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惠+何俊彥
[摘 要]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宣布“購買”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進一步激起了中國的不滿和抗議。釣魚島爭端表面兩個國家領土爭端,然而其中卻蘊含著錯綜復雜的歷史和政治關系。中日兩方僵持不下也受到國際政治局面的影響,對此有必要對釣魚島爭端的原因進行剖析與了解。
[關鍵詞]中日關系;釣魚島;爭端;剖析
2004年3月24日6點26分,保釣人士首次登島后,中日釣魚島爭端便頻頻出現在銀幕中,中國的態度也越來越堅硬,但事件始終沒有結果。直到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宣布“購買”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11日,日本政府與所謂“土地所有者”簽訂“購島”合同,釣魚島問題近期日益激化。[1]中日釣魚島之爭不斷升級,深入了解事件的始末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政治,地理,歷史方面對釣魚島之爭的做全面的分析。
一、歷史背景復雜
實際上釣魚島是中國先發現和命名的。在明朝年間隸屬于福建省,清朝初年起隸屬于臺灣。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完成的《順風相送》一書中,首次提到釣魚島。1534年,明朝第11次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完整地記錄了明朝冊封琉球的航海歷程,再次留下了中國人首先發現釣魚島的證明。[2]早在1561年,明朝的中國地圖便將釣魚島納入中國福建的海防區域內。到清朝,中國與琉球的界線在釣魚島南面海槽一帶已成為中國航海家的常識。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冊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傳信錄》更加清楚地指出了他赴琉球的海上航路:從福建出發,經花瓶、彭佳、釣魚各島北側,自赤尾嶼達姑米山(久米島)。平日里釣魚島無人長期居住,僅附近的島民有時會去島內采摘藥材和捕魚。直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并講琉球改名為沖繩縣。甲午中日戰爭后,在1895年1月,日本趁甲午戰爭清政府敗局已定,通過“內閣決議”正式將釣魚島編入其版圖,并秘密在島上建立樁標。在1896年之前,沙學浚保留著盛宣懷后代轉贈的慈禧詔諭:“將釣魚島、黃尾嶼、赤嶼三島賞給盛宣懷為產業,供采藥之用。”[3]詔諭清楚地顯示釣魚島更早成為我國民間私有地。但是在同年4月,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攫取了臺灣及釣魚島等附屬島嶼。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根據先前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規定,釣魚島本應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歸還給中國。但是,二戰后美國托管沖繩,并根據1951年的所謂《舊金山和約》把釣魚島劃入沖繩。對此,中國政府當時發表聲明:舊金山對日和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因而是非法的、無效的。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署“歸還沖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強烈抗議后,美國政府表示,歸還沖繩“施政權”對釣魚島主權問題不發生任何影響。但是隨后即在1971年6月17日,美國國務院又聲明把釣魚島的施政權交給日本,關于主權問題應由兩國協商解決。
釣魚島爭端實際上是美國埋下的不定時炸彈。美國作為全球的唯一超級大國,在二戰后其國家利益是維持世界霸權結構和自身的霸權國地位。在區域層次上美國的主要戰略是遏制區域強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區域沖突提供的機會,支持區域強國的對手,保持區域勢力均衡.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美國開始將矛頭指向中國,并于2009年,奧巴馬政府出臺了重返亞洲的政策,該政策實際上是遏制中國的政策。介入釣魚島爭端是美國實施其戰略的重要一步,有了釣魚島爭端的存在,美國可以利用該區域沖突,擴大其在亞洲的政治影響,為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存在提供理由,使得日本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從而鞏固13美同盟,共同遏制中國發展。因此從歷史上看,日本故意混淆“無主地”和“無人居住地”的概念,試圖在美國的內在支持下正面挑起釣魚島的爭端。
二、多種政治利益矛盾
中國從釣魚島事件激化后,一直保持著一種和平大國的姿態,提倡“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這讓日本的氣焰更加囂張。
日本之所以激化釣魚島事件,源于其復雜的黨派之爭。爭奪釣魚島是國內黨派之爭的產物。日本首相更迭速度相當快,多黨政治意見不合,政府預案通過阻礙大;老齡化、少子化的社會結構造成的弊端日益顯現;加之天災不斷,極大地動搖了民主黨的支持率,野田也成為日本政治史上遭參議院問責的第三位首相。日本各派更是將釣魚島作為政治籌碼為大選造勢。以東京都的名義購買釣魚島的石原慎太郎利用這場“鬧劇”增加自己的出鏡率,煽動民眾情緒,把釣魚島問題作為自民黨選舉的焦點,努力將自己的長子推上自民黨總裁甚至首相的位置。同時,日本表明態度將追隨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爭取美國信任與諒解,鞏固日美同盟,以重新獲得美國支持。
從美國的角度看,激化釣魚島事件符合牽制中國的政策。美國希望通過釣魚島爭端,挑起日中兩個鄰國的矛盾,從而便于未來對兩方的操控。另外在政治方面,美國意圖通過釣魚島事件制造“中國威脅論”,這給了日本強硬的底氣。
三、結語
事實上無論從歷史,政治的角度講,釣魚島屬于中國是證據確鑿的,然而事實卻遠遠比想象復雜和曲折。中國應盡快加強國家實力,爭取在釣魚島爭端中占據主動地位。
參考文獻:
[1]郭新昌,王娜娜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J]中日釣魚島爭端評析,2012(6):43-44.
[2]黃大慧,求是[J]釣魚島爭端的來龍去脈2011(11):62-63
[3]釣魚臺檔案館.釣魚臺檔案NO.3下:中日之間重大國事真相[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