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韋宏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各種新型媒體,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4G投入商用,將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大繁榮。在大學生已經成為了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忠實擁簇的時代背景下,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實現“精致化”管理,就離不開移動新媒體的介入。高校新媒體平臺不能只做簡單的新聞推送,更要以市場化的手段與社會上相關新媒體競爭,將大學生個人信息查詢、校內信息查詢、生活信息查詢、新聞推送、交流互動、繳費充值、大眾評價等一系列功能融為一體,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真正實現老師“精致化”管理和學生“便捷化”學習生活相結合。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精致化”管理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特別是微信公眾平臺,在各大高校都已經呈全面鋪開的架勢,似乎不開設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各個學校、院系甚至年級都開設了微信公眾平臺,然而相當一部分平臺在啟用后不久,就基本屬于停運狀態,仍在運行的平臺,也基本以官方新聞推送為主,關注度不高,內容點擊率低,交流互動少。最后大部分平臺因為缺乏客戶關注,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要明白互聯網精神是什么,互聯網精神就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
我們不能純粹以一個官方對非官方、老師對學生、上級對下級的姿態去運營新媒體,如此運營,必將失去受眾的支持。而“移動”的要義在于“隨時隨地”,快速傳播與分享。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平臺,一定要放低姿態,要“接地氣”,用市場化的手段去贏得學生的關注,把學生當成用戶,確保學生的使用體驗,確保新聞、功能、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強化學生對平臺的使用,以用戶數、資訊點擊率、數據調取率、交流互動數量作為檢驗平臺成效的重要依據。一旦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用戶對平臺形成一定依賴,我們就可以利用平臺達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等諸多教育目的。
一、移動新媒體平臺的概念
所謂新媒體,就是有別于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形態與商業模式?;ヂ摼W誕生之后,新媒體的概念就一直在不斷演進,最早基于固網的門戶網站,作為當時新媒體的代表。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也與時俱進。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誕生和普及,使移動新媒體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
相對于以往在PC端上基于固網的互聯網媒體,移動新媒體的重要特征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在手機、平板電腦、掌上電腦、移動視聽設備等終端上進行傳播和交互的新型媒體。它打破了時空的局限,使用戶隨時隨地地接收信息和資訊,隨時隨地地調取數據和使用服務功能。
對于手機新媒體而言,主要包含了以下的特性:
1.便攜性
手機終端與人相伴,甚至被稱為“人體器官的延伸”,手機終端基本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受眾真正實現隨時、隨地、隨身的信息調取和查詢服務。
2.互動性
手機的通訊基因決定了基于手機開發的移動新媒體平臺必然需要具備交流互動的功能。
3.跨界性
憑借強大的移動網絡支持,手機新媒體可以很方便地與報紙、廣播、互聯網等其他媒體形成緊密的互動。
二、移動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工作“精致化”管理中的運用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學里,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們教育培養的目標。其中,合格建設者的培養主要依靠教學,以任課老師為代表。而學工干部,特別是輔導員的存在在中國高校里的理論根據和基本價值,就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可靠接班人。
而如今,不少高校學生工作干部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具體的事務性工作中,忙于各類日常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根本任務放在了次要的位置,這是本末倒置的。
將新媒體平臺投入到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去,實現數字化、移動化、精致化的學生管理。將學工干部最大限度的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將更多心思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并且利用新媒體平臺更好地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是移動新媒體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之所在。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在建設移動新媒體平臺時,首先從微信公眾平臺入手,建立了“桂電二院團委學生會”微信公眾平臺(以下簡稱“二院小微”),平臺一開始就定位成一個為老師、學生服務的全方位、多功能平臺,擺脫大部分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簡單地新聞推送的功能定位,不采取行政命令強制學生關注。以其自身的內容、功能、吸引學生自主關注,逐步在校內形成影響力。
