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 要: 中職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相較于普通高中,更注重一個方面的培養,是一條很好的道路。在中職重點培養的掘進與支護專業中,中職大多注重的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這是一項穩妥的舉措,對學生的未來提供支持。
關鍵詞: 工學結合 中職掘進與支護專業 人才培養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工學結合是將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是一項雙向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值得提倡,對現在社會上對人才的要求而言,僅是課堂上的死板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狀,傳統的你講我聽模式將知識局限在書本里,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體驗,相比普通高校,中職院校對這點要開放得多,但同樣要講究策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是一個跨越,將中職掘進與支護專業人才培養推入最高峰。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在一定情況下,學生對于未知的熱情度取決于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如果是學生在院校中學過理論知識,再進行工作上的演練輔助,這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現今的學習方式,達到的效率是顯而易見的。在學校學習中,學生之間可以很好地交流,一起模擬真正的工作,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大工學結合力度。掘進與支護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其中的要點細點很多,影響非常大,往往一個小小的數字就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就如蝴蝶效應一般,所以僅有理論教學完全不能支撐。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需要的是隨機應變、處事穩妥的人才,那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就必不可少了,掘進與支護專業人才的培養少了實踐就如封了口的杯子,里面縱使有滿杯的清水也喝不到,這說明理論必須有實踐的支持。
二、工學結合下掘進與支護專業培養人才的優越性
進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所有中職院校的首要目的,在強力建設下,從初始實驗到漸漸上了軌道,其中過程是對中職院校的一個考驗,就目前發展趨勢看,取得了明顯成效,省、市的重點學院應領先帶起這項行動,特別是將掘進與支護作為重點建設的中職院校,更要大膽嘗試,組成工學結合的討論組,重視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這才是中職院校認真教學的表現。隨著時代的變遷,整個大環境跟著變化,自然所有存在于大環境中的因素都要隨之改變適應新環境。時代的變遷帶來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自然會改變?,F代掘進與支護行業注重的是技術和經驗,所以在這種細密的工作前,實踐就顯得異常重要,理論知識是鑄造大樓的地基,在地基打好的基礎上需要一層一層地向上累積才能造出威嚴的大樓。專業性培養人才是設置崗位,讓學生進行專業訓練與學習,中職學校的職責是培養出專業的人才,這是相比于普通高中人才的優越。目前國家最缺乏的就是技術性人才,國家要革新,就需要大量人才支持。目前一些中職院校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檢測等,既是對學生的負責,又是對社會國家的負責。掘進與支護的專業性很強,需要教師從旁指導才能整理清楚,所以在不斷考察教師水平的同時要提高掘進與支護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在就業上崗情況下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多樣性
對于掘進與支護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要把握平衡,在一定基礎下進行實踐,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理論提升,中職院校首先要有自己的實訓基地,這是校內實踐的場所,各所院校目前正在完善這項水平的道路上,國家目前非常重視中職院校的實訓培育基地。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校內的掘進與支護專業人才培訓更有力,不僅局限于校外在崗實踐。掘進與支護專業的實踐性很強,細節非常多,獨立性很強,需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所以在論述理論知識的時候要配合基本的實踐進行教學,在兩者結合的情況下為將來的人才培養打下基礎。第一階段是最基本的理論知識,第二階段是校內的理論實訓結合,第三階段是開展活動引發學生的興趣,第四階段是課證合一,第五階段是校外企業實習。人才培養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穩妥地走好每一步,強化學生對崗位的意識,讓學生充分了解職業特色。石油目前是我國很重要的一項資產,石油的發展擔負著我國能源命脈,這是我國獨特的文化。要擔起重任,就要全力貢獻自己,發揚各種美德與精神,不斷傳遞給他人,這樣這種精神的延續才不會斷開,才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感悟與精神,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傳承。
簡單來說,中職掘進與支護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跨越性的嘗試,是教育行業與職業接軌的途徑。相對于個人來說,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比較新穎樂趣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吳蔚.細解“工學結合、半工半讀”[J].教育與職業,2007(01).
[2]張玲.校企互動培養工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6(24).
[3]黃輝.中等職業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中國發展觀察,2006(08).
[4]張繼軍.校企合作辦學工學結合育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