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可 宋笑笑
摘 要:國務院決定設立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因為上海產業基礎優厚、經濟腹地廣闊。上海自由貿易區將具備貿易投資便利化、服務業開放、金融管制放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特點。通過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實踐探索,為中國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關鍵詞:上海;自由貿易區;實驗區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252-02
一、上海自貿區概述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屬中國自由貿易區范疇。該試驗區于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試驗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相當于上海市面積的1/ 226,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國際上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是由多個國家一起成立,共同制定自貿區的制度,而中國的自貿區(FTZ)是由中國單方面成立與制定政策。該試驗區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為核心,輔之以機場保稅區和洋山港臨港新城,成為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實行政府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改革措施,并將大力推動上海市轉口、離岸業務的發展。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對上海來說是以開放促進改革的又一次嘗試,應該會把中國的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上海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正式設立的的自由貿易區,肩負著對內市場化改革,對外市場開放,為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實現制度創新,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任。
二、上海自貿區的特點
1.貿易投資便利化
貿易投資便利化是上海自由貿易區建立的基本功能。在試驗區內,實行“境內關外”政策、進出口貨物查驗“即查即放”以及試行開放的金融與外匯管理制度,有利于讓外資“走進來”,也利于中國資本“走出去”。進一步說,實驗區中國提供了一個國際化高標準的平等的商業活動的平臺,例如產權標準、同工同酬標準、環保標準等,使國內與世界企業在同一環境下競爭,激發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
2.服務業開放
這里服務業是指為自貿區內的商業活動服務的、附加值高的高端服務貿易行業,例如物流、倉儲、保險、文化等行業。與中國現在的服務業相比,上述服務業創造財富的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推動中國服務業向高端服務的方向發展。從中期發展來看,自貿區將成為服務業發展的孵化器。
3.金融管制放開
上海自貿區的金融管制放寬主要是試行利率市場化與外匯管理改革。利率市場化體現為,在試驗區內,實現金融機構資產方價格實行市場化定價;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允許金融市場在試驗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等。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內容包括,建立與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全面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
4.“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負面清單”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內一項典型的制度創新,它體現了在投資領域“非禁即入”的原則,即除了清單上規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審批。
“負面清單”事實上是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明確政府需要管的事,而不是無限制伸手。試驗區采用這種新的經濟管理模式,與新一屆政府強調的簡政放權、職能轉變在本質上一致,能夠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
三、上海自貿區能否在全國推廣
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被業界稱為“升級版的改革開放”,上海自由貿易區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探索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路線和新模式。在這條改革之路上沒有可(下轉295頁)(上接252頁)供復制和借鑒的經驗,我們只能在實踐中探索,摸著石頭過河,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積累經驗,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
如果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是源于人口紅利,那么此次改革則是為了探尋通過制度改革而帶來紅利。通過制度的改革,實行行政權利下放,利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保障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下,為市場提供相對自由的運行空間,讓過去由政府制定政策轉變為市場配置資源。同時,由于政府管制的放松,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有利于鼓勵自主創業解決現行的就業壓力,也有利于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的提高企業創造財富的能力。
在金融方面,允許合格條件的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推動現行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金融配置能力。在放開金融的同時,學會遏制金融風險,達到金融業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目的,有利于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目標。
在貿易方面,上海自貿區被賦予與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規則接軌進行試驗的角色。通過創造一個與國際貿易游戲規則接近的平臺,消除貿易壁壘,讓中國企業在高的國際標準的環境下進行貿易活動,提高中國貿易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也使中國享受了更多的出口機會,從國際貿易中獲利。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上海自貿區的啟動不應被視為刺激短期經濟增長的手段。如果說上海自貿區的啟動是成功的話,那么其最終目標是向全國推廣,以促進中國長期經濟活力。有報道稱,廣東、天津和廈門也已加入自貿區申請行列。以最終目標為導向,方能了解上海自貿區為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性發展帶來的重大影響。
綜上所述,上海自貿區是一個既能讓政府振興經濟,又不完全依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好例子。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推進中國行政體制的改革,逐步完成政府職能的轉變,進一步完善中國市場經濟,為中國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土壤。
參考文獻:
[1] 王道軍.上海自貿區建立的基礎與制度創新[J].開放導報,2013,(5).
[2] 李慧勇,孟祥娟.上海自貿區制度設計及其影響[J].銀行家,2013,(10).
[3] 趙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試驗區金融創新研究[J].吉林金額研究,2014,(1).
[責任編輯 王曉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