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達
摘 要:本文主要對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進行了分析。從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其認為要在少數民族小學中普及普通話,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說普通話,以為漢語文教學奠定基礎;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突破傳統的漢語文教學模式,采用全新的漢語文教學方法,以保障漢語文教學的質量;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以實現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效益;有效性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地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培養所提出的要求逐漸提高,為此我國開始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力求加快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進程。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下,我國各中小學校紛紛掀起一股改革熱潮,以順應時代發展的變化。少數民族的教育狀況也深受教育學者的關注,尤其是小學漢語文教學。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較為落后,生活條件并沒有大城市那般好,以致于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環境比較不盡人意,人們的文化素養還有待提高,而小學生因受民族文化的影響,使得其在思想上較為傳統,在接受新事物的時候比較被動,很難快速地掌握,這樣一來在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有待進一步改善。
一、普及普通話,奠定教學基礎
在少數民族地區,其運用最多的并不是漢語,而是其各自的民族語言,這就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文教學工作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難以快速地投入到漢語文學習中。這是因為學生已經習慣了少數民族語言環境,在學習漢語文的時候會產生抵制情緒和畏難心理,不利于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文教師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大部分漢語文教師在說話方面都帶有其地方語言的口音,普通話不夠標準,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少數民族的學生很難清楚的知道教師所說的意思,在發音方面不夠標準,阻礙了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普通話,使普通話普及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各個位置,以促進教師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漢語言環境,使學生處于普通話交流的狀態中耳濡目染,從而提高學生的漢語文水平。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普通話,有利于為學生的漢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塑造語言環境,改善漢語文教學模式
在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第一語言是其從出生就會說的民族語言,而漢語言的學習則屬于第二語言的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習并不如第一語言的學習那般容易,因而其已經習慣了一種語言的說話方式,產生了定向思維,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很容易混淆,所以說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將會對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產生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提高第二語言的水平。在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其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要求,必須采用現代漢語文教學方式,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漢語文交流平臺。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多為學生留有用漢語文表達情感和觀點的機會,以鍛煉其漢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較為艱苦,教學環境也比較差,許多學校都是實行寄宿制,其與教師的接觸和交流最多,為此教師則可有效利用這些時間,用普通話來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督促學生背書和練習,以促使漢語文滲透于學生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促進學生漢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現有設備,豐富教學活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不斷地創新和改進,尤其是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娛樂的重要工具,頗受大眾的喜愛。在教育事業中,教師也開始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活躍課堂氣氛,與之相應的教學基礎設備也逐漸完善,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在這種環境下,雖然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條件沒有城市那么好,但是地方政府和國家要重視對少數民族教育硬件設施的建設,以提高少數民族學習的教學條件,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在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設備,采用先進的教學技術,以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自覺地進行漢語文學習,從而突出學生在漢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在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減輕學生的漢語文學習壓力,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有利于提高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效果,改善目前漢語文學習的狀況,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對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是現階段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少數民族教育問題,要求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完善的教學基礎設施,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條件,以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縮小與漢族城市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少數民族小學教育水平。在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點,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保障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泳輝.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的漢語文教學心得[J].讀寫算(教研版),2013,(18.).
[2]穆合特爾·麥麥提尼亞孜.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教學中應樹立課程意識——從“漢語文”到“漢語”的課程稱謂之變的解讀[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12).
[3]瓊達卓瑪.談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1,(5).
[4]敖特根.淺議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文教學的新方法[J].科學導報,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