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祝頤
多個省(區)市近日陸續發布普通高校學費上調信息,部分省平均漲幅高達50%。業內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近年來投資增長過快,導致債務負擔加重,一邊“亂花錢”一邊“喊缺錢”的現象值得警惕。(見《現代快報》)
在大學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的現實語境下,國家高等教育投入不可能無限增加,而物價持續攀升也提高了高校培養成本。大學上調學費的主要依據之一是高校培養成本大幅上升,而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經費不足,又制約了高校發展。但是多地大學學費紛紛跟風上漲,且是大幅上漲,拿學生當提款機,委實讓人難以釋懷。
盡管中央已經建立了一套“獎、減、貸、助、免”資助困難大學生的完整體系,近年來確有不少困難學生通過政府救助完成了學業,但是矛盾并未根本解決。大學生上不起學的事情并未杜絕,且重點大學的農村孩子比例不斷走低。再者,當下就業形勢嚴峻也是不爭的事實。大學生遭遇就業“寒冬”,不少家庭勒緊褲腰帶供孩子讀大學,結果就業如此艱難,致使不少人發出讀書無用的感慨。
在高學費語境下,就算窮孩子拿到助學貸款,勉強完成了學業,如果因為就業不理想,還不起貸款,被銀行曝光起訴,列入信用黑名單,他們會認為讀書值嗎?在大學學費大幅上漲、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面前,反思窮人教育學,理清大學培養成本,補齊教育投入欠賬,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疏通平民子弟上升通道施惠于民,值得重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