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的音樂課離不開節奏教學,以下通過感知與認知兩種途徑,針對低年級出現的所有基本的節奏型,進行難點分析,實際解難,采用對比法、游戲法等實效性的方法,讓孩子們在玩玩樂樂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節奏。
關鍵詞:節奏;教學;難點;游戲;解難
歌曲教學是低年級學生音樂課中的主要教學環節,能否學唱好歌曲,是否唱準歌曲,離不開音樂中的兩個重要元素:音準與節奏。節奏是歌曲的主要框架,沒有節奏音樂中的音符就像和尚念經一樣,沒有長短快慢的區分。但對于人人皆知的教學難題,大家都通過什么方法來解決呢?以下我結合自己低年級淺薄的教學經驗,針對歌曲教學中節奏教學出現的一些教學難點,淺談幾點看法。
一、結合故事,認識音符時值,為節奏教學做好鋪墊
音符的時值教學對于高年級學過分數的學生來說較為直觀,容易接受。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難理解。老套的音符時值教學,雖然通過圖表很直觀,但很容易讓學生把音樂的樂理知識教學當成數學的知識來學習,把活性的音樂元素變成枯燥的音樂知識。
1.新編的教材在節奏教學上,從生活的角度切入節奏教學,讓學生輕松地體會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從開學第一單元的有節奏的“自我介紹”到“跑跑走走”的節奏,讓學生知道走與跑時值的長短關系,并導入Ⅹ與ⅩⅩ的時值教學,學生在走走跑跑跳跳中,很直觀地體驗到了其中的時值長短區別。而后在《鴨和鵝》一課,通過大、中、小三種櫻桃的圖示,請學生進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對比。并結合歌曲教學,來演示三種音符在歌曲中的效果。這種由感知到認知的過程,把音樂知識中如此重要的教學內容,由潛入深地滲透到歌曲教學中。
2.節奏教學上的基本元素離不開四分音符、八分音樂、十六分符的時值教學。結合故事采用直觀教學法,把一張雙人桌比喻成一個單位拍,首先“X”借來一本好書,獨自一人坐在位置上看書,標明此時此人身份是四分音符:現在他的好朋友很無聊,跟他一起坐在位置上看書,現在“X”必須騰出一半的位置給好朋友,兩個人坐在一起,各占雙人桌的一半,此時,兩人身份變成了“XX”,兩個八分音符唱一拍。看來啊!這本故事書還真有趣,兩個好朋友看得笑聲不止。這時,引來了周圍的兩個同學,四個同學像是玩搶凳子的游戲一樣,擠在(4個十六分音符)學生更為直觀地、輕松地了解了三種音符之間的關系及時值,解決了學習音符的枯燥感及抽象感。
二、主次對比,針對典型節奏,解決節奏難點教學
1.節奏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弱起小節的教學。在一年級的音樂書中已經出現,它打亂了正常的強弱規律,歌曲的第一個音以弱拍起,讓學生一時找不到歌曲的強弱規律,判斷不出歌曲的節拍。此弱起分兩種,一種出現在歌曲的開始,一種則出現在歌曲中樂句與樂句之間。針對第一種出現在歌曲開始的弱起節奏,主要在于教師的提示,根據歌曲的節拍,例,二拍子的歌曲,起拍讀一、二、一起,屬于正拍歌曲,起拍讀一、二起,屬于弱起拍歌曲。三拍子的歌曲。起拍讀一、二、三:一、二、一起,屬于正拍歌曲,起拍讀一、二、三:一、二起,屬于弱起拍歌曲。在肢體上形成固定的指揮模式,把指揮的作用帶入歌曲課堂教學中。
2.節奏教學中的難點之二,X.X的教學。附點音符的時值現在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屬于較難掌握的,我們可以通過直觀和感觀兩種方法進行教學。直觀教學指老師在節拍下通過傳統的方法,用打“√”的形式,直觀地邊畫邊唱出音符的時值。而感觀的教學方法是指進行對比教學,進行強弱對比節奏,例,《幸福拍手歌》多次出現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師直接示范打出有帶附點跟沒帶附點的節奏。讓學生通過耳朵去判斷二者之間的區別,并選出那個才是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說說二者間的區別。這樣通過聽辨比較教學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輕松地解決了附點音符的教學。
