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春
過去一周,海外風險資產價格調整趨于結束,新興市場仍受國內因素主導。國內股債一跌一漲,但邏輯各有差異。四中全會結束和滬港通延期預期主導上周股市,而貨幣政策和Q3經濟數據穩定固定收益市場。上周五股市企穩而軍工墊底,銀行居前,熱點缺乏,調整性質的下跌概率較大。
經濟方面,發電量環比有可能走弱,而地產銷售連續回暖,增長預計仍將走平。食品價格跌幅減緩,10月CPI可能略高于9月。亞投行成立,基建出國門趨勢增強。“依法治國”制度加強,奠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礎。流通性總體向好的趨勢不改。油價持續低迷,BDI則出現明顯回升。利率債短期震蕩,中長期仍屬于牛市的趨勢。
從A股市場的特征分析,保證金余額、融資余額大幅增長,A股已經告別資金短缺的困境,即使展望Q4,資金面對A股也不足以構成抑制。盡管外資對A股偏好有所回落,但從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看,國內投資者對后市仍然相對樂觀。技術上,指數仍然偏弱,但走弱空間不大,源于短期下降幅度足夠大。風格上,科技與金融偏強,消費、設備制造次之,周期與工業服務最弱。市場行為,產業資本的控制權之爭,繼續為二級市場投資者帶來投資機會。
結構方面,行業數據上,工業產出缺口在低位回升,經濟有一絲企穩跡象。周期性行業中,金屬制品、電氣設備以及通信電子計算機設備有向好跡象,而下游消費行業的景氣仍沒有顯著改善。投資上,制造業、采掘業、地產和基建四個板塊增速全面下滑,周期性行業的投資積極性仍處于低位。盈利方面,Q3盈利增速的高點仍然向創業板和中小板傾斜,而且改善的重點在20-40億規模的企業。而對于全年盈利增速的預期則繼續下修,下修幅度新興行業大于主板傳統行業,但過去一周,卻是后者的估值降幅更大。
蘋果股票再創新高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國內產業鏈;國務院常務會議在五大領域創新投融資機制利好相關產業中長期發展;需求方面,消費電子和電動車需求,引發上游相關隔膜產業發展;而在要素方面,油價的大幅下跌,短期將要繼續規避相關油氣的上游產業和公司。
因此,市場或將經歷一段預期回歸,促使策略配置暫維持腳踏實地的基調,股債均維持中性略低倉位,依靠結構獲取收益,而等待股票系統性的超配機會。對于行業的偏好,我們傾向于看好電子、環保及公用事業、計算機、機械、國防軍工、農業等。同時,近期有可能活躍的主題包括通用航空、高鐵、核電、國有媒體、以及有APEC會議催化的中韓自貿區、相關建筑及環保公司作為主題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