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萍
當前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取得較大發展,河南作為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省份之一在利用外來投資發展當地經濟過程中取得了巨大效益。外來資本大量流入,緩解了河南省經濟發展進程中的資本短缺,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從而使河南經濟走上了工業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三位一體發展的道路。
外來投資對于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國內外學者有代表性表述如下:Blomstrom[1]依據1960-1995年的數據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進行了研究,認為發達國家的FDI流入量與人均GDP增長之間存在顯著關系,并認為增長與投資率與FDI的關系為高增長導致高的后續投資率。Balasubramanyam(1996)[2]認為一國經濟增長可以吸引FDI,且東道國具有一種充分吸引先進技術的能力時,FDI才對經濟增長發生積極作用。Mody和Wang(1997)[3]通過對中國的有關情況的研究,證實了FDI與教育的相互作用。王志樂(1999)[4]則分析了FDI對中國經濟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FDI大量涌入,有效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繁榮;另一方面,FDI又使得中國企業普遍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過度依賴外部技術。任永菊(2003)[5]根據中國1983-2002年的相關數據,在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基礎上檢驗外國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表明FDI與東道國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楊艷紅(2005)[6]運用OLS結果表明,我國每年FDI流量相對于其當年經濟規模的比例每增加l%,相應的GDP就將增加0.216%。陳紹雄(2006)[7]選取1983-2002年之間的數據進行分析,對主要的7個數據指標進行一元線性回歸,發現外國直接投資的盲目性導致外資企業對國內某些行業的壟斷,國內的某些行業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較弱,形成了嚴重的技術依賴,并影響外匯儲備。但針對河南省外來投資的現狀及對本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國內學者論述較少,本文就此方面作一些探索。
隨著河南省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河南省外來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經濟主體進入中原,參與和服務于河南經濟。
(一)河南省外來投資的規模
河南省外來投資,包括外商直接投資(FDI)和省外境內投資兩大組成部分。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河南省外來投資的總量在逐年增加,從最初出現外商直接投資的1985年的1659.18萬元,1993年的 197043.11萬元,到 2012年的57976294.70萬元。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河南省外來投資的總量成倍增加,增長速度飛快,隨后就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圖1河南省外來投資環比增長率變化趨勢圖
根據圖1可以看到河南省外來投資歷年環比增長率從1985年到2012年間總量是在增長,期間增長率出現兩個頂點即1988年和2007年,1998年到2001年間出現了3年的負增長;從1995至2005年這十年增幅較平穩;從2008至2012年,外來投資依然保持著比較高的增長,增長幅度也相對穩定,并且這一時期出現較大規模投資基數。
(二)承接外來投資的分布
1.FDI的分布。從前面統計數據來看,河南省外來投資經歷了投資規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投資領域從點到面,投資形式從單一到多元的發展,形成了多無化的投資格局。下圖為外商直接投資占外來投資比重,由于1985年至2006年外來國內直接投資數據缺失,只統計2007年至2012年FDI占外來投資總量比重。

圖2外商直接投資占外來投資比重柱狀圖
根據圖2可以看到2007年到2012年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資占外來投資總額的百分比經歷了先降后漲又降的一個過程。2007年、2008年、2009年占比在不斷下降;到2010年占比開始回升,并超過2007年,2011年在2010年基礎上繼續上升,2012年略有下降,為13.30%。不難看出,各年占比相對平穩,差距不是很大。
2.河南省外來投資的另外一個來源就是國內外來投資,主要是來自于國內其他地區(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產業轉移是指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由于資源供給、市場需求或競爭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一般從發達地區向發展中區域轉移,是產業在空間上移動的現象。國內產業轉移目前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由于沿海地區地理優勢、低廉的資源優勢(廉價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以及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措施,從20世紀80年代就承接了國外轉移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形成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帶。二是目前國內經濟發展較快區域比如長三角和珠三角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形成了依托高新技術為基礎的高精端產業。相對一些傳統的產業由于受資源約束,競爭優勢已不存在,需向內地轉移。這樣就為河南省提供了承接國內產業轉移的時機。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項目支持,吸引了大批省外資本來河南投資,從而也促進了河南產業升級換代,促進了河南經濟發展。
(一)外來投資對河南省經濟發展的正效應
假設Y為年度國民收入,I為當年度新增投資,m為資金產出比率,即每單位投資的增長所引致的國民收入增長比率,n表示非技術因素系數[8]。外來投資對經濟引致增長量可表示為:
△y=m·I+n·Y
△y為經濟增量,m·I表示由新增投資引致的經濟增量,n·Y表示非技術因素引致的經濟增量
△y/Y=m·I/Y+n → g=m·R+n
其中g為經濟增長率,R表示投資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資金產出系數m、非技術因素系數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外來投資總量與國民收入增長保持同步增長。即外來投資總量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二)外來投資存在的問題
1.外來投資規模較小。根據前面提供資料看,河南省外來投資規模從1985年至2012年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在2007年后達到飛速發展,到2012年外來投資總額達到7976294.70萬元。但河南省作為一個中部重要省份與其它省份相比,外來投資總體規模較小。比如江西省2001年實際利用外資已達309.333萬美元,遼寧省在2000年,實際利用外資更是已達3380400萬元。
2.產業結構失衡。從歷年《河南省統計年鑒》提供數據表明,歷年間河南省外來投資產業分布都是制造業一支獨大,年均投資額264397億元,尤其是2007年后開始快速增長,遠遠超出其他產業,2012年達到673425億元,其次是房地產業,電力、建筑業、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2012年投資額為99831億元 ;再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2012年投資額為58535億元,批發和零售業2012年為49750億元,農、林、牧、漁業2012年投資額為41573億元;而信息類產業、金融、教育、文化、衛生等產業極低,最高的制造業與最低的衛生業投資能相差580多倍,可見產業間差異之大。
