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教育學者毛亞慶博士關于“學校生命論”有這樣的闡述:學校像人一樣,是有靈性的生命體,管理者是學校的血肉;組織體系和制度是學校的骨架;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命脈。學校如個體一樣,需要獲得獨特的發展,因此,一所學校想要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就要顯現出作為生命體的獨特個性。隨著多年的發展,南武實驗小學意識到特色是學校發展的活力之源。近年來,立足學校的悠久歷史和長期的辦學實踐,我校探索出了以“興才教育”為主題的辦學特色,開始了特色辦學之路。
一、“興才教育”辦學思想傳承百年興國之志
我校“興才教育”的特色定位扎根于學校豐厚的歷史文化土壤里,并在傳承中發展創新。一百多年前,中華民族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中,何劍吳老校長高瞻遠矚,鼓勵南武學子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號召他們以淵博的學識和強壯的體魄武裝自己,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一代代南武人繼往開來,傳承興國之志,為振興祖國而發奮圖強。
傳承著優秀的歷史精神,我校提煉出了“興才教育”的辦學思想,即“傳承興國之志,培養時代英才”。“興”乃傳承興國之志,興國之志在少年,南武小學倡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報效祖國。南武精神始終倡導的是一種心系家國的情懷,這是由一百年前的時代特征決定的,時至今日,建設現代化社會同樣需要興國之志,只有從小樹立了遠大志向,學生才能堅持不懈地完善自己,成為時代需要的棟梁之才。“才”乃培育時代英才,南武教師以培育英才為己任,以培育英才為樂事,致力于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和時代精神的現代化人才。
諸葛亮《誡子書》曾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此語強調了樹立遠大志向的重要性,它是成就學業的動力和成才的先決條件。我校“興才教育”的辦學思想倡導學生樹立高遠之志,高遠之志如同一盞明燈,引領他們學習本領、用知識充實自己,將來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同時,“興才教育”也強調教師要滿懷熱情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有用之才,并在傳承中發展創新。如今,我們要以“興才教育”為指引,用創新的理念指導學校的管理、教學改革和特色課程的創建,從而增強實力,打造屬于南武實驗小學的學校品牌。
二、“崇文尚武,礪志立人”辦學理念煥發生機
“崇文尚武”一百年來一直是南武精神的內核,我校“興才教育”辦學思想正是立足于“崇文尚武”的傳統精神之上,并以“崇文尚武”作為教育的手段。“崇文”即崇尚文化知識和個人素養,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其中包含智育、美育及禮儀教育等內容,既囊括了我國傳統的文化知識,也吸收了當今世界的優秀文化知識。“尚武”即崇尚武藝,這是一百年前的解讀,而新時代賦予“尚武”更豐富的教育內涵,體格強健、充滿活力、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是對“尚武”精神的豐富和延伸,它融合了德育、體育、勞育等育人內容,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尚武”的形式多樣,包括武術、舞獅及各類體育項目,其宗旨是培養學生堅忍的品格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內在訴求與一百年前一脈相承。“崇文”和“尚武”是我校踐行“興才教育”辦學思想的兩條并行的主線。
圍繞“興才教育”的思想,我校對社會所需人才展開了思考。當代少年兒童的各方面素質狀況不容樂觀,普遍存在性格脆弱、承受能力不強的問題。培養學生刻苦好學、堅韌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時代的迫切呼喚。我校響應時代的呼喚提出了“礪志立人”的育人目標,“礪志”即繼承發揚南武精神,幫助學生磨礪心志、鍛造品格,使其成為有高遠志向、能為國效力的有用之才;“立人”即立身為人,包括品格、才學、體魄等方面,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實現成長與進步,為今后實現人生價值和報效祖國做好準備。“崇文尚武”是育人手段,“礪志立人”是育人目標,兩種理念與時代精神的步調一致,是我校的重要價值理念。
我校傳承歷史,繼往開來,把握“創建特色學校”的發展機遇,走“興才教育”的特色之路,秉承“崇文尚武,礪志立人”的辦學理念,我們相信,學校必然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三、“君子風骨”特色項目承載“興才教育”特色主題
我校圍繞“興才教育”的特色主題,以“崇文尚武,礪志立人”為辦學理念,創建了“品格如梅”“學識如蘭”“體魄如竹”“才藝如菊”四個特色項目,扎實推進特色辦學。“梅蘭竹菊”千百年來以其高雅淡泊的氣質為世人所喜愛,成為高尚、自強、剛毅、自信、品才兼達的象征。“梅蘭竹菊”的風骨氣質與我校的育人目標相契合,我校正是要培養志遠、德高、才豐、體健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品格如梅”特色項目