要不就是出現咬字不清,要不就是出現拖拍打亂歌曲原本的節奏。在此處,首先我通常讓學生用假聲小聲地按節奏朗讀歌詞,特別強調做弱處理,把字盡量唱短了,唱弱了。其次,在四個音符中,要求學生突出拍點,把第一個字相應地讀得強一點,與其他三個字形成對比,這樣既能解決十六節奏笨重的感覺,又能體現節拍的拍點。
應的肢體動作。看似簡單的節奏游戲,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教學中前、后十六分節奏。
音樂起源于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靈魂。不管西方音樂還是中國的民族音樂,不管古典音樂或者流行音樂,都否定不了節奏是音樂第一元素的定論。低年級的節奏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重點。注重低年級歌曲中的節奏教學,培養學生對基本節奏的固定概念。除以上幾點薄見外,讓我們繼續共同探討一個多樣化、實效性的教學方式,為以后的音樂領域打好最基本、最重要的音樂基礎。
參考文獻:
朱勁莉.淺談低年級孩子的節奏教學.新課程導學,2012(12).
作者簡介:楊卡娜,女,1979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福建省石獅市第二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學生年齡特點與音樂綜合元素的關系。
摘 要:低年級的音樂課離不開節奏教學,以下通過感知與認知兩種途徑,針對低年級出現的所有基本的節奏型,進行難點分析,實際解難,采用對比法、游戲法等實效性的方法,讓孩子們在玩玩樂樂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節奏。
關鍵詞:節奏;教學;難點;游戲;解難
歌曲教學是低年級學生音樂課中的主要教學環節,能否學唱好歌曲,是否唱準歌曲,離不開音樂中的兩個重要元素:音準與節奏。節奏是歌曲的主要框架,沒有節奏音樂中的音符就像和尚念經一樣,沒有長短快慢的區分。但對于人人皆知的教學難題,大家都通過什么方法來解決呢?以下我結合自己低年級淺薄的教學經驗,針對歌曲教學中節奏教學出現的一些教學難點,淺談幾點看法。
一、結合故事,認識音符時值,為節奏教學做好鋪墊
音符的時值教學對于高年級學過分數的學生來說較為直觀,容易接受。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難理解。老套的音符時值教學,雖然通過圖表很直觀,但很容易讓學生把音樂的樂理知識教學當成數學的知識來學習,把活性的音樂元素變成枯燥的音樂知識。
1.新編的教材在節奏教學上,從生活的角度切入節奏教學,讓學生輕松地體會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從開學第一單元的有節奏的“自我介紹”到“跑跑走走”的節奏,讓學生知道走與跑時值的長短關系,并導入Ⅹ與ⅩⅩ的時值教學,學生在走走跑跑跳跳中,很直觀地體驗到了其中的時值長短區別。而后在《鴨和鵝》一課,通過大、中、小三種櫻桃的圖示,請學生進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對比。并結合歌曲教學,來演示三種音符在歌曲中的效果。這種由感知到認知的過程,把音樂知識中如此重要的教學內容,由潛入深地滲透到歌曲教學中。
2.節奏教學上的基本元素離不開四分音符、八分音樂、十六分符的時值教學。結合故事采用直觀教學法,把一張雙人桌比喻成一個單位拍,首先“X”借來一本好書,獨自一人坐在位置上看書,標明此時此人身份是四分音符:現在他的好朋友很無聊,跟他一起坐在位置上看書,現在“X”必須騰出一半的位置給好朋友,兩個人坐在一起,各占雙人桌的一半,此時,兩人身份變成了“XX”,兩個八分音符唱一拍。看來啊!這本故事書還真有趣,兩個好朋友看得笑聲不止。這時,引來了周圍的兩個同學,四個同學像是玩搶凳子的游戲一樣,擠在(4個十六分音符)學生更為直觀地、輕松地了解了三種音符之間的關系及時值,解決了學習音符的枯燥感及抽象感。
二、主次對比,針對典型節奏,解決節奏難點教學
