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為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應當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本文分析了財政金融支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措施。
長期以來我國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向工業和城市傾斜,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扭轉不合理的農業財政投入結構,中央在十一五規劃中確立了財政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從當前的實踐效果看,財政金融支持在區域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區域農村經濟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1. 財政金融支農存在的問題
財政支持存在的問題。財政支農資金投入總量同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財政資源更多向城市傾斜的狀況沒有徹底轉變,對農村經濟的財政投入沒有形成制度化。財政在保障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空白:農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與農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發展嚴重滯后,供給不足。地方財政困難,難以形成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區域間政府的農業投入職責不清的問題突出,導致區域農村經濟難以實現協調發展。
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金融支農存在的問題集中變現為:農業資金城市化嚴重,商業銀行機構撤并,國有銀行貸款限制過多,農業信貸發展的制度障礙、農村金融機構單一和農村金融服務及產品單一六個方面。 農業資金城市化嚴重加劇農村資金供應的緊張局面。由于農村經濟部門與城市經濟部門的性質差異,在吸引市場資金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在自由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更傾向于往能快速收回投資、市場需求更加旺盛、交通更為便利的城市聚集。 國有商業銀行出于戰略調整,不斷撤并縣級以下的銀行機構,同時農業發展銀行削減了政策性支農業務,導致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單一,農村經濟除郵政儲蓄外幾乎只能依靠農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機構。 國有商業銀行的基層銀行貸款門檻過高,使得農村經濟難以從商業銀行處獲得資金支持。 農村信貸受制度約束,難以發展農村金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受信貸管理制度制約無法提供有效抵押擔保,農業風險保障制度由于國家財力受限也長期發展滯后,進一步加大農村資金缺口。 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單一,缺乏有效競爭。由于國有商業銀行撤并分支機構,農村信用社幾乎壟斷了農村金融市場,不利于農村金融市場發展。 農村金融服務及產品單一。相較于城市金融產品的層出不窮,農村金融服務僅限于傳統的存貸匯,已經不適應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資金需求量大,規模化的養殖業、加工業的推開。
2.實現區域農村經濟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
提高財政的公共服務意識,加大支農財政投入力度。首先,欠發達地區應當轉變觀念,認識到無論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無論地方財政困難與否,財政都應當是具有公共服務性質和職能的。地方財政應當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其次,應當加大財政對農村經濟的投入力度:確保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調整資金投向,更多地往農村基礎建設、農村科教文衛發展、農村社會保障、基礎人才建設等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領域傾斜;設立專項資金以激勵新農村建設工作;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建立起多元化農村經濟投入機制,鼓勵、規范民間資本、信貸資金、農民自主投入,為農村經濟發展打通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
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區域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農村教育和農村醫療的發展,農村教育醫療事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石,為農村經濟實現長遠發展奠定了人力資源儲備基礎。所以,應當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整合農村教育資源,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減輕農民負擔。
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通過財政補貼、投資參股等方式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地區龍頭企業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推廣的財政金融支持,提高資金投入產出率,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改造的財政金融投入,發展生態綠色農業,加大對農業機械化、標準化生產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民自主創業的財政金融支持,增強農村經濟的造血的能力。
2.4財政支持手段引導農村資金回流
各級政府應當通過財政支持手段,通過注入財政資金引導資金回流農村,如將財政對某些農業的補貼轉移為對金融部門的政策貼息或貸款風險準備金,鼓勵金融部門服務農村。
2.5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發揮協調督促作用
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對各地區各級銀行可以起到直接的協調督促作用,因此要積極發揮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制定銀行業支持農村經濟的指導意見;督促商業銀行服務農村經濟,降低貸款門檻,加大農業信貸投入;實行地區差別監管,依據各地區發展程度的不同,有條件地允許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機構進行區域內的資金調劑 ,以提高資金流動率,減小地區資金壓力。
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是縮小農村資金缺口,提高農村資金流動利用效率,增強農村經濟造血能力的基礎性措施。 推動農村金融體制創新,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金融體制,整合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農村合作金融、地方金融和民間金融力量。 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創新。為適應農村經濟越來越多元化的發展需要,形成適應各個層次農村資金需求特點的金融機構十分必要,如社區銀行、小額信貸公司。 推動農村金融機構業務創新。在傳統的存貸匯業務之外,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應當提供商業票據、投資理財等新的金融服務、金融產品。 推動農村信用社改革。農村信用社幾乎壟斷了農村金融市場,因此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可以直接影響到農村金融體系的構建完善。農村信用社首先應當提高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意識,在增強風險防控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服務水平,簡化農民貸款手續、擴大授信額度、確定合理貸款期限,既對農業生產重點支持,也為農村消費創造動力。 建立合理的農村抵押擔保制度。改革不合理的農村抵押擔保制度,減少農民獲得銀行貸款的制度障礙。六、積極推進農業保險。農業政策性保險是對農村經濟提供財政金融支持的一個重要途徑,應當加快發展形式多樣、渠道多元的農業保險,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規范、引導民間信貸,發揮民間資本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民間資本具有靈活高效的優勢,有利于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因此,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應當重視對民間信貸的規范引導, 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社會團體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引導農戶資金互助組織發展并提供政策扶持。
我國財政金融政策長期向城市傾斜,農業財政投入不足,農村資金缺口較大,農村經濟造血能力不足,沒有形成完善的金融體系,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區域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應當提高政府財政的公共服務意識,加大支農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利用財政支持手段引導農村資金回流,同時發揮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對地方銀行的協調督促作用,并在整合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農村合作金融、地方金融和民間金融力量的基礎上建立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區域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作者單位:長江大學經濟學院)
地址:湖北省仙桃市仙桃大道中段3號仙桃市人民法院,收件人:豐永闖,電話:1877115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