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軍++劉平
摘 要:該文主要探究中職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從構建實訓平臺、共謀設置課程、共建師資力量等方面進行探究,力求促進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建設,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實用性計算機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職 計算機專業 校企合作 探究
中圖分類號:TP3-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247-01
1 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平臺
計算機專業是當今眾多應用技術專業的熱門專業,同時計算機專業的崛起也推動科技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但計算機專業作為中職教育中的一個專業,我們的辦學理念就是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為社會經濟發的發展服務。通過對家長和招生的調研,我們發現家長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孩子感興趣,將來畢業后好就業就行;但是在實際的招生中,我們發現招生的結果并不理想,一部分學生中考成績差,干脆掏高價上高中。出現這種現象其最主要原因還是企業的需求與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矛盾所致。學校沒有精力對企業人才進行廣泛的調研,然后針對性進行教材、教法以及課程建設進行改革,而企業又不愿意對剛畢業生進行培訓進行過的投入,這樣培養人才與人才招聘脫節,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企業也會感到招不到心儀的人才,特別是以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需求方面。因此只有不斷深化中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走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培養有用計算機高素質專業人才。根據各個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合作,走不同體制,不同模式,多元發展的辦學模式,從而實現校內基地培養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2 校企合作共謀課程設置
中職學校要按著國家規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讓企業參與到課程設置當中。“課程的開設應以企業的需要為準繩,教學模塊應以實際操作的流程為依據,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教、學、做”的統一。”根據計算機專業的特點以及企業需求可以開設設計師特色班等,包括平面設計、網頁設計以及更高層次的設計等,然后本課程教學管理、教學思路、方法、課程設置等都要進行改革與建設。
2.1 采用課程置換進行教學管理同時加大實訓教學力度
課程調整,保持原來的文化基礎課不變,公共課程不變,調整是專業課程。專業課程調整與企業聯系緊密而且實用的課程,不相干個不開設,這樣課程對口,有利用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便于就業。如平面設計按企業要求學習 PhotoShop CORDRAW Illustrator Flash等,網頁設計主要開設Flash PhotoShop Dreamweaver Fireworks Swish等。然后利用先進教學方法,開設實用的課程,對計算機專業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改進計算機專業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實現以市場就業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改善了本專業學生就要局面。同時企業也應進行調查和分析當前計算機專業就業情況,從中不難發現中職學校的學生雖然是培養的專業技能,但是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還是不足,不能與當前的企業接軌,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這樣就可以在課程合作模式上進行研究,從而把實訓模式分成三步:課堂實訓、項目實訓、企業實訓三步走。這樣就給中職學生大量的練習時間,提升了學生的操作能力,汲取項目建設的經驗,從而更近一步向靠近企業。
2.2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充足的上機練習時間
家長和學生都愿意在企業里多鍛煉,企業中也有很好的技師以及精良設備:電腦、投影、攝像機等。上課時,教師操作、演示等,學生邊學邊練,這樣效率很高。特別是一些大廣告公司有很多做設計高手,很多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來到這里成為高級設計師,我們把中職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派遣這里學設計,是很好的選擇,一是學到了專業知識,二是可以跟設計師學習設計經驗,這樣學生成長很快,其實在學生里學生也學了部分設計知識,但是缺乏鍛煉,也就是指實際任務驅動。而到企業中跟設計師學習,能夠接觸到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從中鍛煉自己,也能找出不足,進而向設計師請教,從而豐富自己的經驗,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企業里設計是很全面的,系統的,能夠應對各種問題,例如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Dreamweaver Flash都要很精通,而且要根據任務進行創新,從而滿足客戶不同需求。而不是在學校里面,只精通書中的幾個例子,不是去應用和創新。在企業里隨時都有可能接到任務,而且每天的練習時間很長,計算機專業沒有上機保證是不行,特別是搞設計這方面的,要多次修改,要進行創意,企業把這些問題都考慮進去了,在辦公室有了靈感可以隨時工作。
3 校企合作共建師資力量
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師資,就要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制度建設,形成“實習基地融合、師資隊伍融合、教學培訓融合”的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不經拓展了學校與企業合作空間,也提升了合作的效率。首先,學校要和企業共同制定規劃,深入的在人才培養和專業開設方面進行探究與合作。企業中的技術人員與學校的專業教師進行學術上的探討、對實用技術進行革新,以企業的需要和培養社會實用技術人才為目標,指導學校進行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整改,提升技術能力等。其次,就是要實施“項目化”管理的合作與研究,合作中包括管理辦法和流程制定,發揮學校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激活實訓基地的潛力。第三,要建立“雙師”型的教學團隊,學校教師和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學習,讓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為教學的效率提升更好服務。最后,就是加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再學習教育,鼓勵學校的教師進修,學歷都能達到碩士水平或更高,實現學校計算機專業強校的目的,分別在計算機應用、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計算機網路等方面有自己的專家型教師,讓教師從教學實踐走向理論研究,然后再指導自己的實踐,成為專家型教師,從而培養更具專業能力的社會需要人才。
4 結語
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教育,能夠從市場的需要出發,以培養實用的計算機人才為根本,實現了校企合作的學校、企業、學生的共贏,學校要設法想法了解企業的需求,把企業發展需要與學校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實體保障。學校和企業建立合作的平臺,深化了合作的層次,提升了合作的成效,促進了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東來.中職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機制探索[J].中國教師,2013(S1):72.
[2] 謝儉.中職學校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校企合作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2):176.
[3] 方小娟.中職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3(9):2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