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就逐步開始對貧困地區的人口實行扶貧移民政策,而在實施扶貧移民的過程中由于遷入區的選擇不同,最后造成扶貧移民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山西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研究生焦陽,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薛龍義,教授、碩士生導師張愛國與墨爾本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耀麟,通過《晉陜兩省扶貧移民城鄉安置特征分析》一文,從扶貧移民城鄉安置關系的不同入手,分析造成扶貧移民效果產生差異的原因,并找出哪種安置方式綜合效益最好。
江西省存在縣域經濟發展平原地區與山地丘陵地區差異,南北差異,交通干線與非交通干線差異。典型山地縣(市)遵循農業特色為主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江西省縣域經濟研究會會員,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鐘小根,在《江西縣域經濟差異化發展戰略探討——從地貌、交通綜合分析視角》一文中,提出鄱陽湖平原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實施工業、服務業重點縣(市、區)縣域發展戰略。規劃建設南昌大都市圈外環高速公路和南豐縣至廣昌縣至寧都縣至于都縣鐵路,促進江西省縣域經濟發展。
地方政府作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獨立利益主體,其行為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井岡山大學教師白竹嵐,通過《地方政府行為及政府間合作模式探討》一文,提出要建立政府合作的利益共享機制?熏應該制定統一的合作規則?熏建立激勵相容的分配制度;建立制度化的利益表達和協商機制;成立有約束力的利益協調組織和機構;完善利益補償機制?熏建立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來實現利益轉移和利益補償;革新政績考核與評價制度?熏建設有利于推進地方合作的政績考核體系。同時要積極推動地方政府職能的轉變?熏把其主要職能轉變到承擔政治責任和提供公共服務上來?熏促成各級地方政府立足于區域整體利益加強協作與配合?熏促進資源要素的區際流動?熏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局面?熏進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中國醫療救助制度經歷了農村、城市、覆蓋城鄉統一的漸進發展階段,醫療救助政策的發展及目前研究狀況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話題。當下圍繞城市醫療救助制度的研究主要從管理機制、籌資機制、服務供給機制、評估機制等幾個層面進行研究。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講師丁建文,在《我國城市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制度:政策回顧與研究進展》一文中,回顧了中國城市醫療救助的演進,從管理機制、籌資機制、服務供給機制、評估機制幾個層面闡述城市醫療救助的研究進展,提出中國的醫療救助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