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中考復習課普遍存在的“教師講得乏味,學生學得疲憊”現狀入手,闡述了在總復習課的設計中應著重強化的幾個抓手,提出明確考點、糾錯解惑、培養能力和把握中考新動向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中考;總復習;物理
初中物理共學兩年、三本書,在最后100多天的總復習中想要學生不厭、更不忘,那就得讓我們的復習方法多樣化,講究技巧性,不斷刺激學生的腦細胞活躍、興奮起來,要讓學生覺得老師每節課所帶來的都是“新鮮”的事物,而不是像簡單流水賬似的重復舊知識。因此,如何通過教師對所教內容的再設計、再創造,使學生通過再學習,達到對知識的再記憶、再理解、再整合、再遷移,并且重新構建知識的框架,這是上好復習課共同面臨的問題。下面談一點自己的做法。
一、指導思想的準備
1.要想在中考復習中頭不暈、腳不亂,首先必須工作是研究近5年的本地中考試題,從各個角度歸納、總結,進而對當年的試題進行預測
我對近4年珠海市中考題進行分析,把每年的考題逐道題地對應考試大綱中的考點,記錄其分數和考法,這個表制作好后,就會一目了然地看到,每個考點都在哪一年、以什么題型、多少分數考過。這樣就可以細化預測到對每個考點的出題規律了。
2.研究考綱
(1)每年的考試大綱就是中考的依據。通過前面對中考試題的分析,我們再把分析與考綱對比,可以找出有些考點是年年都要考的,大約二十幾個,這樣就可以定為重點復習內容,要反復復習鞏固。
(2)我們要重點統計考綱中“理解”與“探究”層次要求的考點,分析被考中的頻率,這些層次的考點也是重點復習內容。
(3)看當年的考綱和上一年的比較是否有修改的地方,修改的地方就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要細細研究其為什么會修改,目的是什么,帶給我們什么樣的信息;再就是細細體會每個考點的層次要求,我們應讓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會以什么形式出現;還要計算考綱中一共有多少個考點,每年中考題出現考點的百分比,哪個考點每年一定都會出現等。這樣有綱可依,做到明確方向,減少盲目性,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增強對命題方向的預測。
二、復習模式的確定和把握
因為遺忘是有規律的,所以復習就得要技巧,復習就要尋找到與遺忘規律相對的規律。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一小時后遺忘56%,一天之后,就達到72%。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應確定三輪復習,即第一輪“系統復習”,第二輪“專題復習”,第三輪“模擬考試”。每一輪復習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和作用,所以我們就要把握好每一輪復習的特點。
針對第一輪“系統復習”:歷年來中考基礎題約占70%左右,而一些綜合題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因此抓好基礎是關鍵。在第一輪復習中,要樹立以“課本為本”的觀念,絕不能以“資料為本”。對待任何一本資料,都要經過“剪刀+糨糊”的加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針對第二輪“專題復習”:是中考成敗的關鍵,各知識點的綜合歸納、穿插運用,各種能力的進一步培養、提高等,這都需要我們老師在這一輪中一點一滴去落實,讓學生得到的知識不再是支離破碎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完整知識體系。任務是鞏固基礎,強化專題。以重點知識或知識單元為專題,或以中考題型為專題,或以熱點、重點為專題。如以知識點分為《聲現象》專題、《反射和折射》專題、《凸透鏡成像》專題、《物態變化》專題、《內能》專題、《比熱容》專題、《密度、壓強、浮力》專題、《能量》專題、《機械效率》專題、《電流和電路》專題、《歐姆定律》專題、《電功率》專題等;或以題型分作圖專題、實驗專題、計算專題、綜合能力專題等;或以熱點問題分《廚房里的物理》專題、《漫畫》專題等。
針對第三輪“模擬考試”: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提高得分率。最后階段,抓考試消滅“七害”的素質訓練,即看錯失分,寫錯失分,算錯失分,因原題不理解透而失分,因課本不熟而失分,因不規范而失分,因答題速度慢而失分。做好學生的自我教育,克服非智力因素對考試得分的影響。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統一
一輪復習,可采取“讀—講—練—評”,“讀”是導讀,學生在老師給出幾個本章節重點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讀書;“講”是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銜接;“練”指學生練習大概要占課堂的1/3時間;“評”是要有針對性的講評和重要內容進行認
真批改。
二輪復習,可采取“講—練—評—讀”,“講”是導講專題知識結構、單個知識點在結構中的地位、各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專題知識的發展規律及特點和專題典型例題;“練”狠練基礎題和中檔題,少練高檔題。突出重點、熱點。“評”教學重點,知識盲點,能力弱點,答題的規范,解題的方法與規律;“讀”是回歸課本,通過讀來消化專題知識結構,理解、記憶專題知識的規律和
特點。
三輪復習,就是“練—評”,“練”以套題為主,這些套題要盡量老師自己出題,且要是本科組全體老師智慧的結晶。題型、分值、走向與中考完全一致。
四、學生學習方法的多樣化
其實不管是新課還是復習課,想要學生主動學習,學習積極性提高,還是需要老師一些方法的刺激。如,分學習小組PK,分宿舍PK,分男女PK,獎勵星星,集夠幾顆可以換取獎品,單科狀元,師徒結對“小老師”負責制,等等。讓學生上每堂課都很期待,很憧憬,很積極地想得到一些東西,證明他們自己的能力,讓他們在繁多枯燥的知識中樂此不疲。
總之,在最后中考總復習中,我們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不要被動接受;注重綜合開放,不要單一封閉;注重有效實踐,不要機械重復作業;注重讓學生合作交流,不要老師枯燥講解。只要我們把握好以上問題,認真設計好每一節課,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相信,付出必有回報!
以上就是我幾年來在初三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希望同行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高傳富.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J].考試周刊,2007
(12).
作者簡介:于洋,女,1981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廣東省珠海市第九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