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政治課對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改革中也提出要注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因此,結合《高中政治必修二》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方式的養成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政治教學;思維方式;培養方法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一般來說,可以從兩方面針對性地進行培養。
一、實踐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實踐性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能夠從錯誤中獲取經驗教訓并避免犯同一種錯誤,正確的指導自己的實踐生活。為了促進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在高中政治課堂中要盡可能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投出理性的一票中,老師可以把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幾個名詞提出來,讓學生有一個大概了解,然后和班主任協商溝通,通過選舉選出班長。通過選舉班長這一活動讓同學們真正認識到什么是“投出理性的一票”,進而對各種選舉方式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這樣不僅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能夠讓同學們切實的感受到知識能夠運用到實踐生活中。
二、分析性思維能力
分析性的思維能力體現一個人看待事物、分析問題的水平。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分析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根據分析結果做出正確判斷進而提出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前者起到決定性作用,只有正確的分析問題才能提出積極有效的改進措施。因此,在高中政治課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分析性思維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從高中政治課本必修二中我國公民政治參與這一章節中,民主決策的方式這一小問題為案例,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性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民主決策的方式列舉出來,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分析討論不同的民主決策方式各自存在的利弊,以及在什么具體情況下使用哪種民主決策方式,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
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核心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政治教育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姚小珍.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研前沿,2013(5).
作者簡介:楊紅革,男,1981年10月出生,碩士,就職學校: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課堂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