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澤準
摘 要:橋梁轉體施工法能夠在交匯其他鐵路的地方同時能夠確保安全的施工,也確保了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這一方法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夠為社會建設提供比較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筆者認為在國內的鐵路橋梁建設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本文介紹了轉體施工法的特點以及這種方法在我國鐵路橋梁施工上應用的可能性。
關鍵詞:轉體施工法 鐵路 應用趨勢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058-01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地發展,在基礎建設領域中的投資業大量的增加,尤其是在鐵路方面,表現的更為明顯,從而使得我國的高速鐵路事業迅猛的發展。往往新建的鐵路的建設都會與舊鐵路交匯,如果在施工中采用的是常規的方法,為了確保鐵路修建者的安全為主要目的,肯定要把舊鐵路上的車輛停止運行,但是這樣就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在這一情況下,因為轉體施工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本文分析了轉體施工法不僅能夠在橋梁上得到應用而且在鐵路橋的建設中也能夠很好的使用。
1 橋梁轉體法的簡介
橋梁轉體施工法是受開啟橋的啟發而被開發出來的一種很有發展潛力和使用價值的方法。最早使用這種方法的是50年代末意大利用豎轉法修建一座混泥土拱橋,隨后奧地利和東德又在此基礎上發現平轉法,并且應用它修建T型的鋼構橋和雙塔頂斜拉式橋。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從1977年用轉體施工法首次建成隧寧建設橋之后,陸陸續續采用這種方法建設了四十多座橋梁。當前,我國相關專家已經得出結論,這種方法不僅僅能夠建設橋梁,也可以在鐵路橋梁中得到很到的應用。
橋梁轉體施工的工序為:首先,在岸邊立架預制半跨橋梁上的結構,其次,借助上下轉軸偏心值產生的分力,使兩半跨橋梁上部結構向橋梁中心轉動,并且用繩子控制轉速,最后兩半跨橋就會就為合攏。橋梁轉體施工工藝的工作原理就類似與挖掘機鏟臂可以隨意旋轉一樣,在橋臺或橋墩上分別預制轉動軸心,以轉動軸心為界將橋梁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旋轉,下部分固定墩臺,并且可以跟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旋轉角度。
橋梁轉體施工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豎轉法;另外一種是平轉法,豎轉法對地形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實際應用方面不怎么廣泛,而平轉法對地形要求不高,在實際應用中,使用平轉法的比較多。據筆者所知,豎轉法在國外的話,只有德國和意大利應用豎轉法各建設了一座混泥土橋;我國豎轉法在1990年倍首次應用,隨后在1991年的時候建設了兩座長達60 m的橋,然后,在四川自貢市修建了團結渠大田口渡槽,修建的時候是先采用豎轉法后用平轉發兩者相結合完美的配合使用而建成的。總而言之,豎轉法的應用相比平轉法來說,應用的著實不廣發。
平轉法中又可細分為無平衡重轉體和有平衡重轉體。而無平衡重轉體又可劃分為無平衡重轉單邊轉體和無平衡雙邊對稱與不對稱轉體。(見圖1)
在施工中需要采用哪種方法是根據橋位所在的地形而定的,并沒有萬能的施工方法,不管哪種方法,轉體的制作和設計師至關重要的,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平衡穩定在修建橋梁中使用轉體施工法的重中之重。有些橋梁就是依靠平衡重、利用本身的結構和扣鎖來維持聳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當前的經濟科技不斷地快速發展,橋梁轉體施工技術橋梁轉體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2 轉體施工發在鐵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前景
轉體施工法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是相當快的,而且我國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橋梁也比較多,但是之前一般都是再用這種方法建造公路橋,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用這種方法建造過一座鐵路橋,這難道就是多年以來人們所認為的轉體法不適用修建鐵路橋?筆者認為恰恰與其相反,正好覺得轉體法不僅僅能夠修建路橋,并且還能夠修建鐵路橋,下面是筆者從幾個方面所做的研究與探討。
2.1 轉體施工的優點
橋梁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結構合理、力學方面受力也相當明確、力學的性能也比傳統的要好。(2)在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少,施工過程簡單,安全性能高。(3)可支持快速的加工,在成本投入方面相比較傳統方法要少很多。在相同的條件下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施工法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要優于傳統施工法。(4)轉體施工法在高山、峽谷、水深、急流、新舊鐵路交匯時等環境下施工安全系數比傳統的要高。
2.2 材料的安全儲備方面
1985年8月1日交通部規定了新的規定,而且由改日開始實行,預應力鋼筋混泥土公路橋梁采用極限狀態的設計,這種設計原則荷載效應不利組合的設計值應該是要求要小于或等于結構抗力效應的設計值的。
這種結構抗力效應設計值又是由組成該結構的材料所決定的。在交通部的新公路的規定中所需要的是材料的強度,不管混泥土還是鋼,在規定上都一定要達到98%或者以上,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安全的問題,將材料的最大強度除以安全系數所得的值作為設計強度。用這個強度設計的結構往往比別的方法設計的強度結構要好很多很多,也更能發揮其作用,這是因為容許應力法是按彈性勻質體力學方法求結構中的應力,也就是說擋結構上的任何一點應力值都小于材料所容許的應力值才算安全。其實也就是把結構的安全可靠度建立在材料的使用強度上面。
3 結語
橋梁轉體施工法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技術,它不僅僅能夠在公路橋梁的修建上應用,還能在鐵路橋梁修建中使用,并且如果在這一領域使用時,有著極大的公路橋梁修建的經驗,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把這一技術應用到鐵路橋梁修建中去,但是根據上面的介紹,這種技術是適合我國鐵路橋梁的修建的。估計在不久的將來,轉體法得到改善之后,并且可以應用到我國的鐵路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 李拉普.跨越連續箱梁橋平面轉體施工技術[J].鐵道的標準設計,2009,8:55-57.