在這個新媒體平臺里,我們將學校能夠查詢的信息、需要下載的資料都整合在一個后臺里,再通過微信公眾賬號面向用戶(包括老師、學生等),用戶通過在微信里輸入指令,調取后臺數據,后臺通過微信自回復功能即時將用戶需要的信息反饋到用戶手機上?,F在已經實現成績查詢、課表查詢、校園電話查詢等一系列查詢功能。
同時,平臺將校園周邊的外賣、超市、KTV等生活娛樂的商家信息以及天氣查詢、出行查詢等功能都添加進來,使得平臺不僅只是在校園內使用,走出校園也一樣有用。平臺正在積極加強與商家合作,力推“微信打折功能”“微信點菜功能”“大眾點評功能”等,滿足商家和學生的不同需求。
為加大對學生的吸引力度,新媒體平臺還定期推出各類活動,如“早讀簽到”“感恩母親節”等,通過與商家合作,為活動參與者提供獎品,使平臺成立初期,關注人數得到提升。之后通過功能的完善留住關注用戶?;顒忧闆r如下:
通過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功能完善,截止2014年5月20日,二院小微成立2個月,關注人數突破2000人,日均調用接口人數137.96人,日均調用接口次數977.5人/次,日均推送新聞一版(每版3-7篇新聞),推送新聞日均圖文頁閱讀人數1132.8人,日均圖文頁閱讀次數1300.9人/次。平均每次活動參與人數:896人,互動次數1896人/次,活動期間,平臺日均調用增長806%。
以上數據表明,二院小微新媒體平臺在活躍度,交互性,功能性上均達到了較高水準。
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媒體平臺應具備的功能
新媒體作為信息社會的產物,所擔任的角色也愈發重要。不管人們如何定義新媒體,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相對舊的媒介形態,新媒介的形態是不斷變化和延伸的。當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學管理,二是日常管理。教學管理即對學生課程、成績、學籍等教務選項有關的管理;日常管理即學生在宿舍生活及參加社團活動等非教學管理。
1.教學管理與新媒體平臺
高校工作在移動設備還沒發展狂熱之前一直依賴著傳統互聯網處理和管理學生信息。然而移動互聯網的地位逐漸超過了傳統互聯網,尤其是在近幾年,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每天傳遞著數以億計的信息。
高校就可以將成千上萬的、公共公開的教育信息,放入新媒體平臺,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獲取。高校還可以將傳統互聯網上管理著的一些功能選項,比如課程選擇、論文提交、借閱圖書等加入新媒體平臺。教學管理便捷化,為學生節省了時間,大大增加了教育效率,也就提升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品質。
2.日常管理與新媒體平臺
利用新媒體平臺,教學管理可以省下不必要的花費的時間。學生有多余的時間來充實自己的日常生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宿舍管理中,學??梢岳眯旅襟w平臺對學生進行定位,來達到查寢的目的;在社團生活中,學生可以直接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會議、任務布置,并不用專門尋找或申請一間教室;在社會活動中,學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尋找校內校外的兼職,而并不用浪費時間一個個詢問。
3.新媒體平臺的交流模塊
新媒體平臺基于移動互聯網,自然不能少了互聯的特性。目前,固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師生交流過少,老師不能及時準確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導致師生間關系疏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學習的效果自然不好。新媒體平臺不能依賴傳統互聯網的定點登錄,而是善于利用移動互聯網可以隨時隨地溝通,才能及時解決問題。
高校管理的新媒體平臺可以建立各個獨立的交流模塊,比如習題解答模塊、考前答疑模塊、心理咨詢模塊等。這樣不僅便于學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最大程度解決學生的難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地幫助。而老師通過上傳教學視頻和課件,在線解答,將課堂擴展到線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日常校園新聞和校內通知推送
校園新聞和校內通知是高校學生最需要關注的,然而這些仍然依賴著傳統互聯網,需要學生登錄校園主頁去查看,導致信息傳播在傳統門戶網站上的時效性嚴重滯后。如果對新媒體平臺加以利用,學生就可以快速地獲取這些消息。新媒體平臺的建設推廣,恰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校園新聞和校內通知,通過點對點的傳送形式,讓每一位學生及時獲取信息。而這類功能并不需要建立高校管理特有的新媒體平臺,現存的新媒體平臺微博、微信等就已經包含。
5.考研就業等信息的更新
對高校來說,考研就業是信息更新最繁瑣的階段。高年級學生需要收集相應需要的資訊,并且需要的信息量龐大,單憑個人是很難協調處理的了如此龐大的信息??佳芯蜆I的階段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耗費大量精力,因此高校需要根據學生要求篩選符合的信息進行發送。例如,給考研的學生發送想要考入的學校資料,給就業的學生發送想要去的企業信息等將大大保證了學生的精力,使其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劉 靜,錢 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途徑探究[J].科教導刊,2013(13).
[2]龔文華.高校學生工作精致化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1(08).
[3]劉軍君.淺析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高校學生工作[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23).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