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
尋找另一種擁有
2008年,張韌成了一名公務員。
在別人看來,他的單位很有“油水”——那是一個負責產業發展和運行的部門。
上崗前,張韌聆聽了處長訓話:“從今天開始,你將從事一項神圣的事業——規劃、督導、調控一座城市的工業經濟運行。”
聽到這些話,他眼圈紅了。
“這就是公務員的價值!”張韌這樣對自己說。
可是,在隨后五年里,這樣的價值認同卻在不知不覺被取代——
晉升為科級干部后,張韌月工資約3000元。另外,還有交通補貼、誤餐補貼、差旅補貼、節日慰問金、年終獎等其他收入。
這樣的日子,讓張韌有了另一種職業價值認同:“福利好,地位高,走到哪里都有人陪笑——這就是公務員的價值!”
卻不想,這樣的價值認同很快被改寫——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臺了一系列舉措,公務員“隱性福利”迅速減少。
很快,就有同事大呼“扛不住了”,準備跳槽。
“不如趁年輕另尋他路?”張韌也有些動搖。
進退維谷中,張韌找到那位對他進行崗前訓話的領導,傾述不快。
“我就和你談兩點。”已經成為副局長的他,柔聲開導張韌——
“第一,公務員薪資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雖很一般,但工作穩定,基本上不需要擔心裁員下崗。再說了,等薪酬改革完成后,收入應該還有上升空間。”
“第二,你要想明白一個問題——為發財去當公務員、去做官,早晚都有‘遭的那一天。近些年落馬官員的教訓,夠深刻的了。做公務員掙不了大錢,那人生價值如何體現?可從敬業奉獻、干事創業中找到歸屬感。”
領導一席話,讓張韌豁然開朗。
“為公眾服好務,并從中獲得自我認同和滿足,就是公務員的職業價值!”張韌說。
在這樣職業價值引導下,張韌重新投入工作。很快,他就因一系列突出表現得到提拔。
【支招】
從工作中尋找新價值
要想盡快適應“待遇”改革,關鍵要從干事創業中尋找到新的價值。
●首先,要充分領悟公務員職業屬性,明確一個基本概念:“隱形收入”和“特權”本就是這個職業不該擁有的東西。
●其次,不要對公務員收入抱有過高期望,不要把“發財致富”的希望寄托在“隱形收入”和“權力尋租”上。
●再次,要對公務員職業前途充滿信心。隨著薪酬體系的不斷完善,公務員的付出和回報將趨于合理,職業發展空間也將更大。
●最后,要制定不同時期和階段的奮斗目標——通過規劃事業路線圖,不斷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消除物質層面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