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最佳的啟發(fā)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點燃他們心靈和智慧的火花。
關鍵詞:語文;啟發(fā);應用
啟發(fā)即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以必要的點撥引導,也就是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以催動學生睿智的醒悟,調動其思維,點燃其心靈和智慧的火花。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正是遵循這一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組織語文課堂,開啟學生智慧的。
一、定向點撥,理順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逐層推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就必須依靠定向點撥,層層設“卡”。當然設“卡”點撥的用意,在于疏導學生思維,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向前發(fā)展。設“卡”是根據(jù)課文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思維延伸。
二、突破點撥,集中思維
以前,在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時,總是逐字逐句地講解,面面俱到地分析,效果極差。現(xiàn)在從用突破點撥、切入關鍵的方法,使學生思維集中,加深理解,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如,在教學《孔乙己》一文時,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我是這樣點撥的。先問:“作者在寫孔乙己兩次到店買酒時掏錢的動作,用的是哪兩個形象的字?”學生略作醞釀后答道。接著又問:“這兩個字表現(xiàn)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征和前后不同的性格變化?”大家覺得越說越有趣。一“排”一“摸”準確地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他在封建社會制度下備受迫害的悲慘命運。
三、轉換點撥,變通思維
教學時遇到坡度陡、難道大的問題時,采用鋪墊辟路、轉換點撥的方法,在學生思維的通路上筑上一些臺階,變陡坡為緩坡,使學生的思維順序稍作變通,憑借自己努力,解決問題。
四、聯(lián)想點撥,發(fā)散思維
語文教學,要想幫助學生改掉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的毛病,就要養(yǎng)成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習慣,就要從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入手,啟發(fā)學生往寬處想,往深入想。因而在教學中,應通過廣泛聯(lián)系進行聯(lián)想點撥,使學生擺脫思維定式的束縛,拓寬知識面,加深理解程度,引導學生探幽析微,深刻領會底蘊所在。
參考文獻:
孔慶東,摩羅,余杰.審視中學語文教育[M].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程經(jīng)偉,男,1972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湖北房縣城關四中,研究方向:啟發(fā)式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