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Web2.0的特點,在分析高等工科院校實驗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轉變觀念、完善管理體制、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和加強校企合作模式幾個方面探討了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實驗教學 教學改革 Web2.0環境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93-02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階段應重點擴大對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規模。這要求學生掌握熟練的技術實踐技能,同時為了適應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現狀,在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創新網絡實踐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并自主學習成為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和方向。
1 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廣西科技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地方高校,實驗室的建設和實驗教學的改革是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和知識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適時改革。
1.1 原有問題分析
(1)實驗教學環節不受重視。
在學校的教學安排中,實驗課大多依附于理論課而開設,實驗課時所占比例小,課程的授課教師同時也擔任實驗指導任務,在學校的各項政策和激勵制度向理論教學傾斜的背景下,教師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遠沒有理論課高,間接影響學生形成重理論、輕實驗的學習態度,導致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缺乏有效的實踐應用能力的鍛煉。同時,從實驗課的開設、實驗指導書的編寫、實驗項目的審核、實驗過程的管理到實驗課程質量的控制都沒有形成一個嚴謹規范的體系,實驗教學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2)管理體制有待改進。
在學校的組織結構上,實驗室屬于各二級學院的下屬部門,分散式的管理使得各學院實驗室的橫向聯系受到制約,資源不能共享,容易形成重復建設,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體現在實驗教學上,既不利于跨學科、邊緣學科專業綜合性實驗的開設,也不利于各實驗室教學任務的均衡分配。再者,目前教務處只負責理論課時的安排,實驗課需由教師在開課前自行與各實驗室聯系實驗時間及地點,在資源有限、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教師從個人角度出發搶占有利的實驗時間,導致其它實驗課安排不下或不合理的現象時有發生,每個學期初協調學生、教師、實驗室三方來排課的任務都很繁重。
1.2 Web2.0環境下產生的新問題
(1)缺乏有效的知識交流共享平臺。
大學的主要責任是分享并傳播知識,隨著Web2.0全新網絡交互方式的廣泛應用,它強大的知識共享與管理能力對高校的知識傳播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學校的實驗教學不論是基礎課的教師演示、學生驗證方式,或是專業課的命題式綜合設計方式,都是以個體或小組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或體會只能在本班級、本課程和參與實驗的師生間小范圍的討論和交流,實驗結束后積累的經驗和領悟的知識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共享平臺,不利于后繼實驗課程的跟進和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出現學過即忘現象的概率大,低年級學生也無從參考高年級生的實驗心得和筆記,個體的內在化知識無法在大范圍的師生間傳播和共享,不利于師生協同創新思維的培養。
(2)學生對實驗實踐類課程的期望增加。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學校毛入學率的提高帶來了嚴峻的就業問題,面對就業壓力,學生比以往更希望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增強和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在Web2.0內容更豐富、參與更廣泛、強調交流互動的去中心化環境下,學生的視野不斷拓寬并樂于表達個人看法,他們不再滿足于刻板脫節的實驗教學內容,期望能夠接受到符合企業崗位能力的系統實訓,因而對實驗實踐類課程的期望不斷增加。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實驗內容更新緩慢,實驗指導教師極少有機會深入高新企業的現場去交流技術的最新應用和變革,缺乏對新理論和新成果的快速應用機制,學生、教師及企業間缺少及時通暢的信息溝通渠道,導致開設的實驗項目無法體現當前各專業的實際應用,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期望。
2 實驗教學改革的建議
為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向桂中區域提供人才支持與智力支撐,學校緊密結合廣西及柳州產業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針對前述的問題并結合當前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學校今后開展實驗教學改革的建議。
2.1 確立實驗教學的獨立地位
建立一個高效完備的實驗教學體系首先需要確立實驗教學的獨立地位,即把操作性強的課程實驗獨立設課,或把幾門具有較強知識關聯的課程實驗從理論課中分離出來,重新整合為一門獨立開設的實驗課程。如工業工程專業在同一學期內開設的生產計劃與控制、生產與運作管理、質量工程、物流工程各有6個實驗學時,每門課只能開設2~3個簡單的實驗項目,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若把這些有關聯的零散實驗學時整合為一門獨立開設的24個學時的實驗課程,具有獨立的學分并單獨考核,在師生的雙重重視下,學生才能認真地在完整、連續、系統的實驗教學中接受全面的專業技能訓練。其次,對于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的開設需要由授課教師提出開課申請并提交實驗大綱和指導書;課程管理單位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審批;最后由教務處認證歸檔并考察實驗教學的效果,以嚴格的把關來保證所開設出的每個綜合或設計類實驗項目的質量。
2.2 完善實驗教學管理體制
校內實驗室的管理應打破學院間的界限,建立公共基礎實驗中心,由學校統一管理,用于安排各學院的公共基礎實驗課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C語言、大學物理實驗等。專業實驗室則由各學院的專職實驗教師管理。目前,千兆校園網已覆蓋校區內所有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學校有基礎建立一個校級的公共實驗管理平臺來實現實驗信息的公開、實驗排課的自動化、實驗項目的網絡選修等多種優化管理功能。同時,通過整合各學院專業實驗室的服務器、存儲空間和實驗資源,借助云計算技術可以建設校內人文社科類及理工類專業的兩大實驗云教育平臺,最大限度的優化配置和共享全校的實驗資源,給師生提供全面的個性化和信息化的實驗教學服務。endprint
2.3 建立一體化的知識協同創新平臺
將Web2.0的協同創新理念引入實驗的輔助教學中,改革缺乏實驗持續學習環境和知識共享平臺的現狀。通過采用基于Web2.0的技術建立一體化的知識協同創新平臺,打破課程和年級的限制,以實驗項目為單位,當前學期正在進行實驗教學的師生為創作的主體,在平臺上完成實驗項目的知識要點、實驗步驟、經驗心得等內容的師生協同共建,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院系的師生通過平臺自由地對實驗項目內容進行評論、更新和優化,或分享個人實驗過程的得失和領悟。網絡交互式的廣泛討論可以活躍師生的思維,推進學生科研團隊的形成,并促進實驗新理念和新方法的產生;而參與實驗內容編輯和討論的過程同時也是構建和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過程。經過多個學期歷屆學生的協同建設,協同平臺將會推動學校實驗教學體系的整體創新與發展。
2.4 強化“校企合作”的實驗教學模式
強化“校企合作”的實驗教學模式需要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校企雙方共建長效穩定的校外專業教學實驗室和實習基地,讓學生盡早地參與到企業項目中。在Web2.0環境下,校企互動合作的形式還可以延伸到跨時空的互聯網交流上:通過校企雙方共建共用的互動學習平臺,校方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和最新技術的應用狀況,以此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教師能夠在平臺上與企業一線技術員工分享技術應用心得和學術觀點,并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制訂實驗項目;學生可以獲取企業的經典案例來印證所學知識,通過熟悉或參加企業技能大賽來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學校、企業和網絡三方各有側重并互有聯系的復合環境下能夠全面培養和加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3 結語
實驗教學在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Web2.0技術和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為實驗教學的改革開辟了新的思路。大學生是善用網絡的群體,如何利用Web2.0平臺保持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持續關注和主動學習的興趣是今后學校實施實驗教改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戶網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2010-07-29.
[2] 羅昭霞.構建高校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探討[J].活力,2006(9):136-137.
[3] 陳宏揚.基于WEB2.0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學習平臺框架與模式的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2(4):26-29.
[4] 周瑜,田會峰.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5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