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權杰 張萬盈
“現在辦事,方便慘了!”
2014年9月26日,大渡口區春暉街道松青路社區,剛辦完事的居民鄭上海舉起大拇指。
走進社區辦事大廳,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各項辦公設施齊全、工作人員井然有序。
再往里一看,文化活動室有各種報紙書籍供人閱讀,老年活動室每天按時開放,居民議事廳熱鬧非凡。
“社區陣地現在有400多平方米,將近原來面積的4倍,而且設施完備,黨員活動、百姓辦事、居民議事都方便了。”社區黨委書記李伶俐說。
而就在一年前,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時,社區場地只是三間舊屋,面積僅100平方米。
“地方太擠,空間太小。”群眾來一次,抱怨一次。
“辦公太不方便,影響辦事效率。”社區工作人員叫苦。
“黨員開展活動沒有場地。”一些黨員也有意見。
“說到底,大家就是覺得社區陣地空間太小、基礎設施太差。”李伶俐說。
2013年5月,李伶俐履新社區黨委書記。一次,社區召開黨委會議,由于面積狹小,一些黨員不得不坐到辦公室外面。更夸張的是,當會議開到一半時,由于連日下雨,辦公室竟然滲出了水!
因為活動場地太差,社區黨委服務能力被削弱——2013年,社區黨委被評為全區后進基層黨組織。
這個難題怎么破解?
從區委、街道黨工委到社區黨委,一齊踏上解題之路。
2013年5月12日,松青路社區辦公室內,時任大渡口區委書記盛婭農召開會議,討論社區黨委后進整頓轉化工作。
“大家先反映一下情況。”盛婭農開門見山。
“首要問題是社區陣地太過狹小,功能不健全。”大家紛紛反映道。
一番調研后,區委連同社區黨委想出一招:與開發商合作,換取“新居”。這樣,一來能方便群眾辦事,二來也拓展了黨員活動陣地。
可是,開發商愿意嗎?大家心里沒有底。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區委派人與重慶恒通公司董事長張正文取得聯系。
不曾想,張正文當即表示:愿意將恒通御景天都小區48號門面房免費作為社區辦事地點,面積為49.19平方米,后期還會為社區黨委提供更大活動空間。
2013年6月,御景天都小區新增的214平方米社區活動陣地正式裝修完畢,社區居委會喬遷新居。
同時,為了保證社區新陣地配套設施的健全,區委辦、區委組織部、區教委等部門分別予以資金支持,2萬元、3萬元、5萬元……
而原來的社區辦公場地,也被打造成為社區活動中心,專門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服務。
“有了場地,黨員和群眾都滿意了。”李伶俐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