1.節奏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弱起小節的教學。在一年級的音樂書中已經出現,它打亂了正常的強弱規律,歌曲的第一個音以弱拍起,讓學生一時找不到歌曲的強弱規律,判斷不出歌曲的節拍。此弱起分兩種,一種出現在歌曲的開始,一種則出現在歌曲中樂句與樂句之間。針對第一種出現在歌曲開始的弱起節奏,主要在于教師的提示,根據歌曲的節拍,例,二拍子的歌曲,起拍讀一、二、一起,屬于正拍歌曲,起拍讀一、二起,屬于弱起拍歌曲。三拍子的歌曲。起拍讀一、二、三:一、二、一起,屬于正拍歌曲,起拍讀一、二、三:一、二起,屬于弱起拍歌曲。在肢體上形成固定的指揮模式,把指揮的作用帶入歌曲課堂教學中。
2.節奏教學中的難點之二,X.X的教學。附點音符的時值現在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屬于較難掌握的,我們可以通過直觀和感觀兩種方法進行教學。直觀教學指老師在節拍下通過傳統的方法,用打“√”的形式,直觀地邊畫邊唱出音符的時值。而感觀的教學方法是指進行對比教學,進行強弱對比節奏,例,《幸福拍手歌》多次出現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師直接示范打出有帶附點跟沒帶附點的節奏。讓學生通過耳朵去判斷二者之間的區別,并選出那個才是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說說二者間的區別。這樣通過聽辨比較教學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輕松地解決了附點音符的教學。
要不就是出現咬字不清,要不就是出現拖拍打亂歌曲原本的節奏。在此處,首先我通常讓學生用假聲小聲地按節奏朗讀歌詞,特別強調做弱處理,把字盡量唱短了,唱弱了。其次,在四個音符中,要求學生突出拍點,把第一個字相應地讀得強一點,與其他三個字形成對比,這樣既能解決十六節奏笨重的感覺,又能體現節拍的拍點。
應的肢體動作。看似簡單的節奏游戲,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教學中前、后十六分節奏。
音樂起源于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靈魂。不管西方音樂還是中國的民族音樂,不管古典音樂或者流行音樂,都否定不了節奏是音樂第一元素的定論。低年級的節奏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重點。注重低年級歌曲中的節奏教學,培養學生對基本節奏的固定概念。除以上幾點薄見外,讓我們繼續共同探討一個多樣化、實效性的教學方式,為以后的音樂領域打好最基本、最重要的音樂基礎。
參考文獻:
朱勁莉.淺談低年級孩子的節奏教學.新課程導學,2012(12).
作者簡介:楊卡娜,女,1979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福建省石獅市第二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學生年齡特點與音樂綜合元素的關系。
摘 要:低年級的音樂課離不開節奏教學,以下通過感知與認知兩種途徑,針對低年級出現的所有基本的節奏型,進行難點分析,實際解難,采用對比法、游戲法等實效性的方法,讓孩子們在玩玩樂樂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節奏。
關鍵詞:節奏;教學;難點;游戲;解難
歌曲教學是低年級學生音樂課中的主要教學環節,能否學唱好歌曲,是否唱準歌曲,離不開音樂中的兩個重要元素:音準與節奏。節奏是歌曲的主要框架,沒有節奏音樂中的音符就像和尚念經一樣,沒有長短快慢的區分。但對于人人皆知的教學難題,大家都通過什么方法來解決呢?以下我結合自己低年級淺薄的教學經驗,針對歌曲教學中節奏教學出現的一些教學難點,淺談幾點看法。
一、結合故事,認識音符時值,為節奏教學做好鋪墊
音符的時值教學對于高年級學過分數的學生來說較為直觀,容易接受。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難理解。老套的音符時值教學,雖然通過圖表很直觀,但很容易讓學生把音樂的樂理知識教學當成數學的知識來學習,把活性的音樂元素變成枯燥的音樂知識。
