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江濤++易永芬
摘 要:為了提高病理學全英文教學質量,該文探討了留學生病理學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管理體制、教師培養(yǎng)、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和管理等問題,從教學實踐中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提高留學生病理學學習效果的各種途徑。
關鍵詞:病理學 全英文教學 留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a)-0124-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躍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我國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和外交戰(zhàn)略大局引領著中國教育領域向國際化迅猛發(fā)展。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的通用語言,是全世界科技信息的主要載體,權威性的醫(yī)學期刊大多使用英文出版,國際會議上大多數人通過英語交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隨著我國加入WTO,并逐步融入國際社會過程中,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語言,越來越廣泛地接觸到我們社會的各個方面,醫(y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問題越來越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跟隨教育事業(yè)、臨床醫(yī)療、科研發(fā)展國際化的大潮,全英文教學的開展和普及勢在必行。在國家有關留學生教育工作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目前國內許多醫(yī)學院校都在積極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開展全英文教學,由于全英文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開展工作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在教學模式、師資培養(yǎng)、教材選擇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面臨很多困難。病理學作為醫(y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是醫(yī)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間的橋梁學科,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在臨床各學科的醫(yī)療實踐中,都需要用病理學的知識詮釋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同時,病理學作為一門形態(tài)學科,在全英文教學方面與其他學科也有諸多差異。因此,多方面探討提高病理學全英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對改善臨床醫(yī)學教學效果,促進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國際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加強學校管理層及教師對醫(yī)學全英文教學內涵的認識,轉變教學觀念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應試教學現象普遍存在。留學生從小受到西方教育體制的影響,民主意識強烈,個性張揚,課堂氣氛活躍,喜歡實踐,采用應試教育肯定行不通,只有教師和學校管理層兩方面的通力協作,在思想上重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才能開展針對留學生的全英文教學課程。
2 建立和完善醫(yī)學全英文教學管理體制
全英文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教學語言應用、語言環(huán)境、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其進一步推進必然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阻力,而建立一整套與全英文教學發(fā)展相適應的新型管理體制是全英文教學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3 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
高素質的全英文師資隊伍是順利實施醫(yī)學全英文教學的基本保證。目前國內各醫(yī)學院校普遍面對的問題是醫(yī)學全英文教師非常匱乏,而引進外籍教師又不太現實。因此,加強專業(yè)教師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共識。普遍認為,語言障礙是我國開展全英文教學的攔路虎,但語言的障礙是可以通過努力克服的。目前主要的提高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為:學校為教師提供前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進修學習的機會或自辦全英文教學培訓班,這二者以出國進修學習最為重要,因其可以學到地道的英文,為以后全英文授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4 教材建設
開展病理學全英文教學,教材尤為重要。大部分醫(yī)學院校的病理學全英文教材有兩種來源:(1)英文原版教材,如:《Robbins Basic Pathology》或《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原版教材內容精煉,更新迅速,并拓展至相關學科的發(fā)展趨勢或進展,語言更符合英文的語言習慣,但價格昂貴,內容與國內病理學教學大綱要求有一定出入。(2)自編教材:目前試用的多為參考國外病理學原版教材及相關專業(yè)資料,并結合病理學中文版教學大綱要求而自編的教材。然而,目前國內病理學自編英文教材存在知識內容較少,語言形式上存在照搬原版教材,然后在其基礎上進行簡單刪減,有時導致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晦澀難懂。因此,一方面,各高校應根據教師、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另一方面國家有關教育管理部門應盡快組織病理學專家編寫全國統一的高水平的病理學英文教材,并制定詳細的病理學英文教學大綱,使病理學全英文教學從一開始就遵循正規(guī)路線進行,形成醫(yī)學教育的統一體,保證病理學全英文教學的教學質量[1]。此外,互聯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是病理學全英文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病理學資源,充分備課,獲得一些多媒體資料或圖片,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有趣,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學生可通過網絡平臺直接點擊鏈接進入國外醫(yī)學院校網站學習相應的病理學知識,感受國外病理學的精彩內容。
5 教學方面
5.1 認識留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由于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留學生受教育水平差異大,民族及文化背景、思想觀念等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由于學生知識層次差別較大,因此導致了留學生知識水平和個體素質之間的差異。盡管英語是這些留學生國家的官方語言,但是其英語口語帶有顯著的地方口音,與我們熟悉的標準“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存在一定的差距,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障礙[2]。與國內學生相比,留學生紀律性差,自制力差:上課遲到、曠課現象較為普遍,甚至上課期間隨意在教室走動。課堂上經常自由發(fā)表個人意見,有問題隨時提出,雖然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但往往造成課堂教學秩序混亂,甚至導致教學計劃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只有教師認識到留學生教學的特殊性,認識留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5.2 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病理學既屬于基礎醫(yī)學,又屬于臨床醫(yī)學,是一門連接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課程,在醫(yī)學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留學生病理學教學有其特有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必須與留學生所在國家的職業(yè)醫(yī)師大綱關于病理學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由此,我們確定了留學生病理學教學目標:病理學總論,為各種不同疾病的共同病變基礎,屬疾病發(fā)生的共同規(guī)律,要求其掌握病理學總論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病變,病變轉歸;各論則是在病理學總論的基礎上研究和闡述各器官系統每種疾病的特殊規(guī)律,要求其掌握有關的基本概念,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變特點及臨床病理聯系。病理學實驗課培養(yǎng)留學生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培養(yǎng)全面、仔細觀察病變的能力,要求留學生學會觀察、描述肉眼和鏡下的病變,結合理論課學習的相關知識思考、分析、判斷,作出初步診斷。同時,也要求其能應用病理學知識綜合分析疾病的臨床病理聯系。教學內容同樣要結合留學生所在國家的氣候、地域和疾病譜的特點,著重講述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病理變化[2]。例如,瘧疾在我們國家比較少見,而在非洲國家比較多見;傷寒和菌痢雖然在四川地區(qū)比較少見,但在巴基斯坦則為流行病;胃腸道惡性腫瘤在我國是常見病,而在巴基斯坦比較少見。講課時應著重講解。
5.3 嚴格教學管理和考試制度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均與我國不同,我們一方面要尊重留學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另一方面針對部分留學生學習紀律性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嚴格管理。每節(jié)課前由任課教師點名簽到,對于遲到、曠課的留學生及時批評教育,下課時也可以再次點名簽到,對于缺勤達一定比例者,取消其參加期末考試的資格。同時,改革考試方式,增加平時小測驗,減少期末成績權重,做到考試形式多樣,理論與實驗考試相結合,期末與平時考試相結合[3]。由于留學生回國后需要通過當地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因此教師在考試內容和題型設置方面應盡可能與當地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接軌,采用多種題型,如選擇、名詞解釋、填空、問答、論述等。同時嚴肅考風考紀,力求杜絕作弊行為。對于作弊留學生,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取消該科目成績,直至降級處理。
參考文獻
[1] 周濤,楊紅英,張學寧,等.檢驗醫(yī)學開展雙語教學的思考[J].2007,4(3):238-239.
[2] 宋櫻,項鋒剛,李玉軍,等.留生生病理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12(1):83-84.
[3] 鐘近潔,李琳琳,海米提,等.留學生開設組織胚胎學課程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9):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