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理財產品跟蹤
二季度,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7萬款,募集資金規模10.07萬億元。2014年二季度,189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1.7萬款,募集資金規模約達10.07萬億元人民幣,產品數量環比微幅增長0.4%,資金規模下降7%,相比去年同期,數量和規模分別增長69.80%和74.1%,參見圖1。過去的2014銀行年中大考并未出現像去年一樣的“錢荒”現象,總體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水平較為穩定,并未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平穩的度過了年中考核。二季度產品總量較一季度雖然有所增加,但就二季度各單月表現來看,6月份產品發售數量不僅沒有上升,反而較5月出現了6個百分點的小幅下降。主要原因如下:一、“余額寶”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橫空出世對銀行存款的分流和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的飆升,共同導致了去年年中銀行理財產品量價的非理性飆漲。今年銀行對于流動性的管理更加合理和嚴格,產品期限錯配較為合理。二、央行兩次定向降準增加了部分銀行的流動性。三、今年以來貨幣政策基本方向未變,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總體表現平穩。
從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和規模的發行機構分布來看,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售動力強勁,發售數量較上季度分別增長1.7%和3.1%,二次降準使得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受益。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總量占據各類銀行之首,比重達34%,但規模占比僅為15%,規模占比雖然較上季度有2.6個百分點的提高,款均規模仍舊較小。相較之下國有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發售數量有所萎縮,數量占比較上季度分別下降0.9%和0.1%。國有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售數量占比基本持平。從產品規模來看,國有控股銀行產品規模比重較上季度下降2.5個百分點,占比43%,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產品規模占比36%,二者占據了整個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近8成的規模。
收益率曲線走勢平穩,收益率水平總體回落。縱觀二季度收益率曲線,總體回落到2013年第四季度的水平上。鑒于央行“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貨幣政策取向,今年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總體表現平穩。二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曲線走勢較一季度整體下移,各個關鍵期限點收益率水平應聲回落。參見圖2(a)。可見,其中14天和2年期產品收益率環比降幅相對較大,分別為50個和74個BP(基點)。其余各期限降幅在50個BP以內,平均降幅為40個BP。
從今年上半年幾個關鍵期限點的產品收益率的月度表現來看,進入1月份以后,隨著年末攬儲銀行間資金爭奪的告一段落,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紛紛掉頭回調。相對于3個月和6個月產品的表現,1個月期產品的收益率回落幅度較小,除了5月出現了小幅跳水外,相對來說本季度的平均收益率水平維持在5%的水平,而3個月和6個月期產品收益率變化則是呈現了穩步的階梯式回落,月均回落幅度均在10個BP左右。參見圖2(b)。
從產品存續期限區間統計數據來看,二季度產品存續期在1個月以內和3個月以內的產品數量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側面反映出銀行在產品期限配置上的變化,臨近年中考核點市場對資金面充裕程度的預測相對來說更寬松,因此,在以往承擔著沖節點重任的短期理財產品的數量相對減少,也說明銀行理財產品的沖時點特征在微調的貨幣政策下對理財產品市場的影響正在弱化。在產品的存續期的設置上,銀行也更加理性。同時,產品存續期在3到6個月(含)、6到9個月(含)和9到12個月(含)這三個期限區間的產品數量則較上季度有不同程度的上揚,銀行在中長期鎖定資金的意圖明顯。
2014年6月份到期收益:民生銀行拔得頭籌。2014年6月,共統計到98家商業銀行1461款產品到期,未出現零負收益產品,其中人民幣產品有1184款,平均到期收益為5.33%,較上月上升6個BP。
本月到期收益排名前十的產品到期收益率在6.8%-10.5%之間,其中5款由上市股份制銀行發售,有4款均為城市商業銀行發售,1款為農村商業銀行發售。錄得最高收益的產品是民生銀行的“非凡資產管理遠望谷股權收益權理財產品(T963)(B類)”,該產品到期年化收益率為10.5%,產品成立于2011年6月10日,存續期為3年,具體資金投向不明。
本月到期的產品中,平安銀行的1款股票類產品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產品名稱為“平安銀行‘聚財寶結構類(掛鉤股票)2013年23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為2%。
平安銀行‘聚財寶結構類(掛鉤股票)2013年23期人民幣理財產品為保本產品,結構為區間型,成立于2013年6月18日,產品的投資期限為365天,掛鉤于三只銀行業港股:中國工商銀行(1398.HK)、中國銀行(3988.HK)、招商銀行(3968.HK)。產品設置4個觀察日,若觀察日觸發事件發生(組合內每只股票價格均落在區間[期初價格×84%,期初價格×110%]內),則該觀察期可獲得2.00%的收益,否則為0。產品存續期間內,只有1個觀察期發生了觸發事件,產品最終錄得次低收益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