[2] 中國高速鐵路橋梁技術國際交流會論文集(上)[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3] 劉孝平.橋梁設計的極限狀態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7(8):56.endprint
摘 要:橋梁轉體施工法能夠在交匯其他鐵路的地方同時能夠確保安全的施工,也確保了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這一方法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夠為社會建設提供比較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筆者認為在國內的鐵路橋梁建設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本文介紹了轉體施工法的特點以及這種方法在我國鐵路橋梁施工上應用的可能性。
關鍵詞:轉體施工法 鐵路 應用趨勢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058-01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地發展,在基礎建設領域中的投資業大量的增加,尤其是在鐵路方面,表現的更為明顯,從而使得我國的高速鐵路事業迅猛的發展。往往新建的鐵路的建設都會與舊鐵路交匯,如果在施工中采用的是常規的方法,為了確保鐵路修建者的安全為主要目的,肯定要把舊鐵路上的車輛停止運行,但是這樣就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在這一情況下,因為轉體施工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本文分析了轉體施工法不僅能夠在橋梁上得到應用而且在鐵路橋的建設中也能夠很好的使用。
1 橋梁轉體法的簡介
橋梁轉體施工法是受開啟橋的啟發而被開發出來的一種很有發展潛力和使用價值的方法。最早使用這種方法的是50年代末意大利用豎轉法修建一座混泥土拱橋,隨后奧地利和東德又在此基礎上發現平轉法,并且應用它修建T型的鋼構橋和雙塔頂斜拉式橋。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從1977年用轉體施工法首次建成隧寧建設橋之后,陸陸續續采用這種方法建設了四十多座橋梁。當前,我國相關專家已經得出結論,這種方法不僅僅能夠建設橋梁,也可以在鐵路橋梁中得到很到的應用。
橋梁轉體施工的工序為:首先,在岸邊立架預制半跨橋梁上的結構,其次,借助上下轉軸偏心值產生的分力,使兩半跨橋梁上部結構向橋梁中心轉動,并且用繩子控制轉速,最后兩半跨橋就會就為合攏。橋梁轉體施工工藝的工作原理就類似與挖掘機鏟臂可以隨意旋轉一樣,在橋臺或橋墩上分別預制轉動軸心,以轉動軸心為界將橋梁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旋轉,下部分固定墩臺,并且可以跟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旋轉角度。
橋梁轉體施工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豎轉法;另外一種是平轉法,豎轉法對地形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實際應用方面不怎么廣泛,而平轉法對地形要求不高,在實際應用中,使用平轉法的比較多。據筆者所知,豎轉法在國外的話,只有德國和意大利應用豎轉法各建設了一座混泥土橋;我國豎轉法在1990年倍首次應用,隨后在1991年的時候建設了兩座長達60 m的橋,然后,在四川自貢市修建了團結渠大田口渡槽,修建的時候是先采用豎轉法后用平轉發兩者相結合完美的配合使用而建成的。總而言之,豎轉法的應用相比平轉法來說,應用的著實不廣發。
平轉法中又可細分為無平衡重轉體和有平衡重轉體。而無平衡重轉體又可劃分為無平衡重轉單邊轉體和無平衡雙邊對稱與不對稱轉體。(見圖1)
在施工中需要采用哪種方法是根據橋位所在的地形而定的,并沒有萬能的施工方法,不管哪種方法,轉體的制作和設計師至關重要的,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平衡穩定在修建橋梁中使用轉體施工法的重中之重。有些橋梁就是依靠平衡重、利用本身的結構和扣鎖來維持聳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當前的經濟科技不斷地快速發展,橋梁轉體施工技術橋梁轉體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2 轉體施工發在鐵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前景
轉體施工法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是相當快的,而且我國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橋梁也比較多,但是之前一般都是再用這種方法建造公路橋,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用這種方法建造過一座鐵路橋,這難道就是多年以來人們所認為的轉體法不適用修建鐵路橋?筆者認為恰恰與其相反,正好覺得轉體法不僅僅能夠修建路橋,并且還能夠修建鐵路橋,下面是筆者從幾個方面所做的研究與探討。
