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寶琦
伴隨美術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藝術教育逐漸成為一種主流,而作為藝術教育重中之中的美術教育的意義何在,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讓我們從一堂生動的美術課說開去。
一、一堂生動的美術課
某中學的初中班,班上的學生大都活潑好動,總是不認真畫畫,對教師布置的任務也是應付了事。他們的美術老師為此想了很多辦法也無濟于事。有一天,這位教師為學生播放了一部由宮崎駿漫畫改編的影片《天空之城》。
影片以活潑幽雅的音樂開始,畫面則是廣闊美麗的綠色草地、高聳的山川與純凈的流水、藍天與白云,孩子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美景給吸引了,紛紛停止說話仔細看了起來。
“飛翔”是影片的主題。從一開始看到草原與與風車之后,視覺立刻轉入類似蠟筆畫風格的工廠、煙囪、飛船,隨后是蒼茫的土地,而轉眼又進入了天空,略帶荷蘭油畫風格的各種天空色彩將同學們深深地引入美麗的奇境。陽光穿透白色的云層照射到大地,一座“空中島嶼”——天空之城拉普達看起來又是那樣的巨大而又寧靜,這座以飛行石為能量而懸浮于天空之中的城市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但同時又呈現出了枯燥的色澤,代表偉大的文明似乎在慢慢消逝。
影片精彩的畫面將學生們深深地吸引,突然,“喵嗚”一聲猶如小貓的叫聲打斷了學生的思緒,影片也隨之暫停,學生不解,教師狡黠地笑著問道:“請問現在這個畫面是哪個國家的油畫風格的呀?說不出就不能繼續看了喲。”同學們一聽來了興致,大家七嘴八舌地叫了起來:“英格蘭、法國、西班牙……”但是似乎孩子們都說得不對,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調皮的男生大聲地說是意大利風格的,于是影片又開始啦,看來他說對了。同學們開心極了,更加認真地觀賞起影片來。
隨著影片的不斷播放,出現了一個場景:風之女神微笑面對著大地,吹出一陣陣輕輕的和風,陽光透過烏云,也讓人們看到了曙光。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人們架起了一個簡單的風車,隨后風車發展成了飛艇,并成為由無數齒輪構成的大機器。而在地面上,采礦機不停地挖掘著,體現了人類社會對自然無休止的索取,美麗的草原在不斷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廠和煙囪。而飛艇也成為巨大的“空中母艦”,并最終成為漂浮在空中的巨大城市。隨后在廣袤美麗的草原上,又出現了一架簡陋的風車,旁邊站著一個提著竹籃的小女孩,風緩緩地使風車轉動著,輕輕吹起小女孩的裙邊。一切是如此的祥和寧靜,仿佛銅版畫一般。
“喵嗚”,影片又暫停了下來,“請問這是什么風格的呀?”美麗的女教師微笑著問大家。“這是丹麥風格的”,一個女生羞澀地說道,“就是安徒生漫畫的那種樣式”,影片再一次繼續,班里響起了一片贊許的掌聲。
“同學們,現在我們把天空之城畫下來好不好?”“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于是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畫出了融入自己想象的天空之城。這是學生們第一次這么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課當中。當一副副作品展現在美麗的女教師面前的時候,她看到的是孩子們一張張童真的小臉,也看到了漫畫的主題:和諧、友愛、美麗、愉快。這位教師嘗試的“玩、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也獲得了成功。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生真正融入其中,學到了人生的道理和美術的技能,也確立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美術的教育意義
宮崎駿的漫畫影視作品為孩子們開啟了對于未來世界的美好憧憬,讓人感慨萬千。美術引發的思考是其作品的永恒魅力,即使僅僅當作普通的漫畫來看待,那也是一副如同桃花園一般優雅而美麗的畫卷。而通過這一堂模式新穎的美術課,我們不難發現,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生的興趣愛好越來越廣泛,接觸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在非主流的內容越來越泛濫的今天,學校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美術可以凈化一個人的心靈,可以提高學生的修養,也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了解各國美術的差異與精髓,“以美學代替古板”“以欣賞獲得平靜”就成了美術教育的核心。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注重美術教育課程,將美術教育擺在高雅教育中的顯著位置,足見對美術的重視程度。
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擁有極強藝術感染力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沉浸在幽雅的意境、色彩、線條、空間的創作背景中,可以把松散的社會心態轉化為和諧的、生動的優化形式。優美的畫作蘊含人文的內涵、道德的準則,使學生們在提升美的感知力、放松心情、發揮表現能力的同時,個人情操得以升華。生動的美術課可以給青少年學生以人生的啟迪,讓他們感受美的真諦,獲得精神上的愉快,也可以讓他們在獲得美術知識的同時,從中了解更多的人文與風情特色,在不經意間接受和諧之美,使心情得以完全地釋懷。
三、美術教育的作用
素質教育一直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重點,中學生處在智力發育的高峰期,通過美術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創造性、結構性、思維方式等方面快速提高,也可以提升孩子的積極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日本著名漫畫家宮崎駿曾經說過:“孩子們有時候會產生不安、疑惑和好奇心,我認為要做能解開那些疑問的東西才行,雖然我不知道做不做得到。但在那樣的情況下,那些活在當時的孩子們,我們應該給他們什么樣的漫畫,這次我必須抱著這想法去做。”美術課作為一種具有創作性與視覺性的課程,通過不斷的創作與欣賞來達到開闊視野、提升心理素養、發掘大腦潛能、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目的。同時美術作品不管表現得多么完美、多么幽雅,都留下了廣闊的遐想空間,而這些空間則又是創作者的源泉所在。從作品中讀懂作者的本意,并以此為基礎創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是令人感到非常神往的,創作者往往也會在作品中融入主題與含義,這些都值得學生去猜想。現代的美術課已不僅僅是純粹的畫畫,而是將創作與欣賞相結合,在欣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的培養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而美術教育對于色彩、空間、構思等感觀性思維的加強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具備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
四、結語
通過開發學生感官來加強審美的美術教學,適應美術發展的需要,而動畫與美術的結合,可以更進一步推進美術教育對創造性的探求。美術課應以開放性教育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發揚走出去精神,開闊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情操,促進師生關系。學生在與外界接觸的過程中也會積極主動探尋和總結創作的方法與規律,不斷提高運用繪畫來進行表達的能力。因此美術課應該成為一個平臺,使學生更熱愛學習。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史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