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 劉藝潔 聶虹
摘 要:城市環境是展現城市風貌特色和文化底蘊的重要景觀,色彩在城市環境的設計實際上就是色彩設計在城市環境規劃領域中的應用型研究。在城市環境的設計領域中,色彩的使用對于整體環境效果的表現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我國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亦將此作為一項特色城市的指導性控制指標。本文指出現今的城市環境中色彩對于人類的積極向上的引導意義,期待能得到廣泛共識的城市環境意象。
關鍵詞:色彩 城市環境 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G5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221-02
色彩是一種符號,是一座建筑物的外表所穿著的一件亮麗的外套,能夠讓建筑物的形體更加立體和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建筑美學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城市環境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所以說到埃及,會聯想到黃色和它的法老;說到希臘,會聯想到它的藍色、白色還有廢棄的宮殿;說到北京故宮,會想到它的金燦燦的琉璃屋頂和大紅宮墻,這些都是它們自身具備的獨特色彩風格。
城市是一個整體,是發展的、動態的、有時間性和階段性的社會產物。它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呈現了自己的城市語言,這種語言的表達在不同的時間階段中又顯現出自己的城市特色。隨著加大進度的城市開發建設,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在展現著全新的面貌,與此同時,城市內部的自然環境卻被人為的減少或修改,尤其是在建設的過程中忽略了色彩在環境中的應用統一,導致出現了大量城市沒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色,反而出現了“千城一面”的景觀環境,甚至是大面積的色彩污染和視覺污染的問題,對市民們的心理和生理都產生了一定的危害。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建設和優秀的人文特色要進行研究和保護,因此,運用色彩學知識去協調和解決這些歷史與創新中的問題成為了迫切的事情。
人類的密集居住場所是城市,場所的色彩表現就是城市色彩的表現,它可以象征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同時還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特征,展示著城市形象,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發展程度,同時也是這個城市管理水平的標志,更是城市有序、持續發展的條件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城市色彩的口號開始從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國家提出,隨后有一些設計者和學者們都對此做出了一些研究,都是為了解決不同的城市面貌中共存的一個問題—— “色彩污染”,不希望出現千城一面的城市環境。西方國家是比較早就開展了城市色彩的研究,這也是發達國家進行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在這種呼吁下,國內不少研究以及制定方案都出爐了;2000年3月,北京市政府為加強北京的城市管理,適應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需要,市政府首先頒發實施了《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潔管理規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56號),同時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組織城市規劃、建筑、環境藝術、城市色彩等方面專家組成了專家組,并多方聽取意見,對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清洗粉飾工作提出了一些原則和要求,對建筑物外立面粉飾的色彩選擇和搭配進行了專門研討和論證,提出了“北京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主要選擇以灰色調為本的復合色,以創造穩重、大氣、素雅的城市環境”的原則。2001年溫州將自己城市的中心城區建筑外立面的整體主色調確定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輔助色搭配有冷灰和暖灰色,根據色相的不同劃分了主要中心城區劃為特色區和廊道系統。2003年武漢市在詳細的科學調查研究基礎上,制定了《武漢城市建筑色彩管理規定》(試行稿)及《武漢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術導則》,推薦暖灰、中灰、冷灰、淡彩和重彩等5大類色系,同時還附屬了300多種建筑外觀的推薦用色。2005年我國建設部公開頒布了《城市規劃編制方法》,在該方法中非常明確的規定了“色彩”已經成為了城市中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本內容和指導原則。2009年西安城市色彩體系確定以灰色、土黃色和赭石色為主色調,透露出西安恢弘大度、樸實厚重、寧靜雅致的文化底蘊。
城市環境色彩針對目前的學術界仍然是一項處于萌芽階段的研究課題,它的研究意義可以在尊重人文歷史、保護和宣揚城市文化、建設和諧人居環境和營造美觀輕松的城市景觀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尤其是專家們提出了城市色彩的建設和搭配方案后,在實施中和環境保護、整治、管理中都提供了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城市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其面貌是一個地區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民族特征最直接、最顯性的反映[1]。”“色彩是城市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因而城市景觀都不能脫離色彩而存在[2]。”“城市本身是一種色彩的表現體,人們生活在城市里,就是生活在某種色彩關系之中。和諧、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觀,體現著城市的生命力,說明著城市人居環境的文化構成表現,更隱喻著居住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的價值和文化時尚[2]。”
(1)從歷史價值來看,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大國,具有五千年的中華歷史,不同城市的存在也是作為傳統民族文化或綜合外來文化沖擊的一種表現,城市的形成不僅僅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人類的各種活動,而且也反映了這些活動的歷史背景、社會關系和社會效果。而不同的地域城市又有著各自發展演變的獨特的文化傳統,他們以具體形象的物質實體,不同形態的城市色彩,儲存了大量的時代信息,這是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2)從研究領域來看,目前對于中國城市色彩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對單體建筑的研究,少數的色彩研究擴大了研究面積,但也僅僅是城市中某一個片區的色彩研究,都忽略了將城市作為一個文化的整體進行研究。對具有文化、地域和歷史價值的中國城市,進行了研究的補充和完善。
(3)從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來看,每個城市內在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都是十分豐富的,根據文化、氣候、地理、材料、人文習慣等的不同因素來構造出多樣化節點造型、裝飾、表現形式、視覺色彩、藝術特色,以及獨特的空間構成與序列,形式美等,給人以美的啟迪。
(4)從實踐價值來看,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這種城市化的高速進程帶來了一種惡性后果—— 城市色彩雜亂、重復和標新立異,由此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學術界中誕生了城市色彩的概念和設計,隨后很多學者們都對它進行了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的研究,這種重視性和研究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該后果的改良。城市色彩設計應該根據每個城市的自身特色進行設定,這樣不同的城市將會呈現給人們有不同的精神享受。中國是一個具備濃郁文化和歷史氣息的大國,每個城市在五千年的發展變化當中,也有了自己的歷史、政治、民風民俗和文化背景,在自己文化城市中找到自己城市的特色文化和根基脈絡,才能依據這種個性發展和創造出自己城市的色彩文化系統,并且在色彩管理中進行有效和有益的協助,才能使得每個城市的色彩實踐變得更加具有文化魅力和城市特點。同時也有利于對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中國典型城市發展演變提供相關的基礎資料。
德國哲學家謝林在《藝術哲學》中指出:“……個別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體才是美的。”所以只有從整體上考慮城市環境的色彩關系與組織搭配,才可以將城市中本身所具備的自然色和恒定色與后期的人工色和非恒底色更好的更和諧的構成一個具有一定旋律感的統一中富有變化的城市色彩。針對中國來說,城市最重要的視覺識別載體就是色彩,人民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以及社會色彩取向也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和豐富化,因此,我們應當重視起城市色彩設計,從每個城市的本土文化做起,制定出一套適合它的色彩導則,使其在以后的發展中走上更加規范化的道路。當然這樣的一個長期并且持續深入的城市環境研究還具備非常重要的實踐探索意義和精神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市容市政管理委員會官網-工作狀態-市政信息[EB/OL].http://www.bjmac.gov.cn/pub/guanwei/A/A1/200109/t20010929_6171.html.
[2] (美)埃德蒙·N·培根,著.城市設計[M].黃富廂,朱琪,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 (英)克里夫·芒福汀,泰納·歐克,史蒂芬·蒂斯迪爾,著.美化與裝飾[M].韓冬青,李東,屠蘇南,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