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議會制是西方民主的傳統,但德國的現代議會制度直到魏瑪共和國時期才得到初步建立。當今德國的議會制度與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議會制度雖一脈相承,卻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其失敗的經驗教訓。兩者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兩院制及其組成,議會與政黨關系,議會與總統關系。
[關鍵詞]德國;議會制度;經驗教訓
一、引言
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德國實行議會制度的歷史不長,實行現代意義上的西方民主議會制度的時間則更短。如果要說德國真正的議會制度則誕生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只可惜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議會制度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只維持了短短14年就被希特勒以法西斯專制政體所顛覆。二戰中,德國戰敗,被分區占領。1949年德國《基本法》在西占區獲得通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則隨之成立。西德建立后,德國新的議會制度被建立起來了。1990年兩德統一,東德并入西德,西德建立之初設立的議會制度也就一直沿用至今,期間雖略有改革,卻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如果回首1949年西德議會制度的建立,并考察一下當今德國議會制度的特點,我們不難發現當今德國議會制度同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議會制度的淵源。可以很明確地說,當今德國的議會制度一方面繼承了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議會制傳統,另一方面又深刻吸取了魏瑪共和國時期議會制的失敗教訓。打個比方說,當今的德國議會制度并非是“新破殼之鳳”,而是“涅槃之鳳”。本文將從當今德國議會制度及魏瑪共和國時期議會制度的特點出發,淺議當今德國議會制度同魏瑪共和國時期議會制度的淵源。
二、兩院制傳統及其組成方式
在德國的議會制度實行過程中,德國實行的一直都是兩院制。在德意志帝國時期,議會由上院——帝國議會(Reichstag)和下院——聯邦參議院(Bundesrat)組成。魏瑪共和國的議會也由聯邦國會(Reichstag)和聯邦參議院(Reichsrat)兩部分組成。當今的德國議會制度繼承了兩院制的傳統,議會由代表國民意愿的聯邦議院(Bundestag)和代表各聯邦州利益的聯邦參議院(Bundesrat)組成。德國的這一兩院制傳統與德國的國情密不可分,1871年德國統一之前,德意志土地上長期小邦林立。1871年統一至今,德國實行的也都是聯邦制。德國的聯邦制傳統在德國議會制度上的體現就是聯邦參議院。
雖然當今德國的議會制度繼承了兩院制的傳統,但在兩院的選舉和組成上,其與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兩院有著很大的差異。魏瑪共和國時期,國民議會的議員由選民依照比例選舉制(選區中每6萬選民選舉一名議員,選區中有多少個當選基數就分配多少個議席。)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聯邦參議院由各邦政府委派的代表組成(每個州派遣的代表人數和各州的人口數相關:每州至少擁有一個代表,對于大州,每70萬人口可得1個代表名額,但任何一個州的代表名額不能超過總代表名額數的40%。)。德國當前的聯邦議院的議員也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但實行“個性化的比例選舉制”(根據這一制度,半數的議院在299個單獨選區由簡單多數選舉產生,另外半數的議員通過政黨推選的州名單產生。),議員的任期也為四年。當前聯邦參議院仍由各州政府派遣的代表組成(現在,每個州至少享有3票,200萬人口以上的州有4票,600萬人口以上的州5票,700萬人口以上的州有6票。),但相對于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聯邦參議院,一州獨大的局面已被完全改變。
三、議會與政黨的關系
如同在所有的議會制民主國家中一樣,政黨在德國的政治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由前所述,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聯邦國會議員的選舉實行比例選舉制。經驗分析表明,比例選舉制是一種助長弱小政黨力量、相對削弱大黨地位的選舉制度。在這種制度安排下,各個政黨無論是大黨還是小黨,都更傾向于恪守本黨的綱領原則而不是走聯合、妥協的中間道路。因此,這種選舉制度不僅直接促成了多黨制、而且直接促成了分裂的多黨制的形成,實踐作用表現為固定和強化一種多黨并立、互不妥協的政黨關系和結構。魏瑪共和國時期,大小政黨約有一百多個,能經常進入議會的政黨也有二十來個。此外,在議會政治中,相對多數的不信任投票機制也是導致政府在與議會的權力分配中處于脆弱不穩地位的重要制度性原因。從1919年到1928年的9年里,魏瑪共和國經歷了15屆政府,平均每屆政府執政時間不到七個月。在政黨與議會的關系上面,當前德國的議會制度從中吸取了深刻的經驗教訓。雖然當前德國仍實行多黨制,但5%的限制條款使當前聯邦議院內的政黨數量保持基本穩定,完全避免了魏瑪共和國時期小黨林立的局面。
四、議會與總統的關系
除了政黨與議會的關系之外,總統與議會的關系亦十分重要。魏瑪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的元首,由全體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總統有統帥軍隊、任免總理和文武官員之權。此外,總統還有解散議會和宣布實施緊急狀態的權力。聯邦國會與聯邦總統的直接民主制度的相互競爭及這一強總統制的設計最后導致了魏瑪共和國的失敗。這些規定也為后來德國從魏瑪共和國逐步“合法”過渡到法西斯獨裁統治提供了可能性。為避免重蹈這一歷史覆轍,制憲委員會在1948/1949年一致同意不再設置同樣的總統職位。當前聯邦德國的總統不再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聯邦議院的議員和同樣由比例分配的州議會代表組成“聯邦大會”每五年一次選舉產生。這樣一來,德國總統的民主合法性就被大大削弱了。此外,聯邦總統既沒有對軍隊的最高指揮權也沒有宣布緊急狀態的權力。當前,聯邦共和國總統迄今為止的功能在本質上只是國家的象征,起著代表國家的作用,承擔一些形式上的任務,聯邦總統成為了“國家公證人”。
五、小結
綜上所述,從當前德國議會制度同魏瑪共和國時期的議會制度比較中,不難發現兩者的淵源。總之,當前德國的議會制度繼承了德國“兩院制”的傳統,但兩院的選舉與組成頗多吸取了魏瑪共和國的經驗教訓;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聯邦國會中小黨林立的局面被當前穩定的多黨制所取代;“基本法”用“虛位總統制”取代了“皇權總統制”。德國當前的議會議會民主政體的特點,經實踐證明既行之有效又具有建設性意義。德國議會制度這只“涅槃之鳳”將繼續展現它的風采,經世人考驗。
參考文獻:
[1]丁建弘.德國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2]沃爾夫岡·魯茨歐.德國政府與政治(第7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3]楊菁.從等級制到代議制——德國議會制度的演變[J].德國研究,2003,1:68-79
[4]高宇祥.淺析魏瑪共和國時期民主保障制度的缺乏[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3:24-25
[5]陸梅.魏瑪共和國的滅亡和德國早期民主制的終結[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4,3:100-103
[6]梅祖蓉,馬敏.制度轉型的多樣性因素及關系分析——魏瑪共和國和聯邦德國民主試驗的經驗比較[J].史學集刊,2007,2:57-63
[7]景德祥.魏瑪憲法二元制與希特勒的上臺[J].史學理論研究,2006,4:93-103
作者簡介:朱金鋒,男,1989年1月23日,浙江桐鄉人,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德國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