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映+王景
近年來,隨著教育現代信息化在高等學校的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在PPT、Authorware和Flash等眾多的多媒體工具中,PPT成為廣大高校教師制作課件的主要工具。教師借助PPT,把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和課程內容制作成課件,將文字、圖片、表格、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多種媒體資源融合到當中,通過液晶投影機放映出來,進行輔助講解,這就是PPT輔助課堂教學。我們對200個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反饋信息發現,PPT在課件制作和教學運用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主要問題及其解決策略進行探討。
一、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間的交流有限
教師過分依賴PPT課件,“填鴨式”教學,會影響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使課堂受限于課件,限制教師的教學發揮。這就要求教師要對自己本節課的教授內容熟練掌握,能夠根據課程內容需要,增加與學生的交流和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切忌“滿堂灌”,無視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信息過度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
第一,與傳統教學相比,使用PPT課件可以節省上課時間,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刻呈現大量信息。同時,教師應意識到,如果只是將課本內容照搬到屏幕上,課件就成了教材的簡單翻版,這種課件彎曲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容易產生疲勞,當大量的課程信息快速呈現給學生時,會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來不及閱讀和理解,最終的結果是課件中傳達的信息多,但能夠被學生有效接收的卻很少。因此,在制作課件時,除了文字信息,最好能應用圖片、動畫和聲音等工具強化學生的記憶。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放慢速度、清晰解析和突出重點必不可少。
第二,課件沒有清晰的層次結構或導航混亂。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采用以下課件結構:封面注明課程標題,然后是目錄頁,并使用超鏈接跳轉到具體內容頁,開始本章節的具體課程內容,在內容講授完成后使用超鏈接返回至目錄頁開始下一章節。由于這種課件結構在講授完每章節的內容之后,重復播放目錄頁,有利于學生把握課件的整體結構,跟上教師的思路。
(三)課件制作水平的制約
一些教師制作的課件存在布局結構雜亂、頁面風格過多、文字設計不合理、聲音插入隨意等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教師對課件制作的軟件工具掌握水平有限;二是雖然教師能夠熟練掌握軟件工具,但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課件質量不高。
如何提高教師制作課件的質量?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盡管科學研究活動在高校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需要深思的首要問題應該是“如何育人”,科研應該是教學的一部分,而不能凌駕在教學之上,教師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備課中。為了提高教師的課件制作水平,學校要組織教師參加多媒體教學技能培訓,對教師教學課件設計制作技能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為強化培訓效果,還可以定期開展課件制作大賽和講課大賽等活動,以激勵教師提升自己的課件制作和講課水平。
二、解決策略
針對PPT課件制作方法,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摸索出一種基于PPT的高質量課件制作模式。
首先,課件的結構要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一個完整的課件一般包括首頁、概述頁、章節頁、內容頁和結束頁。這些頁面的設計風格既要基本一致,又要有所區別,使整個課件結構清晰。在內容頁中講述每個問題時,要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可以讓學生產生一些邏輯推理和聯想。這樣的課件制作模式既能幫助教師講解復雜問題,又可以讓學生獲取知識。結束頁也是經常被教師忽略的部分。其實,一個完整的課件既要有一個良好的導入,又要有一個完美的結束。課堂結束語是否巧妙也事關課堂教學的成敗。好的課堂結束語,對整堂課來說無疑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其次,課件的頁面風格要根據課程內容來選擇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背景圖片要簡潔,整體風格也要統一,避免因視覺跳躍造成的不適應。從頁面主題風格來看,背景色的設置、色彩的搭配尤為重要。配色要看著舒適,方便辨認。課件制作時盡可能用簡單的配色方案,一張幻燈片可使用的顏色不超過三種。從文字設計來看,每張幻燈片文字內容不易過多,選用 24~30號字比較適中,盡量使用宋體、黑體、楷體等容易識別的字體。
最后,課件內容要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生有互動。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有所收獲,因此課件的內容要與時俱進,引入課外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教授過程中要適當加入思考或討論,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PPT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其高效制作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學習和積累,提升制作水平,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煙草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