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月娥 肖雄亮
摘 要:隨著慕課旋風來到中國,對于推動中國開放教育的發展,乃至對整個高等教育都有可能帶來重要的影響。概述了慕課的定義和發展,最后闡述了慕課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慕課;教學能力;教師
慕課近幾年來備受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繼國外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紛紛加入MOOCs之后,2013年,中國的知名大學也參與到這場在線教育的運動當中。由于“MOOC”具有現代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許多顯著性優點,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因此TIME雜志把2012年稱為“MOOC”元年。
一、慕課的內涵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從理論上講,Massive(大規模的)是指對注冊人數沒有限制,用戶數量級過萬;Open(開放的)是說學習者可能來自全球各地,信息來源、評價過程、學習者使用的學習環境都是開放的。Online(在線的)是指學習活動主要發生在網上;Course(課程)是指在某研究領域中圍繞一系列學習目標的結構化(Structured)
內容。
二、慕課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就通過研究教師性格的特征(如聲音、外表、情緒的穩定性、信任度、熱情以及對待工作的激情等)來說明教師的教學能力。在20世紀60、70年代,西方能力本位師范教育的興起,使得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得到很大的發展。研究學者主要通過“好的教學”和“教學有效性或有效教學”的研究來說明教師必須具備一些行為特征,并以這些能使教師實現“好的教學”和“有效教學”的行為特征來說明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能力構成,并由此制定相關的教師專業標準。應該說國外的研究更具有實用主義色彩,更多關注學生發展需求,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各項標準。如,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和美國州際新教師評價和支持聯盟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的角度分別提出他們的5項和10項教師專業能力標準。
2.國內研究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逐漸得到關注,并成為教師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近10多年中,已有相當多的研究成果,從各門具體學科到不同層次教育教師教學能力,從教學能力的概念、教學能力的性質和構成模式、培訓策略等都進行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如,《教師語言藝術》《語文教學能力論》《教師的能力結構》《教學能力結構及測評》《教學能力訓練導向》《教師能力學》等專著的出版,對教師能力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探討。與國外相比,在理論層面上國內研究得比國外更細致。
三、慕課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
MOOC誕生至今只有短短數年,已在全球教育領域引發了一場“數字海嘯”。在這種革命性的革新面前,對教師教學能力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1.“MOOC”時代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MOOC”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后IT時代上的一種教育模式的改革,它主要運用網絡載體和大數據環境使學校課程、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進程、學生的學習體驗、師生互動過程等被完整、系統地在線實現。其突破了傳統教育的規模、地域,帶來教育觀念、教育體制、人才培養過程和方式等方面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勢必推動教師教學能力的改變和提升。
2.“MOOC”自身發展呼喚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MOOC”出現以來受到各國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課程數量和注冊人數迅速發展,但“MOOC”的實施中還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如,龐大規模下如何保障教學質量的問題、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問題、差異化教學、課程內容如何適應網絡化的問題等等。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第一線的執行者,是否具備能力與意愿落實改革的觀念,成為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
3.“MOOC”時代迫使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MOOC”具有的開放性特點,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更便捷、更好的學習模式。使傳統的“教師主體”徹底改變為“學生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隨時隨地地挑選課程。“MOOC”時代對教師的教學專業素質包括教學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在新的變革之下,教師教學能力不適應變化,勢必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勢,就有被淘汰危機”。在“MOOC”時代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主要路徑是什么,教師在實際中又是怎樣發展其教學能力等等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4.我國教育應對“MOOC”時代危機迫切需要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MOOC”時代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地域、學科之間的邊界,使得學校的社會屬性發生了重大變革,同時其聲譽和知名度也會更加依賴于社會的評價,這勢必將推動全球各級各類學校的重新洗牌。哈佛商學院的教授ClaytonChristensen在硅谷Startap Grind大會上甚至大膽預言:“15年后,半數美國大學將會破產”。
2012年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費開放課程,已經吸引了大約6000名大陸學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講“教育是立國的根本”。我國教育“MOOC”發展已經落后于國外,在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的沖擊面前,要保護我國知識智力資源不被流失,搶占世界“知識資源和知識經濟”的橋頭堡,就迫切需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當下時代背景下,研究教師教學能力內涵、結構以及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基本路徑和影響因素以及促進策略等內容,對推動“MOOC”發展和改善教師教學能力考核、促進教師教育改革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我國教育競爭力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朱駿軍,汪昀.慕課時代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11).
[2]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01).
[3]林莉君.“慕課”來襲能否撬動我國高等教育變革[N].科技日報,2013-10-15.
[4]鄧莉.歐洲高等教育政策研討會:慕課對大學不構成威脅[J].世界教育信息,2013(11).
[5]殷丙山,李玉.慕課發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0).
[6]羅樹華,李洪珍.教師能力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25.
作者簡介:方月娥(1978-),女,就職單位: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歷:研究生,職稱:講師。
肖雄亮(1978-),男,就職單位: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