3.引進外資存在技術依賴問題。在河南省以合資方式引進的外資中,硬件技術的引進占絕大比重,如偏重于成套機器設備進口,而技術許可、管理經驗、研發能力以及技術咨詢服務等軟件技術引進的不多,在技術引進方面未能及時消化和吸收,造成利用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情況嚴重,河南企業對外來投資方存在技術依賴情況。同時,FDI通過大規模資金、技術投資形成的競爭優勢易導致市場壟斷[9]。
4.引資方式單一,外商直接投資比例大,間接投資比例小。河南省外來投資的項目多是采用直接投資形式,如通過獨資注冊設立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通過收購兼并當地企業控制企業經營管理權,或設立享有完全控股的子公司,或與當地進行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等,而外商通過購買當地企業資本證券來融資獲利間接投資形式較小,河南當地上市公司融通外資比例少,走出國門到海外資本市場籌資更少,同時為河南實體經濟提供中長期貸款外商較少。
(三)外來投資的負效應
外來投資的負效應主要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河南作為農業大省有著豐富的良田和耕地,某些地區在開發引資的時候,侵占大量耕地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在引進外來投資過程中只追求引進資金的數量,不注意項目的質量,使很多高污染的行業進入河南,如化工、紡織、化學制品、IT產品制造及廢棄物遺棄等,都不同程度地污染當地生態環境。
(一)擴大外來投資規模,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河南作為人口第一大省,農業大省和重要的工業經濟大省,其對外開放力度及引資規模遠遠不如周邊省份,更趕不上東南沿海地區,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質量,關系到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所以結合河南實際,應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擴大開放領域,加大引資力度。具體來講,減少外資準入限制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對列入國家《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屬于河南省優勢產業的外商投資項目,優先安排上馬[10];拓寬吸引外資的渠道和領域,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促進體制和機制創新;打破壟斷行業對外資進入的限制,以合資合作等形式參與投資;河南地方政府應轉變職能,減少對引進項目的行政審批程序,發揮中介服務職能;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增加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加強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引資,發揮區域優勢。
(二)優化外來投資產業結構,擴大投資開放的領域。結合河南經濟發展實際需要限制低端制造業引進規模,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和新材料以及節能環保產業;在服務領域鼓勵外商投向金融、物流、健康、教育、旅游、醫療、咨詢服務、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在農業領域鼓勵外商投向農產品精深加工、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產業。
(三)加大外商間接投資比例。鼓勵河南省內上市公司積極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實行股權投資實現資源優化及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益;鼓勵企業境外上市,充分利用境外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改善金融投資環境,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到河南設立分支機構,為河南經濟提供融資服務業務,提高河南金融業融資服務水平;利用BOT、創業投資(或稱風險投資)、租賃融資等投資方式服務河南經濟。
(四)利用FDI技術溢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外商投資服務外包產業,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鼓勵跨國公司采用非獨資形式在豫進行R&D投資;加強產業配套、提高產業集聚能力,利用產業集群效應來加大技術溢出效應;鼓勵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加強研發合作和技術交流;加強產、學、研結合,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鏈。通過以上途徑來提升河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從而使河南經濟自主創新能力上一個新臺階。
(五)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建設是衡量一個地區思想解放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主要體現在建立完善和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嚴格控制企業排污,營造良好自然環境吸引外資;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主要體現在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維護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打造服務型政府,改進政府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為企業服務效率。建立良好的人才環境,創建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機制。提高社會文化、教育環境,樹立“以人為本”、終身教育的理念。
[1]Blomstrom Convergeneein M.afid Development[J],Paris,E..Multinational Mexieo[J],Oxford University Corporations and Produetivity Press,1994.
[2]Balasubramanyam,VN.,SaPsford,D.Foreign Diree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Countries[J].The Eeonomie Jooal,1996,Vol.IO6,PP.92一105.
[3]Mody,A.,&wang,F.Y (1997).Explaining industrial gowthineoastal China:eeonomiere forms and what else?[J]World Bank Eeonomie Review,11,293-325.
[4]王志樂.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與企業改革〔J〕.中外管理導報,1999,(3):18—20.
[5]任永菊.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3,(5):113—120.
[6]楊艷紅.外貿政策、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經濟增長〔J〕.世界經濟研究,2005,(11):11—15.
[7]陳紹雄.FDI對中國經濟發展作用的經濟學分析〔J〕.市場論壇,2006,(1):19—21.
[8]李政.外來投資對徐州社會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文化、社會環境與社會保障的分析 [D].南京:河海大學商學院,2007.6.
[9]屈明穎.對 FDI及其優惠政策的反思[J].經濟問題,2006,(1):11-13.
[10]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實施意見(豫政[2010]55號)[Z].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