梅,高潔堅忍,傲雪盛放,有著頑強的品格和執著的信念。有感于梅的精神象征,我校找到了梅的品質與德育的契合點,即培養學生堅毅、勇敢、承擔、奉獻的品質,胸懷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因此,“品格如梅”的特色項目圍繞德育展開,開展“習字練品”特色課程和“書香校園”活動。
書法藝術不僅是“技”,更是“道”,我校通過推行書法藝術希望達到陶冶性情、修養品德的育人目的。學生每天午間習字,結合《書道育人》和《靜心習字》兩種校本教材,由專任教師進班指導,每周評選并表彰“書法之星”,優秀的書法作品在學校櫥窗展示。學生在日常習字中修養了身心,感悟到了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有助于學校實現“立德品自高”的育人目標。
此外,我校還開展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包括主題班會、辦手抄報、書香系列(書香班級、書香少年、書香教師、書香家庭)評比、演講、經典故事舞臺劇、征文和詩文朗誦比賽。在校門旁邊的崇文長廊設置了“流動讀書吧”,還有教學樓里的“日閱室”(圖書室),為師生提供了優雅舒適的閱讀環境。一系列的讀書活動旨在讓校園的每個角落沐浴“崇文”之風,書香四溢。
2.“學識如蘭”特色項目
蘭,素雅而恬靜,自信而幽香。蘭的氣質能夠讓人聯想到一種求學的態度。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學習者用心領悟,只有耐得住寂寞并靜心鉆研才能收獲滿腹書香,正如蘭的氣質一般。因此,我校圍繞智育推出“學識如蘭”的特色項目,開展“經典誦讀”特色課程和“藝術賞評”活動。
學校在每天晨會時間組織學生誦讀經典,分級分班誦讀校本教材《與經典同行》,每逢周一由各年級輪流展示國學經典誦讀成果,并穿插進行漢字聽寫大會及“故事大王爭霸賽”等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學生在國學經典中耳濡目染,吸收歷史、文學、哲學的養分,這正體現了“蒙以養正,圣功也”(《周易》),也符合我校“立學才自豐”的育人目標。
“藝術賞評”活動包括文學、美術和音樂三大范疇,師生共同欣賞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賞析評價,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也能提升審美情趣。由于每個人的個體經驗及知識都有差異,因此,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表達獨特感受,并互相交流。此活動以探究性學習小組的形式展開,符合我校所倡導的“群學樂學”的學習風尚。
3.“體魄如竹”特色項目
竹,生命力旺盛,環境適應性強,質地剛柔并重,與“體育”“勞育”有相通之處。“體魄如竹”的特色項目圍繞體育與勞育展開,旨在培養學生剛健的體格、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能屈能伸的品格。此特色項目以南武拳、醒獅、游泳等為核心,并開展勞動技能大賽,旨在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翠竹精神。
南武拳是我校推廣的一套拳術,它以太極拳為主,糅合其他拳術的部分精華,是一種鍛煉意志、注重內外兼修的體育運動。《南武拳》是這套拳術的校本教材,此教材遵循心理活動引起的生理變化規律,旨在通過套路與技擊的運動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整套拳分為低、中、高三大板塊,學生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練習,主要利用大課間、體育課以及社團活動的時間練習。
醒獅是我校的一項傳統體藝特色活動,它集武術、體操、雜技、舞蹈、表演于一身,技藝高超,極具觀賞性和娛樂性。我校開創了醒獅社團,以“宏揚中華文化精髓,發揚醒獅武術精神”為宗旨,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強健之魄和堅韌之志,同時也體現了我校的尚武之風。學校還邀請民間藝術家到校指導學生的訓練,每逢開展大型活動,醒獅小社團的表演就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此外,我校要求每名學生都有一項體育特長,如跳繩、游泳,旨在培養身強體健、心理健康的南武人,實現“立身體自健”的育人目標。
4.“才藝如菊”特色項目
菊花綻放,千姿百態、色彩斑斕、不拘一格,如人的才藝多樣而豐富。我校提倡“文武兼達”,倡導學生的多才多藝和多元發展,努力實現“美育”目標。“才藝如菊”的特色項目圍繞美育展開。
為了鼓勵學生發展才藝和提高綜合素質,學校共開設三十多個社團,將社團分為“崇文”“尚武”“藝術”三大板塊。“崇文”板塊包括小主持人社、書法社、象棋社、圍棋社,“尚武”板塊包括游泳社、武術社、醒獅社、田徑社、籃球社、羽毛球社、跳繩社,“藝術”板塊包括葫蘆絲演奏社、二胡演奏社、高胡演奏社、笛子演奏社、琵琶演奏社、古箏演奏社、揚琴演奏社、打擊樂演奏社、大提琴演奏社、模型社、拉丁舞社、舞蹈社。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選擇社團。一直以來,學生對這些社團都有著很高的參與度和參與熱情。學校猶如一個盛開的菊花園,多才多藝的學生就是花園里千姿百態、爭艷奪目的菊花,賞心悅目。
四、結束語
近年來,我校在“興才教育”旗幟的引領下繼續著探索之路。傳承百年興國之志是我們的責任,讓“崇文尚武,礪志立人”的理念煥發生機是我們的愿望,開發和深化特色項目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們堅信,南武小學在“興才教育”發展主題的指引下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南武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