2.1 轉體施工的優點
橋梁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結構合理、力學方面受力也相當明確、力學的性能也比傳統的要好。(2)在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少,施工過程簡單,安全性能高。(3)可支持快速的加工,在成本投入方面相比較傳統方法要少很多。在相同的條件下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施工法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要優于傳統施工法。(4)轉體施工法在高山、峽谷、水深、急流、新舊鐵路交匯時等環境下施工安全系數比傳統的要高。
2.2 材料的安全儲備方面
1985年8月1日交通部規定了新的規定,而且由改日開始實行,預應力鋼筋混泥土公路橋梁采用極限狀態的設計,這種設計原則荷載效應不利組合的設計值應該是要求要小于或等于結構抗力效應的設計值的。
這種結構抗力效應設計值又是由組成該結構的材料所決定的。在交通部的新公路的規定中所需要的是材料的強度,不管混泥土還是鋼,在規定上都一定要達到98%或者以上,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安全的問題,將材料的最大強度除以安全系數所得的值作為設計強度。用這個強度設計的結構往往比別的方法設計的強度結構要好很多很多,也更能發揮其作用,這是因為容許應力法是按彈性勻質體力學方法求結構中的應力,也就是說擋結構上的任何一點應力值都小于材料所容許的應力值才算安全。其實也就是把結構的安全可靠度建立在材料的使用強度上面。
3 結語
橋梁轉體施工法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技術,它不僅僅能夠在公路橋梁的修建上應用,還能在鐵路橋梁修建中使用,并且如果在這一領域使用時,有著極大的公路橋梁修建的經驗,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把這一技術應用到鐵路橋梁修建中去,但是根據上面的介紹,這種技術是適合我國鐵路橋梁的修建的。估計在不久的將來,轉體法得到改善之后,并且可以應用到我國的鐵路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 李拉普.跨越連續箱梁橋平面轉體施工技術[J].鐵道的標準設計,2009,8:55-57.
[2] 中國高速鐵路橋梁技術國際交流會論文集(上)[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3] 劉孝平.橋梁設計的極限狀態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7(8):56.endprint
摘 要:橋梁轉體施工法能夠在交匯其他鐵路的地方同時能夠確保安全的施工,也確保了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這一方法有著獨特的優勢,能夠為社會建設提供比較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因此筆者認為在國內的鐵路橋梁建設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本文介紹了轉體施工法的特點以及這種方法在我國鐵路橋梁施工上應用的可能性。
關鍵詞:轉體施工法 鐵路 應用趨勢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058-01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經濟不斷地發展,在基礎建設領域中的投資業大量的增加,尤其是在鐵路方面,表現的更為明顯,從而使得我國的高速鐵路事業迅猛的發展。往往新建的鐵路的建設都會與舊鐵路交匯,如果在施工中采用的是常規的方法,為了確保鐵路修建者的安全為主要目的,肯定要把舊鐵路上的車輛停止運行,但是這樣就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在這一情況下,因為轉體施工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本文分析了轉體施工法不僅能夠在橋梁上得到應用而且在鐵路橋的建設中也能夠很好的使用。
1 橋梁轉體法的簡介
橋梁轉體施工法是受開啟橋的啟發而被開發出來的一種很有發展潛力和使用價值的方法。最早使用這種方法的是50年代末意大利用豎轉法修建一座混泥土拱橋,隨后奧地利和東德又在此基礎上發現平轉法,并且應用它修建T型的鋼構橋和雙塔頂斜拉式橋。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從1977年用轉體施工法首次建成隧寧建設橋之后,陸陸續續采用這種方法建設了四十多座橋梁。當前,我國相關專家已經得出結論,這種方法不僅僅能夠建設橋梁,也可以在鐵路橋梁中得到很到的應用。
橋梁轉體施工的工序為:首先,在岸邊立架預制半跨橋梁上的結構,其次,借助上下轉軸偏心值產生的分力,使兩半跨橋梁上部結構向橋梁中心轉動,并且用繩子控制轉速,最后兩半跨橋就會就為合攏。橋梁轉體施工工藝的工作原理就類似與挖掘機鏟臂可以隨意旋轉一樣,在橋臺或橋墩上分別預制轉動軸心,以轉動軸心為界將橋梁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分旋轉,下部分固定墩臺,并且可以跟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旋轉角度。
