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嶺
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向往,許多的“孔子學院”也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然而國內似乎更加熱衷于對學習外語的崇拜與攀比,很多兒童尚未學好漢語,家長就已經開始花天價為其報各種外語輔導班。隨著母語在國人意識中的“淪落”,我們不得不承認語文教育進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有數據顯示國內語文高考平均成績連續三年在及格線以下(以江蘇省為例:江蘇高考語文滿分160分,及格線為96分,但近幾年江蘇高考的語文均分有3次只有92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得不思考現在的語文教學要走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而語文教師要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樂學、會學、善學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一、以有趣愉悅的課堂氛圍感染學生
國外的一項心理學實驗表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讓他們對學習充滿好奇與自信。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如何安排好教學環節,營造和諧活躍的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重視課前五分鐘活動
上課鈴響后,學生可以選擇唱歌、背詩或表演成語故事等多種活動形式,讓自己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這種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自從我班實行課前五分鐘活動到現在,學生積累了將近一冊的課外古詩詞與成語故事,不僅如此,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與熱情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重視文本的導入方式
人們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高質量的教學導入則顯得事半功倍,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課上,教師可以選擇音樂、游戲、歷史故事等各種導入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記得講《球王貝利》一課時,我選用南非世界杯主題曲Waka Waka作為課前導入,歡快的節奏一下子點燃了學生的熱情,他們隨音樂手舞足蹈,對視頻內容歡呼喝彩,球星拼搏的風采,足球帶給人的激情與豪情,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時再放手讓學生對文本自讀自悟,孩子們都能認真地投入課文故事中,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主人公貝利身上的優秀品質,概括出每個人都要付出更多的辛勤才能成功這一道理。
二、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
簡·豪斯頓在《教育可能的人類》一書中曾講道:“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讓孩子們跳舞、品嘗、觸摸、聽聞、觀看和感覺信息,他們幾乎能學一切東西。”因此我們不僅要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刺激學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陶冶,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同時在組織教學時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恰當有效地運用繪畫、小品、游戲等直觀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語文教學不僅局限于課堂的40分鐘,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名言警句、精美段落剪下來,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大腦對知識進行篩選再加工的過程,使學生增強記憶的同時也可以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
2.重視合作學習,培養競爭意識
課堂中的互幫互助是團結合作的體現,評比活動又是競爭的體現,將合作與競爭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在講《肥皂泡》一課時,我將學生分為男女生兩隊,進行了一場吹泡泡大賽。賽前組內隊員分工合作,準備自己的“作戰武器”,推選團隊“發言人”,介紹“武器”的制作方法等。賽后的分享中,學生聲情并茂地講解肥皂泡在空中的姿態與運動,讓人忍俊不禁。通過這一活動,拉近了孩子與作者的距離,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與文本直接對話的狀態。
三、以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感召學生
1.重視語文“第二課堂”的開展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展因素,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不穩定,這就需要我們開辟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成為主課堂的補充。聽說讀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基礎,利用這些學科特點,我將很多具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引進到語文學習中。如:利用《百家講臺》的形式,我們比賽講名著,講童話故事,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近段時間,《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我將此節目模式也引進班內課堂,每周五舉行漢字聽寫比賽,提高學生的漢字認知與書寫能力。關于詩詞的學習,我堅持“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借鑒《中華好詩詞》的節目形式,以爭奪“班級明星”為獎勵,開展古詩詞的積累和運用活動。成語、詞語的學習,我采用《全家總動員》“你做我猜”的活動形式,在每周活動課時舉行。
通過第二課堂的補充,學生們一掃往日學習語文的無奈與無助,大家相互幫助、默契配合,從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重視家校合作,使語文教學生活化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依托,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及時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設計切實可行、符合學生年齡的活動方案。如在學習了《我在家里貼字卡》后,開展“貼字卡”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自己制作字卡貼在家里相應的位置,這樣把語文學習和家庭識字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學習資源,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
四、以優質精心的作業布置影響學生
在“作業”這一話題上,教師常常抱怨“學生完成作業質量不高,對作業有抵觸情緒”。這種情況也使得作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作業布置方面,教師要遵循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具有趣味性的原則。
1.重視學生心理特點,將作業趣味化
趣味性作業可以通過辦手抄報的形式,將單元知識與生活故事結合,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收益。也可以組織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收集材料,積累名人名言、趣味故事等相互傳閱。在口語表達方面,可以讓學生將讀熟的文章,利用磁帶或手機進行錄音,然后由教師評選出“班級最強音”。
2.要重視布置口頭作業
口頭作業不是泛泛地布置,如“預習一下課文,找找不認識的生字等”,而是要針對這些作業進行有效的檢測和反饋。如布置一分鐘演講,就要求學生將其寫成演講稿,拓展閱讀的古詩都要背誦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在課外進行閱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總之,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配合教與學的需要,布置作業的關鍵在于用心布置、有效布置。只有將各種類型的作業進行合理使用,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作業質量也會提高。
五、構建融洽友愛的師生關系
1.重視與學生溝通交流,尊重理解學生
教師要主動與學生溝通,做到“五勤”:勤招呼,勤家訪,勤觀察,勤批語,勤交流。教師只有用愛贏得了學生的喜歡與信任,他的教學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得到學生的認可。小學生的思想較為單純直接,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教師是否友愛有很大的聯系,他們會因教師的一個微笑愛上學習,會因教師的一句鼓勵而認真聽課,努力表現。
2.重視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業務水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應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融會貫通,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適時引導,機智解決,贏得學生的認可與尊重。同時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與困惑,給予他們正確的心理指導。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持久內驅力,是學生學習的興奮劑和催化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爭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變成熱情、主動的“我要學”,促進“教”與“學”的互動。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整體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東房頭小學)
(責任編輯:史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