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美玲
【摘要】英語的學習不光讓人多學一門語言,更幫助我們打開了異國文化之門,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所思所想和行為準則,道德情操,在英語學習中我們要借鑒西方的文明,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英語 德育 滲透
英語和其它學科一樣,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英語課程既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又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下面談談如何在英語中滲透學生的德育教學:
一、交流中學英語,滲透學生文明禮貌
英國人給我們的感覺比較紳士,他們的言談舉止彬彬有禮,這歸功于他們的交流方式,英語是他們的母語,它的用詞遣句都反映出西方人的文明,小學生初學英語時,對英語截然不同的語言交流習慣分外感興趣,英語老師要借機加強師生間的對話交流,以自己的行為舉止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英語的氛圍中感受西方的文明禮貌,在學好英語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
英語的日常用語中,我們可以羅列出一大堆的禮貌用語來,如問候語:“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祝福語:“Happy new year!”“Happy birthday to you!”感謝語:“Thank you!”抱歉語:“I am sorry.”邀請語:“Please ……”課堂上,我們可以設計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師生互動交流,如設計學生遲到時同老師的對話情景,生:“I am sorry Im late.May I come in? Miss Li.”(對不起,我遲到了,李老師,我可以進來嗎?”師:“Please come in .Dont be late next time.”(請進。下次不要遲到了。)生:“OK! Thank you!”(好的,謝謝?。愃频那榫敖涣鬟€有很多,老師在與同學的交流操練中,不失時機地運用禮貌用語,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小學學生的接受力是很強的,他們模仿著老師的一言一行,通過師生間的英語交流,一方面讓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老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學會了怎樣與人交往,懂得了交往過程中禮節禮貌,達到了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二、活動中學英語,培養學生分享分擔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循規蹈矩地背單詞,閱讀文章,對于他們來說是件痛苦的差事,英語老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常會組織英語活動,如游戲,表演等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寓教于樂,在集體活動中,大家共同分擔完成任務,一起分享活動成果,英語活動能讓學生團結友愛,同甘共苦,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超強的責任意識。
例如,學習了《Lets make a fruit salad》后,為了讓學生形象地記住各種水果單詞,我讓學生仿照課本內容在下一堂課上親自制作fruit salad(水果色拉),課后,大家商量著準備各種水果和輔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紛紛搶著提供原料,有的說拿家里現成的banana(香蕉)來,有的說拿壓歲錢去買grape(葡萄),小明家里本來就是做蛋糕的,他說搬一個蛋糕來,把大家的水果放在上面,課堂上,大家拿出各種水果,有mango(芒果),pineapple(菠蘿),orange(桔子),apple(蘋果),banana(香蕉),grape(葡萄),好多好多,還有一個大大的蛋糕,大家動手制作起來,有拿水果刀削菠蘿的,有用手剝桔子皮的,有用水清洗的,有擺色拉圖案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個漂亮的水果色拉呈現在同學們眼前,大家高興而又自豪,分享著共同的成功喜悅,在歡聲笑語中分吃著美味的水果色拉。
三、賞識中學英語,鼓勵學生自信自強
有調查發現,外國小朋友的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強于中國小朋友,中國的孩子過分依賴父母和老師,這很大原因在于教育,家長不放心孩子做事,不肯也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們得不到鍛煉,久而久之就缺乏自信,養成依賴父母老師的習慣,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要扭轉乾坤,學習西方人的教學模式,大膽讓學生實踐,賞識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放大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積極探索,讓學生體會成功,增強自信。
例如,班上的王濤小朋友一向英語成績差,找人替他補課也不管用,對英語單詞不感冒,前學后忘,進駐不了大腦,相當的灰心,但他喜歡畫畫,針對這種情況,要想找回他對英語的信心,唯有從畫畫入手,英語有簡筆畫教學,在教學《I like dogs》一課時,我讓王濤上臺來做簡筆畫老師,王濤畫完動物簡筆畫后,由他提問底下同學該動物的英文名稱,他畫的小動物,如猴子,貓,狗等等活靈活現,令同學們嘖嘖稱贊,我用欣賞的眼光看著他,豎起大拇指說“Very good!”,王濤從沒想到在英語課上會得到表揚,贏得同學們的稱贊,雖然不是英語成績,但他堅定了克服困難學好英語的決心,我也及時地給他鼓勵“You can do it!”(你能行),受到鼓勵的王濤自信十足地踏上了降服英語的征程。
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英語老師只要用心總能發現,以此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擺脫自覺無用的苦惱,在學習中,多給他們鼓勵和表揚,多給他們肯定與賞識,培養他們不怕困難,自信自強的優良品德。
總之,英語教材以它獨特的語言環境,把西方的文明通過教材作為載體傳播給學生,英語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吸收其精華,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讓中西合璧締造文明之花。
參考文獻:
[1]羅意琴.小學英語課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8(19).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教育之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