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問:現在詩歌沒什么市場,你為什么還要寫?
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因為人類很多思考都沒有具體回報。比如說一個哲學問題,一個關于數學基礎的問題,它們都沒有回報,但人類仍然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詩歌跟這些基礎研究是一樣的。
美國詩人龐德說過:詩歌是一個種族的觸角。觸角就是一個生命體能伸得最遠的地方。很多藝術種類都是這樣,都代表人類的某種極限。
而詩歌,它代表了語言的極限。
我覺得,所有能展現人類創造力的領域,都應讓它盡情地發揮,這是我一直堅持的觀點。
你可以說:“我沒有讀過任何人的詩,我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那你的勞動還有價值嗎?”
那我也可以回答你,這個地球上有一片很好的風景,你沒有去過,你仍然很好地活下來了。但我要提醒你的是,在你有生之年沒有享受到這個美景,那真是你的損失。
我們所處的時代,你不可避免地會受其他領域信息的影響。打個比方:一群工人兄弟,他們從來不讀詩。但可能某一天,他們坐在工地前面,看見對面廣告牌上出現的字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在一個詩的國度,沒人能擺脫詩意的影響,也不應該擺脫。
(摘編自《態度》 李元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