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菊++宋星月
摘 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可以通過深入調研論證確定其專業的培養目標,通過分析其相應企業典型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點,構建其專業課程體系。通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及改革創新的考核方式,完善實訓實習基地,建立完善的實踐技能保障體系,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來實現其培養目標。
關鍵詞:高職電子商務專業 目標崗位群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63-02
1 深入調研與論證,確定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目標
根據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就業數據和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斯(MyCOS)向社會發布的中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報告,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約70%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大部分與他們所學專業都不對口,然而,根據互聯網報告,現在電子商務形式一篇大好,我國2011年網上交易達到5.88萬億元,其中中小企業交易額3.21萬億元,到2012年。網上交易額突破8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31.7%,由此可以看出,電子商務人才是缺乏的,需求量是持續增加的。預計到2015年,80%以上傳統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因此有些專家預測我國電子商務人才未來10年缺口約200多萬人。由此可以看出,造成上述矛盾現象的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高職院校沒有根據企業的崗位需要的關鍵職業能力培養學生,而且在培養過程中也沒有形成崗位的專業技術和業務特長。
因此我們把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根據技能型的素質、能力要求,從企業的崗位群出發,優化專業的課程體系、深入進行教學改革,確定培養目標:(1)知識目標。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必須熟練運用辦公室軟件操作、具有計算機和Internet技術的應用與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時具有電子商務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和評價技術以及電子商務網站維護能力。(2)能力目標。要根據企業崗位群對學生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說和寫的交流能力以及學生工作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強化網絡營銷、網站維護、運營管理、電子商務公關與營銷策劃等技能。(3)素質目標。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素質教育的內涵,圍繞專業技能、人際交往和道德觀念技能,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人格,完善創新品質,使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養。
2 根據崗位群分析確定課程體系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開設于2001年至今已有10屆畢業生。通過對本專業畢業生跟蹤調研統計,同時,對電子商務企業人才崗位需求、企業應用以及行業發展等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了電子商務職業崗位群主要有B(Business,商務)和T(Technology,技術)兩種。其中B系列崗位主要包括:網絡貿易專員、網絡營銷專員、外貿電子商務專員、電子商務客服專員、電子商務物流專員、電子商務網站策劃專員、互聯網產品策劃專員、網絡促銷策劃專員、網站編輯專員等,T系列崗位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專員、網頁設計與制作專員、電子商務軟件開發專員、電子商務網站運營與維護專員等。根據B、T這二個電子商務職業崗位群所覆蓋的崗位能力進行深入研究,為了適應這樣的就業崗位(群)需求變化,綜合考慮學生基本素質、職業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體現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我們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幾次調整,具體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刪減了原來和國際貿易相關的課程,增加了網頁制作、電子商務網站開發、電子商務實踐、淘寶基礎等課程,適當增加頂崗實習和專業實習時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接觸社會和實際工作的機會,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以項目為基本結構,一是基于電子商務職業崗位群,重組課程和教學內容,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以技能訓練為主線的項目課程體系。二是基于電子商務崗位能力需求,整合開發電子商務專業課程,以電子商務企業實際工作任務要求設置課程。三是基于電子商務崗位工作過程,構建核心課程。
3 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
根據企業崗位群制定了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相對應其教學模式也要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一定意義來說是對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它要求以做為主,做是教的基礎和目的,也是學的出發點,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工作,不僅要把工作做好,還要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創新,把工作做到更好、更精。在以崗位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學教”是不分先后順序、相互融合、一邊教一邊做一邊學一邊創新的過程,在做時,先做簡單的項目,再做難的項目,把復雜的項目先分解為單個項目,采取先簡單再綜合的循序漸進方式進行設計教學過程在教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掌握能力。以崗位工作過程的真實項目的驅動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和個性,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等,學生在做和學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專業需要的相關技能,形成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與此同時必須要注重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培養。
比如在《網絡營銷》的授課過程中,可以采取“課堂理論教學—課堂模擬教學—課堂模擬訓練(任務驅動、案例分析)—企業培訓—企業崗位實踐—再到課堂理論總結”的理論與實踐、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理論—實踐—理論”的授課模式,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5]。
4 改革傳統考試方式,創新專業考核體系和評價體系
根據企業崗位群必需的關鍵職業能力為基準的要求改革傳統的以期末考試為主教學評價體系,設計一套能綜合評價學生能力的考核標準,以此來全面評價實訓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效果,并將之作為確定課程設置、專業計劃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參考。endprint
目前,在“素質教育”的理念的指導下[6、7],很多職業院校對學生課程評價采取“結構成績制”。比如對《電子商務實踐》課程的評價:考勤10%,上課測評20%,企業評價30%,平時表現20%,期末測驗20%。在這些評價中,企業評價主要是學生在真實項目實訓過程中幫助企業制定網絡營銷策劃書或者網站優化時企業對學生作品的評價;課堂測評指學生在上課時的表現;平時表現體現在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如何和客戶溝通,所做的策劃書是否通過充分調研,是否符合客戶要求等各個方面;考勤主要體現在學生遲到早退現象,促使學生在校期間養成準時的時間觀念;通過最期末測驗是對學生平時上課所學理論知識考察,而且最測驗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試卷考試,也可以直接上機考試,還可以交作業的形式。通過這個評價體系,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習態度,在方法上也由原來的老師講授為主變為學生自己去為了某一個項目而主動去查資料學習。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5 建立全真與模擬相結合的實習實訓基地,完善實訓教學保障體系
根據企業崗位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所要求的實訓基地不只是簡單的實踐教學場所,更應該是體現企業真實業務流程,在一定范圍內實現全真與模擬相結合的“教、學、做”一體的產學結合基地,我院在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中,利用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企業專家和學生的人力資源,堅持“校企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方式,完善實訓教學保障體系。
(1)學校現在已經建成國家專項財政支持的電子商務物流實訓室。擁有與金蝶公司共建的ERP實驗室。(2)與賽斯特公司建立了商務電子化下的商貿綜合實訓室,并共同開發了商貿綜合實訓軟件平臺。(3)建立了模擬公司,以五愛市場和南塔鞋城部分商家為背景的模擬公司,開展應用性、實戰性課堂教學。(4)根據“校企深度合作”的辦學思路,2012年1月初,學院已與沈陽渾南電子商務產業園、五愛購等本土電子商務型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實現“校中企、企中校”。
基于目標崗位群的電子商務專業“全真”實訓教學體系的改革是遼寧金融職業技術學院依據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依據高職院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提出的一個項目。它既不是只注重理論教學的本科院校的教學體系,也不是只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中職教學體系,而是一種適合高職院校的特色的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
[2] 《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教高[2009]3號)[Z].
[3] 劉秀榮.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思考[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5(8).
[4] 張蕾.基于國際比較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4).
[5] 羅春科.淺談《導游業務》課程“零距離”教學模式[J].職業教育研究,2008(2).
[6] 王妙.高職課程“實踐型教學”改革探索[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6(2):48-52.
[7] 劉守義.通過比較看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特點[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