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帆
摘 要:如何實現中國從汽車制造大國向汽車制造強國進行轉變,旨在以汽車零部件中外合資企業分階段培育自主研發能力為切入點,提供一定的討論素材。
關鍵詞:制造業;中外合資企業;自主研發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8-0256-02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后,社會工業化已成趨勢,而汽車工業不僅產業規模在制造業中比重較大,而且汽車生產的需求刺激了相關技術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汽車產業在生產方式、經營管理方面的變革對制造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從泰勒工作法的興起,到汽車制造流水線的誕生,到精益生產思想的形成,再到網絡技術引發的企業管理革命,充分證明了一種觀點——“汽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企業管理的發展”。不管是在內涵還是在外延上,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產業能像汽車工業那樣給20世紀人類生活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如何在中國日益增長的汽車、零部件市場需求中,探索建立質量穩定的、成本低廉的、適合于中國國情的汽車零部件制造管理模式,是目前國內諸多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目標。面對中國全面實現“中國夢”這一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中外合資企業是繼續做世界的加工廠,還是提升自身研發能力發展核心競爭力?如果選擇后者,該如何培育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
一、傳統代工廠面臨的問題
2012年7月18日,阿迪達斯中國公司透露,將在年底前關閉其在華的最后一家直屬工廠——位于蘇州工業園的全資子公司。而早在2009年3月,阿迪達斯的競爭對手耐克,就已經關閉了在中國的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太倉工廠。引用人民日報評論:中國的平均勞動力成本是東南亞的兩倍以上。出口產品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中國制造”的競爭力;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企業向東南亞等地遷移,但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仍然明顯;“中國制造”面臨新興經濟體“擠”和歐美發達經濟體“壓”的雙重壓力,必須加快轉型升級。
像阿迪達斯、耐克一樣,近年來不少跨國公司正將生產基地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特別是越南、孟加拉國等國,越來越受到歐美客商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國家支付給工人的薪資遠低于中國。海關統計顯示,從2010年開始,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出口產品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所擠占。
二、自主研發提升競爭力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發達國家正在重新審視自己的產業戰略。“中國制造”既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擠”和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壓”的雙重壓力,也面臨著加快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現在必須抓住有限的時間實現產業升級,在制造業結構上進行調整,由低成本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尋求產品和生產工藝在技術上的突破,最終由制造業大國變成制造業強國。為此,“中外合資企業絕不能做世界的加工廠,必須提升自身研發能力發展核心競爭力。”
三、分步形成自主研發能力
1.結合自有業務的同時,憑借外方的技術支撐,承接配套產品(業務支持)。企業的起步階段,尤其是汽車零部件市場配套過程中,往往先是擁有其現有穩定的配套領域,依托原有的管理模式,能夠相對穩定地提供生產支持,憑借其本土的原材料、勞動力、物流等優勢,通過現有業務支持,從而獲得外資合作的機會。當然,在獲得外資合作的機會后,企業依托國外投資方強大的技術優勢、豐富的客戶資源,更進一步的擴大其市場份額并提升盈利能力,如此便逐漸形成了良性的上升趨勢。
2.以“加工廠”身份,從外方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改善)。汽車工業的發展表明,管理力量是維持汽車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在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之后,國內多數汽車企業仍然面臨著管理創新滯后于技術創新、管理實踐滯后于管理思想的尷尬。國內汽車行業眾多管理者雖然能夠接觸各種管理學說、理論,但管理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卻很不足。
由于管理工作千差萬別,要從各種特殊的管理工作中尋找出共同的普遍使用的規律、理論和方法,這是有難度的。管理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往往涉及經濟學、哲學、社會學等多重學科,因此管理不能一蹴而就。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人的基本特征是有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等意識活動。而人的一切意識活動又都與所在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傳統等特定的國情相聯系,因此,合資企業不能簡單地采用“拿來主義”,必須辨證地引進并吸收,從而完善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
3.安排技術、管理人員接受外方的相關培訓(人才培養)。在管理改善、業務擴張的同時,合資企業的中外方人員交流必將越來越頻繁。為了增強企業的掌控力度,國外投資方必定會在關鍵崗位安排管理、技術人員,隨著日常工作的交流和管理模式的融合,外籍管理技術人員必將帶動并影響一批企業員工的成長。為了實現有效協同,企業往往會安排技術或管理方面的骨干前往國外母公司接受培訓,而這些人員將為企業后續的發展提供關鍵支撐。隨著國際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國內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與知識的交流,合資企業依托國外投資方無疑為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臺。這在國內諸多汽車合資品牌的整車公司、零部件合資公司,如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以及上汽集團下屬數十家合資企業中均得到了充分體現。近年來一汽、東風、上汽等諸多國內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夠像“雨后春筍”一般頻繁推出,而且各車型的品質、技術水平均不遜色于國外知名品牌,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因為這些自主品牌運用集團資源優勢不同程度地從合資企業中抽調了豐富的技術、質量等多方面的專業管理人才。
4.在外方的支持下,實現自主工藝設計(工藝孵化)。合資企業在經歷了現有業務鞏固、管理模式完善、人才梯隊建設之后,伴隨著汽車技術的更新換代和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汽車零部件合資企業更多地參與到新產品的設計、研發中。而在制造工藝開發甚至產品設計開發中,雖然企業難免存在著對外方的技術依賴,但同時也得到了寶貴的開發參與機會,為自主設計與工藝開發提供了孵化條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