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科
摘 要:企業政治思想工作是企業實現思想教育、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不僅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同志指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以后,要更加重視黨的思想政治能力建設。十八大中也提出:“提升企業思想政治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在分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面臨的種種問題的前提下,結合十八大相關理念,創造性地提出在企業中開展“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并提出相關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政治思想工作;以人文本;十八大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0-0293-02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隨著黨的產生和發展不斷豐實,在各項工作中具有鮮明優勢。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改革逐漸深入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的文化價值通過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觀念表達出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應當更加注重人的作用,注重企業職員作為“企業公民”的價值表達。為此,提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提升企業發展動力。
一、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得好壞直接影響和諧企業的建構。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中具有導向、調節和保障的作用。
1.對象復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開放。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織成分以及利益主體的多樣化,企業員工的成分也逐漸復雜化,存在著年齡結構、文化層次、思維方式和工作職責不一的問題[1]。
2.政治理想淡化
在企業中,大部分的職工對企業的大政方針呈現出漠視的狀態,對社會環境缺乏清醒的認識。個人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嚴重退化,個人主義思想盛行。
3.職工思想多樣
隨著企業結構的調整,職工出現了各樣的思想波動,甚至是心理失衡。主要表現在矛盾心理、失衡心理、自卑心理和依賴心理上。
4.政治工作方法落后
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信息未被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所接受,在進行思想工作宣傳時,不具備主動權。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內容與時代脫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節奏,在實際問題的處理中,顯得拖沓停滯。政工部門中“愛崗”和“奉獻”的思想和“按勞分配的思想相沖突”。
二、新形勢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1.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是時代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中的開展中,對于防止和平演變具有重要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企業與外界的交流逐漸頻繁。隨著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市場經濟自身產生的眾多問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職工,確保企業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具有重要作用[2]。
2.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是企業改革的要求
目前,企業的改革處于攻堅和關鍵階段。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市場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企業的發展受到社會發展、生態發展以及人的發展的全面制約。為實現三者的平衡,應努力實現社會的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人的全面發展。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實現這一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3]。
3.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指出:“利用一切積極因素進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應當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妥善處理獨立經濟實體的相關利益關系,尋求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思想政治工作對構建和諧企業具有重要的導向和調解作用。
三、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文明的建設
1.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文明的指導原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經濟中處于主體地位,任何政治文明的建設最終要為“解放生產了和發展生產力”服務。以人為本政治思想文化建設的精神實質,是要在充分尊重和滿足個人生活和發展的需求下,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不僅要為企業員工謀福利,也要處理好企業和企業、集體和國家之間的關系。
就指導原則而言,企業的思想政治是構建企業價值觀的前提。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文化,核心是將人的價值放在首位,實現人的終極發展。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建設的指導原則,是馬克思人本觀,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基礎上,結合我們黨的宗旨和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科學發展觀,實現企業政治思想導向的多元化發展。
2.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文明的價值基礎
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是社會價值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根植于社會價值體系中,與我國現實的經濟基礎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相關。以人為本的價值體系的建立是社會發展方式的內在趨勢。具體表現為三個歷史特征:首先,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根本目的與歷史基礎;其次,以人文本的價值觀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后,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
四、新形勢下提升企業思想政治文明的實施策略
針對上述問題的產生,可以從機制改革、組織建設以及激勵機制完善等各個方面進行改善。
1.發揮組織作用
黨組織在黨的工作中處于組織者和核心的地位,對于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在面對市場時,加強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意義重大。另外,在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企業的前提下,樹立科學發展觀。企業黨組織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責無旁貸的作用,是企業的凝聚力的核心。在工作中,了解隊伍,找出影響和諧企業的癥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調動人才的積極性。
2.創新工作機制
企業思想政治文明的建設不單單是領導集體的事情,也和各個部門的相關配合息息相關。因此,應當在企業中建立領導干部責任制以及嚴格的預警與反饋機制,及時反映職工的思想狀況與思想問題,發現有“苗頭”,便要進行及時處理。另外,還應當建立有效地評估機制,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實現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判斷,綜合評估企業職工的思想政治發展狀況[4]。
3.改進教育方法
黨的十八大中強調:“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貼近生活與貼近群眾作為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基礎,改變領導方式,采用有效途徑,推進工作發展。”在改進企業思想工作的方式時,必須創新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用科學的精神指導工作。另外,通過現代科學知識的普及,創新教育方式;最后,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探索“網絡政工”的新路子,使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媒介化。
4.提升工作者素質
新形勢下,政工干部的工作面臨更為嚴峻的考核。這就要求政工干部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精神境界、實事求是的作風、知曉百家的風度、頑強的工作魄力。另外,還可通過企業政工投入的加大,創新企業政工的培訓模式,提升企業政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能力。
五、以人為本理念在企業政治文明建設中的實施策略
除了上述途徑外,現從以人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文明中的構建,闡釋其在企業政治文明中的實施策略。
1.以人為本理念對企業生態文明的構建
以人為本根植于社會價值觀中。西方人所謂的生態文明和中國人強調的自然意義不同。通常中國人所說的自然往往是一種大環境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便是將物質生產系統融入生態文明建設中,企業在生產時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可維護生態價值系統的最優化。另外,從思想觀念上而言,在構建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要求企業在進行思想文化建設時,將生態文明建設貫徹其中,因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立足點,便是以人為本。
2.以人為本理念對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對價值觀的培養,是企業建設中的基礎工作。企業中的每個人職員的個體發展狀況都不相同,其價值觀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具體有以下幾點要求,首先,要關心體貼職工,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其次,要理解人,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次,要通過教育轉化人,提高企業職工的綜合素質;最后,要注重教育轉化人,讓企業職工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員工個體的人生價值。通過企業四有新人價值目標的實現,為企業職工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在完善自我的基礎上,提升員工素質,使企業保持長久的發展動力[5]。
3.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的層次構建
以人為本的內涵集中表現在人是企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靈魂,這種思想將人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將人的屬性和精神以及倫理道德作為企業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在這種內涵中,企業的價值內涵充滿了人文的屬性。因此,企業的思想政治層次構建中必須包含企業中人的價值、企業的思想意識屬性,兩者都離不開以人為本理念在其間的貫徹。對于企業精神的構建,為企業明確自身的性質、任務、方向以及時代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4.以人為本企業思想政治的制度建構
現代企業制度是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企業的制度建設中實施以人為本的理念,便是要將企業的制度建設和企業的物質建設、行為建設以及精神建設融合,促使員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明確產權制度和企業人才建設制度,培養以民族優良傳統為特色的“人”的活動,在完善的制度作用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六、結語
馬克思將人的本質概括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強調以人為本是實現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教育人、鼓勵人、理解人和關心人的基礎上,為企業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企業中實施各項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企業的發展創設的新動力,值得參考。
參考文獻:
[1]熊健生.企業黨建與職工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2010,4(12):78-80.
[2]高原.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黨建,2011,5(48):12-16.
[3]金思宇.努力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36):56-62.
[4]曾憲章.以人為本與企業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企業發展,2011,7(23):89-92.
[5]吳煥榮.略談思想政治工作的機制創新及其方法論[J].企業思想政治工作,2009,8(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