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林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 401121)

試驗中選定某機場快速路行車道上面層(X-1,X-2,X-3,X-4)、路肩上面層(LJ)的回收材料,篩分的級配分計篩余以及相應變異系數分布見圖1。
為有效減少道路路面回收材料(RAP)的變異性,RAP在銑刨、運輸、二次破碎、堆放等過程中應采取保護措施。例如,不同層位的路面材料應該分層銑刨避免混雜,不同路段的材料應分開堆放,對粘結成團的大粒徑RAP應該二次破碎篩分,料堆時應避免過高等。RAP的集料級配的變異影響混合料配合比的穩定性,進而影響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實際規模化生產中,由于環境、交通的差異,不同道路上的RAP集料級配不同,即使同一條道路的不同車道、不同位置或層位處,其級配也有差異。RAP經過銑刨、堆積、結團等過程后加劇了這種差異性。在生產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對舊集料的級配展開檢測和質量控制。為直觀反映級配各檔料之間的變異性大小,采用分計篩余為研究對象:

圖1 RAP中集料分計篩余及變異系數分布
從圖1中看出,抽提集料主要分布在0.6 mm~9.5 mm區間。即使對于同一道路的上面層材料,不同斷面的集料級配仍然出現明顯的差異。從變異情況看,4.75 mm以上的集料顆粒變異性較大,13.2 mm檔變異系數達到58.1%。此外在小于0.3 mm的幾檔料中,變異性呈現增加趨勢,在小于0.075 mm的篩底變異系數達到了26.4%。9.5 mm以上檔集料的比例較低,分布的隨機性易導致高變異性。對于小于0.075 mm檔,集料比例和變異性均較大。定義分計篩余變異系數權重因子:

其中,λv,i為該檔篩分計篩余變異系數占各檔變異系數總和的權重因子。計算各篩孔的分計篩余變異系數權重因子見圖2。

圖2 分計篩余變異系數權重因子分布圖
篩底小于0.075 mm變異系數權重比例達到了17.89%,比其他篩孔高得多,說明篩底集料對集料的總體變異性貢獻最大。上面分析得到,9.5 mm以上的集料因含量偏低而易引起變異系數偏大,在實際生產中應該保證粗料的“投料”穩定性和摻量準確性。4.75 mm以下的細料中,小于0.075 mm的集料貢獻了主要的變異性,應該加強對該檔料的檢測,防止變異性過大引起實際配合比波動過大等異常現象產生。
《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認為“廠拌熱再生料倉內的回收瀝青路面材料含水率不應大于3%”[2]。為降低RAP含水率,建議從其源頭各個環節采取措施,如銑刨時應避開降雨和潮濕季節,室內堆積時應遮雨并保持通風等。室內試驗表明,RAP含水率偏大,加熱成本增加,不利于RAP的分散,影響再生混合料的性能。RAP含水率過大時,需要更多的時間、油耗將水分消除。而當工藝流程固定時,RAP在第二烘干筒時間恒定,RAP含水率過大,其內部水分無法充分排除。表1是不同時段檢測的實驗室樣品RAP粗、細料含水率的對比情況。實驗室前兩種夏季采集的RAP總體含水率處于較低水平,其中細料含水率仍較粗料明顯偏大,而秋季采集的RAP細料的含水率超過了3%。
由于水的比熱及蒸發熱較大,水的存在對再生混合料的出料溫度有明顯影響。室內試驗設計了五種RAP的不同摻量(0%,20%,30%,40%,50%),在RAP含水率增加1%情況下,觀察再生混合料出料溫度變化情況。RAP水分的存在明顯降低再生混合料的出料溫度,且隨著RAP摻配比例增加(實際含水總量越大),混合料出料溫度降低越多(見圖3)。實際生產中,若控制再生混合料的出料溫度不至于降低過多,需要延長RAP的預熱時間或提高RAP預熱溫度,都增加了生產能耗成本。

表1 粗細料含水率對比

圖3 再生混合料出料溫度降低情況
為進一步研究RAP不同含水率下對再生混合料的影響,試驗中對含水率數值采用定量控制的方法。試驗中向預熱烘干后RAP(料源1)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充分攪拌后與新集料、新瀝青等混合。測試再生混合料的劈裂強度以及殘留強度值,如表2所示。

表2 混合料劈裂強度及殘留穩定度試驗
RAP含水率的變動與再生混合料的劈裂強度、殘留穩定度存在負相關性。后者隨前者增大而總體趨于下降,尤其當含水率達到1.5%及3%時,下降幅度更加明顯。RAP中水分含量較大時,內部水分無法完全消除,預熱不充分,瀝青—集料界面的粘結力下降。RAP顆粒團無法充分分散,與新集料、新瀝青拌合不均勻,在荷載作用下易出現應力集中,劈裂強度下降。
在生產中,建議投料前的RAP含水率不高于1.5%。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不利于降低含水率的環境下,含水率不宜高于2%。
《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中對砂當量有SE>55的技術要求[2]。盡管如此,國內在進行廠拌熱再生的生產中,對砂當量指標測試很少。相關的文獻未對RAP的污染性問題做更多研究。集料具備良好的潔凈性和表面粘附性,是保證混合料良好的路用性能重要的條件之一[3]。RAP材料在再生利用前已經有過多年的使用,塵土的裹附、泥水的滲透等,使得RAP的潔凈性處于較低的水平。添加一定比例的回收舊料,尤其是在較高摻配比例下,RAP的污染對集料的潔凈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而影響再生混合料的水穩定性、低溫性能等。試驗采用添加25%比例的RAP,中面層AC-20典型級配進行相關試驗。采用泥土(塑性指數IP=13,粉質黏土)置換同等質量比例的礦粉的方法。測試細集料的砂當量指標SE及再生混合料的凍融劈裂殘留強度TSR,如表3所示。

表3 內摻泥土后砂當量及凍融劈裂試驗
SE與內摻泥土比例,凍融劈裂殘留強度TSR與砂當量SE之間的關系如圖4和圖5所示。

圖4 砂當量與內摻泥土比例關系圖(25%RAP)

圖5 TSR與SE關系圖(25%RAP)
從圖4可以看出,砂當量指標與內摻泥土比例呈現很好的負線性相關性,泥土摻量增加,細料潔凈性降低,SE值隨之下降。
建立再生混合料凍融劈裂殘留強度TSR與砂當量SE之間的關系(見圖5),TSR隨SE增加而增大,SE對TSR有著明顯的影響。需指出的是,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技術規范》中SE>55的要求,曲線上對應的TSR>0.67,并不能滿足最低值70%(分區2>70%,分區1>75%)的要求。故再生技術規范中對SE>55的規定偏于寬松,很可能導致RAP滿足砂當量要求時,再生混合料的TSR不滿足要求。通過多次試驗,建議將RAP細料的砂當量指標提高到SE>60。
研究瀝青路面回收料RAP的關鍵性能參數。對RAP中礦料級配變異性分析發現,4.75 mm以下的細料中,小于0.075 mm的集料貢獻了主要的變異性,應該加強對該檔料的檢測,防止變異性過大。RAP含水率過大對再生混合料的水穩定性、強度等產生不利影響,建議RAP含水率一般不超過1.5%,不利季節環境下不超過2.0%。RAP的砂當量指標較好反映其潔凈程度,建議SE>60。
[1]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S].
[2]JTG F41-2008,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S].
[3]洪 慶,嚴 軍,黃 彭.瀝青與集料的黏附性及其評價方法[J].華東公路,2003,144(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