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館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也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力量。從當前縣級文化館的現狀來看,文化館的公共服務能力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相適應。因此應當及時更新文化理念,加強縣級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智能化進程,以此來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關鍵詞]文化館;公用文化服務;職能化
文化館是國家在一些地區設立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它是政府為大眾無償提供大型文化活動和推進大眾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全球文化昌盛的時期,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高低,文化館作為文化服務體系在向大眾宣傳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大眾文化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文化館的特點、性質、作用決定了它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獨特作用,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要承擔責任,各司其職,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文化服務,以便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1、提高文化館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意義
1.1提高文化館公共服務能力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文化館是由政府主導的,它可以協助政府的工作,及時的宣傳黨的精神、政策和方針,對于繁榮社會文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2提高文化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是提高人民群眾綜合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在經濟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滿足自身物質生活的同時,人民希望獲得正確的、科學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來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化館是國家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要求,因此,文化工作人員要始終維護好,發展好、服務好人民群眾的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多開展一些大型的公益性文化節目,人民喜愛的文化活動來幫助他們形成熱愛文化知識、追求科學腳步、正確的“三觀”,進而提高人民大眾的綜合文化素質。
2、縣級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
政府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需求,創辦一些非盈利性、宣傳先進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體系為大眾提供文化設施、資源、活動等,豐富大眾生活。但在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建設職能、完整的文化體系是當今社會關注的重點。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特點就是公共性,它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精神服務,而文化館作為文化服務體系的一種,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它促進了文化的蓬勃發展。文化館不僅僅是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也是國家為大眾提供文化職能的途徑和標志。文化館通過為大眾提供文化服務和活動,引導大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出了貢獻。文化館充分體現出來國家對人民群眾的關注,它覆蓋地區廣泛,有利于聯系群眾,在建設公共文化方面具有很大影響力。
3、加強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化措施
文化館是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的主要地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要陣營,是社會主義文化服務的主要力量。那么,如此重要的文化館如何整合文化資源,讓群眾充分體會到文化氛圍,構建職能的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3.1陣地服務與信息服務相結合
文化館是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方式,所以,文化館工作人員要認識到文化館的獨特的優勢,加強文化服務的完整性,在文化館內為大眾多舉行一些公益活動,例如:音樂會、歌劇、戲曲、書法、電影等,也要為大眾開設一些學習班等,提高去群眾的文化能力。文化館的場地有限,文化館開設的培訓學校可以利用社區、街道等地區,根據當地居民的情況,人數、習慣等,開設科學的學習項目、時間等,使群眾可以在自己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到文化培訓;文化館承擔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資源,為了充分服務于大眾,文化館的工作應該和網絡結合,建立一個高智能的、知識豐富、科學先進、傳播快速、提取便利的文化館特色網絡服務體系。文化館和街道、社區的網絡平臺相融合,打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的平臺。網絡平臺要運用覆蓋地區廣泛、快捷的特點,在網絡平臺上放上科學教研、學習輔導、文化活動、紅色電影、專家講座等視頻,讓大眾可以在家就可以進行文化欣賞。文化館可以利用公共交流平臺,例如:QQ、微博等及時和大眾進行溝通,了解群眾的意見和解決問題,及時更新當下的信息,更好的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
3.2定點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
為了使更多的群眾感受到文化館的服務,文化館要靈活及時擴展思路,采取定點和流動相結合。文化館在街道、社區等地多開設文化活動場所,文化工作人員要定期去這些活動場所,去教授大眾舞蹈、太極、曲藝、樂曲等。
3.3硬件建設和軟件打造相結合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效、合理的運行,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結合。文化館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硬件體系,建設電子閱讀社、網絡系統與社區、街道的鏈接;并且加大對基礎設施的維護的投入。在軟件設施方面,要打造一個高質量的文化服務人員;另外,要召集在社區活動中出色的藝術人員,培養他們成為文化建設的帶頭人;要聘請一些高校的表演藝術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來充實培訓隊伍。
4、結語
建設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要發揮文化館的獨特作用,打造一個全民參與的文化館。文化館保障了人民獲得基本文化的權利,實現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的職能,只有提高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發展和人民共同參與,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用文化繁榮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建新,《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百科全書》,電子科技出版社,2004.3
[2].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主編,《群眾文化論叢》,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4
[3].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系列報道之五,中國文化報[J].194期.
[4].波.閩南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可持續性[J].廈門市群眾文化論文集,2006
作者簡介:張益年(1984-),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甘肅山丹,職稱:助理館員,學歷:本科,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