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繞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展開了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滲透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蘊含有諸多體現愛國主義偉大情感的歷史事件,像林則徐虎門銷煙、鄭成功收復臺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將這些素材有意識地融入具體的歷史知識點教學之中。
例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這節內容時,我向學生講解了鄧世昌的英勇故事:海戰中,鄧世昌所帶領的“致遠”號表現得格外英勇,即使在艦上彈藥即將耗完的危急關頭,鄧世昌仍動員全體官兵:“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并下令開足馬力向敵人的主力艦——“吉野”號撞去,準備和它同歸于盡。在被擊中墜落海中之后,鄧世昌誓與戰艦共存亡,拒絕他人相救,“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最終壯烈殉國。如此,借助鄧世昌的英勇事跡,學生就能從中感受到崇高的民族氣節,有利于其自身愛國主義情感的樹立。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是非感、榮辱感的價值觀教育
歷史長河中既有積極捍衛國家、民族尊嚴的革命志士,他們身上正直凜然、忠誠公正等精神值得后人的學習;也有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為后人所唾棄的負面人物形象,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利于學生在受到較強情感沖擊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
如,在學習“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這節內容時,我借助多媒體教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照片、紀錄片等影像資料,以此使學生樹立起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高尚精神。
以上僅是我個人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粗淺認識,不當之處,還望大方之家不吝賜教。
作者簡介:李志峰,男,1981年9月出生,本科,現就職于湖北省監利縣三洲鎮三洲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歷史就教學。
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