橋梁轉體施工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豎轉法;另外一種是平轉法,豎轉法對地形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實際應用方面不怎么廣泛,而平轉法對地形要求不高,在實際應用中,使用平轉法的比較多。據筆者所知,豎轉法在國外的話,只有德國和意大利應用豎轉法各建設了一座混泥土橋;我國豎轉法在1990年倍首次應用,隨后在1991年的時候建設了兩座長達60 m的橋,然后,在四川自貢市修建了團結渠大田口渡槽,修建的時候是先采用豎轉法后用平轉發兩者相結合完美的配合使用而建成的。總而言之,豎轉法的應用相比平轉法來說,應用的著實不廣發。
平轉法中又可細分為無平衡重轉體和有平衡重轉體。而無平衡重轉體又可劃分為無平衡重轉單邊轉體和無平衡雙邊對稱與不對稱轉體。(見圖1)
在施工中需要采用哪種方法是根據橋位所在的地形而定的,并沒有萬能的施工方法,不管哪種方法,轉體的制作和設計師至關重要的,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平衡穩定在修建橋梁中使用轉體施工法的重中之重。有些橋梁就是依靠平衡重、利用本身的結構和扣鎖來維持聳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當前的經濟科技不斷地快速發展,橋梁轉體施工技術橋梁轉體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2 轉體施工發在鐵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前景
轉體施工法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是相當快的,而且我國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橋梁也比較多,但是之前一般都是再用這種方法建造公路橋,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用這種方法建造過一座鐵路橋,這難道就是多年以來人們所認為的轉體法不適用修建鐵路橋?筆者認為恰恰與其相反,正好覺得轉體法不僅僅能夠修建路橋,并且還能夠修建鐵路橋,下面是筆者從幾個方面所做的研究與探討。
2.1 轉體施工的優點
橋梁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幾點優勢:(1)結構合理、力學方面受力也相當明確、力學的性能也比傳統的要好。(2)在施工過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少,施工過程簡單,安全性能高。(3)可支持快速的加工,在成本投入方面相比較傳統方法要少很多。在相同的條件下轉體施工法相比傳統施工法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要優于傳統施工法。(4)轉體施工法在高山、峽谷、水深、急流、新舊鐵路交匯時等環境下施工安全系數比傳統的要高。
2.2 材料的安全儲備方面
1985年8月1日交通部規定了新的規定,而且由改日開始實行,預應力鋼筋混泥土公路橋梁采用極限狀態的設計,這種設計原則荷載效應不利組合的設計值應該是要求要小于或等于結構抗力效應的設計值的。
這種結構抗力效應設計值又是由組成該結構的材料所決定的。在交通部的新公路的規定中所需要的是材料的強度,不管混泥土還是鋼,在規定上都一定要達到98%或者以上,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安全的問題,將材料的最大強度除以安全系數所得的值作為設計強度。用這個強度設計的結構往往比別的方法設計的強度結構要好很多很多,也更能發揮其作用,這是因為容許應力法是按彈性勻質體力學方法求結構中的應力,也就是說擋結構上的任何一點應力值都小于材料所容許的應力值才算安全。其實也就是把結構的安全可靠度建立在材料的使用強度上面。
3 結語
橋梁轉體施工法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技術,它不僅僅能夠在公路橋梁的修建上應用,還能在鐵路橋梁修建中使用,并且如果在這一領域使用時,有著極大的公路橋梁修建的經驗,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把這一技術應用到鐵路橋梁修建中去,但是根據上面的介紹,這種技術是適合我國鐵路橋梁的修建的。估計在不久的將來,轉體法得到改善之后,并且可以應用到我國的鐵路建設中去。
參考文獻
[1] 李拉普.跨越連續箱梁橋平面轉體施工技術[J].鐵道的標準設計,2009,8:55-57.
[2] 中國高速鐵路橋梁技術國際交流會論文集(上)[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3] 劉孝平.橋梁設計的極限狀態理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7(8):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