1.新編的教材在節奏教學上,從生活的角度切入節奏教學,讓學生輕松地體會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從開學第一單元的有節奏的“自我介紹”到“跑跑走走”的節奏,讓學生知道走與跑時值的長短關系,并導入Ⅹ與ⅩⅩ的時值教學,學生在走走跑跑跳跳中,很直觀地體驗到了其中的時值長短區別。而后在《鴨和鵝》一課,通過大、中、小三種櫻桃的圖示,請學生進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對比。并結合歌曲教學,來演示三種音符在歌曲中的效果。這種由感知到認知的過程,把音樂知識中如此重要的教學內容,由潛入深地滲透到歌曲教學中。
2.節奏教學上的基本元素離不開四分音符、八分音樂、十六分符的時值教學。結合故事采用直觀教學法,把一張雙人桌比喻成一個單位拍,首先“X”借來一本好書,獨自一人坐在位置上看書,標明此時此人身份是四分音符:現在他的好朋友很無聊,跟他一起坐在位置上看書,現在“X”必須騰出一半的位置給好朋友,兩個人坐在一起,各占雙人桌的一半,此時,兩人身份變成了“XX”,兩個八分音符唱一拍。看來啊!這本故事書還真有趣,兩個好朋友看得笑聲不止。這時,引來了周圍的兩個同學,四個同學像是玩搶凳子的游戲一樣,擠在(4個十六分音符)學生更為直觀地、輕松地了解了三種音符之間的關系及時值,解決了學習音符的枯燥感及抽象感。
二、主次對比,針對典型節奏,解決節奏難點教學
1.節奏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弱起小節的教學。在一年級的音樂書中已經出現,它打亂了正常的強弱規律,歌曲的第一個音以弱拍起,讓學生一時找不到歌曲的強弱規律,判斷不出歌曲的節拍。此弱起分兩種,一種出現在歌曲的開始,一種則出現在歌曲中樂句與樂句之間。針對第一種出現在歌曲開始的弱起節奏,主要在于教師的提示,根據歌曲的節拍,例,二拍子的歌曲,起拍讀一、二、一起,屬于正拍歌曲,起拍讀一、二起,屬于弱起拍歌曲。三拍子的歌曲。起拍讀一、二、三:一、二、一起,屬于正拍歌曲,起拍讀一、二、三:一、二起,屬于弱起拍歌曲。在肢體上形成固定的指揮模式,把指揮的作用帶入歌曲課堂教學中。
2.節奏教學中的難點之二,X.X的教學。附點音符的時值現在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屬于較難掌握的,我們可以通過直觀和感觀兩種方法進行教學。直觀教學指老師在節拍下通過傳統的方法,用打“√”的形式,直觀地邊畫邊唱出音符的時值。而感觀的教學方法是指進行對比教學,進行強弱對比節奏,例,《幸福拍手歌》多次出現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師直接示范打出有帶附點跟沒帶附點的節奏。讓學生通過耳朵去判斷二者之間的區別,并選出那個才是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說說二者間的區別。這樣通過聽辨比較教學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輕松地解決了附點音符的教學。
要不就是出現咬字不清,要不就是出現拖拍打亂歌曲原本的節奏。在此處,首先我通常讓學生用假聲小聲地按節奏朗讀歌詞,特別強調做弱處理,把字盡量唱短了,唱弱了。其次,在四個音符中,要求學生突出拍點,把第一個字相應地讀得強一點,與其他三個字形成對比,這樣既能解決十六節奏笨重的感覺,又能體現節拍的拍點。
應的肢體動作。看似簡單的節奏游戲,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教學中前、后十六分節奏。
音樂起源于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靈魂。不管西方音樂還是中國的民族音樂,不管古典音樂或者流行音樂,都否定不了節奏是音樂第一元素的定論。低年級的節奏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重點。注重低年級歌曲中的節奏教學,培養學生對基本節奏的固定概念。除以上幾點薄見外,讓我們繼續共同探討一個多樣化、實效性的教學方式,為以后的音樂領域打好最基本、最重要的音樂基礎。
參考文獻:
朱勁莉.淺談低年級孩子的節奏教學.新課程導學,2012(12).
作者簡介:楊卡娜,女,1979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福建省石獅市第二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學生年齡特點與音樂綜合元素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