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檢文
本文通過對地方應用型普通高校圖形圖像制作專業《CorelDRAW》課程的教學過程的介紹,探討“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CorelDRAW》課程教學中的實現策略及評價。
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專業教育應體現其職業和崗位的特點,培養目標和定位要適應本地區、本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這樣迫切要求各個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對本專業的實踐性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其目標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如何使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目標更接近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充分體現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教育的就業為導向。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 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 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在我校圖形圖像制作專業《CorelDRAW》課程實踐與探索“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基礎上,首先介紹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特點,然后重點探討“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CorelDRAW》課程教學中實施的理論依據和實施過程,最后探討該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等關鍵問題。
1、課程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由此,學生的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通過新經驗和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知識、能力。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為目的,教學活動的展開以教學目標為指導、以任務主題為中心,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從探究性學習的角度來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為探索發現知識及其方法所體驗的過程。在任務活動中,學生根據任務主題,深入有關領域或現實社會,通過提出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方法。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一支粉筆”、“滿堂灌”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脫節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崗位工作的問題與實踐而進行的探索、研究、總結的學習活動。
《CorelDRAW》是我校圖形圖像制作專業第3、4個學期專業必修課程,周課時4節,學年總學時136課時,先修課程:《平面構成》、《設計美學》、《色彩構成》、《標志與文字設計》、《圖形創意》等課程,該課程是專業前面兩個學期所學知識點串聯和綜合應用,是一門實踐能力操作很強的課程。教學過程以項目任務制作為主線,比如“企業或城市形象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圖1)、“公益性廣告”、“大廣賽、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職業技能會展競賽項目”等。基于建構主義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該課程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學與就業崗位能力要求真實任務項目密切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符合“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要求的實踐性、自主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等特點。
2、“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實施過程
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進行CorelDRAW圖形制作的項目教學,教學思路是先通過演示CorelDRAW圖形圖像的項目實例,團隊協作討論 ,教師與學生或學生之間進一步交流,然后學生仿照實例制作,掌握CorelDRAW圖形圖像的制作技巧,進而自主運用CorelDRAW相關技術處理圖形圖像,舉一反三的設計制作圖形作品。主要的教學過程(圖2)如下 :
創設情境。上課前在圖形實驗室網絡環境中,先構建一個虛擬的互聯網,教師將自已設計好的素材( 或課件)放在Web服務器上,上面有CorelDRAW教程、CorelDRAW圖形圖像實例多個,每3個學生分為一個組,可實現組內作品演示、交流。這一階段是要求教師在課前要設計好上課的情境,這個情境最好與現實的工作崗位情境及互聯網環境是一致的,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確定任務。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針對性的設置任務,要與學習目標相扣,適合學生特點。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而且任務選擇的難易程度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接受任務項目有充足的學習信心和動力。這一階段的關鍵是教師要確定好任務。此時學生已理解、會初步使用CorelDRAW的各種工具 、面板和泊塢窗等功能。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再演示一個準備好的任務實例 ,使學生產生親手制作自己的CorelDRAW作品的愿望。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在虛擬互聯網上的教師主頁上查看該實例的制作步驟,并明確此節課的內容就是利用老師提供的素材制作該圖像。
自主學習。具體的制作步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而要學生通過實驗室教師主頁下載任務項目素材資料,同時獲取實例的制作步驟。遇到問題時,可到教師主頁上獲取幫助信息,自我反饋,探索解決的過程 。
團隊協作。教師通過圖形實驗室主控端電腦軟件監控功能觀察學生的練習過程,將某一位同學的制作過程進行錄像,在小組范圍內播放,進行交流。學生可向教師提問,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通過小組討論,探討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
效果評價。學生制作CorelDRAW的實例作品,整個制作過程既是學習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只需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學生在如何獲取網上資源有困難的時候,教師應及時幫助解答,對大多數學生遇到的難題,可給學生演示解決方法。教師在教學小結中,給予完成的學生以鼓勵,指出存在的問題。
課后學習。為了方便學生課后復習和加深學習,教師可在課后將自已的教學內容和有關的學習內容放到校園網的服務器上,以便學生下載自主學習、復習與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然后進一步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自主設計制作相應的圖形圖像作品。完成的作品通過互聯 網上交,公布在教師的網站上,讓教師和同學共分析評論,互相協作學習提高設計水平。
3、“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教學組織策略。在教學組織中貫穿以“學”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 ,讓學生在設定的任務環境中,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并使學生根據自己操作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任務的認識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動機的策略。在課程開始階段,復習舊知識,引入真實而有趣的CorelDRAW圖形圖像項目實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教師的誘因相結合產生驅動力。在自主學習階段,學生在完成一個步驟后,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更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
教學內容傳遞策略。作為一種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傳遞策略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創設一個接近真實項目任務情境的有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包括實例和幫助信息,開放的討論環境,激發學生參與交互式學習的積極性,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在交互過程中去完成知識的應用。
教學管理策略。與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同,教師從中心主導地位轉變到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學習者的伙伴。教學管理也從圍繞以“教”為主轉為以“學”為主,學習應當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支配;學習環境則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對于信息資源應如何獲取、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問題,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
4、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評價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樣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本模式對任務環境、信息資源、應用工具的軟硬件要求較高,隨著校園網和各專業硬件、軟件設備的升級與完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將在各專業教育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全面應用到專業技能教學中,我們相信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它將完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專業實踐教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緊張而又興奮的任務項目中快樂學習。
(作者單位:江西萍鄉學院計算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