,暫時只有深圳必聯一家合作方。
類似于蘋果的App Store,HiStore承載了極路由的應用商店設想。但是應用分發平臺與應用開發者之間的生態環境能否繁榮,則取決于用戶的交互、付費意愿,以及開發者的參與熱情,而極路由在這方面面臨的阻力也不小。一是人們對路由器的認知程度較低,更新換代的動力并不像手機那么強,而且路由器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只是一個連接設備而已。二是開發者的參與熱情,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戶熱情的影響。在極路由發布插件商店HiStore時,其中只有10幾款應用,大部分是由極路由團隊自己開發的。
“大一統”的雄心
小米做智能路由器,則是基于一個更有想象力的故事——更大的智能家居,以及以路由器為入口延展的更大的智能化市場。
有人說,小米路由看來更像是一個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存儲)平臺,即通過與迅雷合作,小米路由可以將海量信息存儲于路由器上的硬盤,成為家庭間的數據交互和存儲平臺。
小米路由“NAS平臺”的功能定位,其實有兩層用意:一是將用戶吸引到路由器的手段之一,借助下載內容來培養用戶使用路由器的習慣;二是由于多屏時代的到來,用戶在家中使用的聯網設備范圍更廣,小米路由器在這一生態中可以作為云端主機來使用,進一步強化了用戶與路由之間的交互。
小米路由的商業模式,依然是將重點放在系統層面,硬件僅僅是其傳遞服務的媒介?,F階段硬件利潤很小,主要是為了增加影響力和用戶量,為其日后的服務做出鋪墊。有分析認為,小米的下一步動作便是向智能家居層面滲透,通過內置小米芯片于家電產品中,使小米路由的中控角色可以落地,以展現其巨大的戰略作用和商業價值。
所以我們能看到,小米的做法是,建立一套自己的通信標準,讓第三方的智能家居廠商成為自己路由器的“外設”,從而實現控制客廳的目的。
EnfoDesk 易觀智庫分析認為,小米路由的最大優勢在于其完善了小米的產品生態圈,以生態圈中的物聯網操控終端角色呈現于市場。通過小米的幾款硬件產品——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路由器,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款產品都具備成為“入口”的潛質。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較為成熟的產品,路由器和智能電視是新型的入口級產品。小米這樣通過軟件平臺將所有終端設備進行互聯,既達到了整合生態圈的目的,也使得產品入口范圍大幅擴大。
但是小米希望將芯片內置到大家電產品中,這本身是有難度的,因為大家電廠商一旦把這個控制權開放給了互聯網企業,那么家電企業自身的發展則會受到限制。我們知道,像海爾、格力這樣的大型家電廠商,也紛紛在樹立自己的智能家居標準,它們都不愿意淪為小米的“附屬品”。
雙方之間的博弈,會促使傳統企業將資源保存在自己手中,所以小米想統一通信標準本身就存在難度。如此看來,小米意欲強調自己在客廳的存在感,最重要的是建立智能產品生態圈,權宜之計是整合及“培育”一些小型硬件創新者,比如Yeelight智能燈泡、ants云蟻攝像頭等,它們都是一些創業公司,比起獨立建立自己生態的宏大愿景,它們更“渴望”得到小米在產業鏈和銷售上的支援。而其中的不少,也已經獲得了小米的投資。
作為具有“入口級”潛力的設備,實際上智能路由器面臨的挑戰還很多。過去的第2季度,中國家用智能路由器市場總銷量為54萬臺,相比傳統路由器市場(6000萬臺左右),還屬于剛剛起步階段;智能路由器市場的“銷冠”極路由,其出貨量已經超過100萬臺,但是行業老大TP-Link一年的出貨量則是1億臺上下,極路由很難在短期內撼動行業老大的位置。所以,現在來談入口為時尚早。易觀國際分析師徐昊認為:首先缺乏“存在感”。智能路由器雖然進入了大眾家庭,但是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還是以路由功能為主,很多功能并沒有發揮其價值,路由器仍然是缺乏存在感的產品;其次用戶熱情度不高。智能路由器仍然需要引起更多消費者的關注,目前仍然是傳統路由器的市場為主,且由于存在感較低,用戶更換路由器的概率也不高;最后商業模式有待創新。路由器屬于硬件產品,而且由于互聯網概念的介入,商業模式是路由器市場普遍關注的,所以現階段毛利率較低,很多路由器產品都是以投資為主,亟待在商業模式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