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有英
試卷講評課不同于新授課、復習課,它是在認真分析、研究學生考卷的基礎上,對考試中暴露出的學生知識或能力缺陷進行矯正,彌補之前教學存在的不足的一種課型。毫不夸張地說,試卷講評課上得好與壞,效率高與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科成績。所以,對高三試卷講評課,我們教師也應該向其他常規課和復習課那樣,加以重視并研究;并通過提高試卷講評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那么,怎樣進行高三數學試卷的講評,才能讓學生獲得最大收獲呢?什么樣的講評課才是高效而務實的呢?
一、認真分析考卷,明確講評重點
試題的講評不在于多而在于針對性強。很多老師圖省事,考完之后,不分主次,不管試題難易程度,對試題逐一講解。這種粗放式講評對題不對人,教師只關注試題;至于試題有多少學生會,有多少學生不會;或者學生如果不會,問題出在哪里,他根本不關注。其結果造成考試的診斷反饋效率低,難以收到預期效果。這樣不僅失去了測試的意義,還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而有效的試題評講課應該是:先統計后講評。
首先是對學生主觀題答題情況的統計。這個程序實際上可以在教師改卷過程中順帶完成。教師改卷過程中專門找出一張空白試卷,統計各個主觀試題學生答題的情況,甚至有些可以附帶上學生的姓名,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分析錯誤原因,以便在講解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
其次是學生客觀題答題情況的統計。一般學校都有考務通,通過答題卡的方式直接給出各題的答對率以及選每個選項的學生人數;如果沒有用答題卡,教師可以在每次考試將試卷發還學生前,列出客觀題題號清單,交由課代表負責統計每道試題的正誤情況(包括錯題人數和具體誤選情況),并把統計結果交給老師。這樣,教師對學生答題的基本情況心中有數,試題的評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完成上述兩個步驟的前提下,教師根據統計,確認本次測試所暴露的主要問題及成因,并緊緊圍繞“矯正補償”這一中心,明確試卷講評需要彌補學生哪些知識掌握上的缺陷,讓學生掌握哪些學習方法和應試技能,具備怎樣的知識遷移能力,形成怎樣的應試心理素質等,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順序,歸類講解。
在確定講評目標時,還應根據高三復習的階段有所側重。如第一輪復習中的測試,講評重點可側重知識方面,第二輪復習中的測試,講評重點可側重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第三輪復習時則重點突出應試心理和技巧方面的問題。只有目標明確,講評才有針對性、實效性。
二、精心編寫教案,設計講評方法
教學目標決定了講評課的內容,講評課沒有現成的教材作依托,全靠教師在課前通過測試、批改、統計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整理來確定,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其一、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和把握命題意圖,以明確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命題意圖主要是指考查大綱要求學生對每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分析命題意圖,也是分析試題考查的什么知識點和哪種數學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找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或是分析試題能力有待加強,還是計算能力需要提高;是審題不仔細,還是某個條件不會用,抑或各條件之間不會綜合,這樣就增強矯正補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測試之后,暴露的問題可能很多,但我們課時有限,教師應把知識的缺陷,思路的偏差,應試技巧的匱乏等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以使學生找到錯因的同時明確改善措施。
其三、確定矯正的途徑、方式和方法。測試后通過量化分析找出失誤及成因,那么應采取怎樣的方式和方法進行矯正補償?知識缺漏怎么辦?審題和計算失誤如何才能避免?如何才能選擇最優方法?正確的應試技巧是什么?等等。
以上是講評課備課中需要關注的講評內容三大方面,當然講評課因受時間限制,講評內容需要突出重點:如①量化分析答對率低的題目考查的知識點;②以前曾經矯正,但答對率仍然較低的難點;③平時教學中容易忽視的“教學盲區”;④容易導致失誤的易錯點;⑤影響答對率的的非智力因素。
講評課中心目標是要讓學生知道哪里錯,為什么錯,怎樣才能不再錯,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講評方法時,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傾向,要有利于使學生舉一反三,總結規律方法。
三、優化型結構,提高講評效率
試卷講評課如果采取對答案的方式,在課堂上簡單地把答案告訴給學生,學生最多只能弄清楚試題的結果,而至于為什么這么做,以后該如何分析和思考,避免出錯,學生卻不明白。之后學生再碰到類似的題目,重復出錯的幾率極高。這樣的講評效率可想而知是多么地低,對緊張的高三教學而言,非但無益,反而十分有害。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優化試卷講評課型結構,以提高講評課的效率。
首先,教師要杜絕那種一進課堂就拿起試卷講評的情形,而應當在講評試卷之前,先總結成績,激勵進取。每次試卷下發后,很多學生會立即查詢自已的錯誤所在,并與其它同學對照分數,考得好的同學興高采烈,考得不理想的同學則垂頭喪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結合近期學生的表現及試題難易和錯題情況幫助學生進行成績分析,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習進取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促進以后的學習。如通過同一學校內不同班級的對比,本次考試與以前考試的對比,解題能力的提高等諸方面找出成績的增長點,使學生增強信心;并以典型同學的進步為例多加表楊,激勵學生進取。
其次,根據試題所考查的知識、能力特點,或學生失誤原因,將需要重點講評的試題進行歸類講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此類型試題有更清晰地認識,又可以使其較容易地掌握此類試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做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如在數學講評課中常見的問題有三類:一類是學生基礎知識遺忘造成的失分;一類是不會分析題目導致的錯誤;還有一類是學生的審題,計算錯誤。針對這三類試題,講評時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提出不同的對策。如第一類問題,采用的是教師提問相關,學生回顧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知識結構,減少知識遺忘的應對策略。對于第二類問題,找其中一個做錯的學生,結合題目想要得出的結論分析題目中每個條件的可能用法,思考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想辦法搭建條件與結論之間的橋梁,也就是解題的過程方法,教會學生該如何分析題目,鼓勵學生平時應分析,多總結,不要輕易放棄每一個題。而對于后一類因學生審題或者計算導致的失誤,講評時則強調審題的重要性及一忽略的隱含條件,總結計算中的小技巧及易錯點,使學生在以后的考試中不但重視審題,而且能夠快速、準確地計算,減少類似錯誤的發生,從而提高答對率。
“選題不在多,而在精;考試不在頻,而在評。”如果我們高三數學教師在迎考復習中,較好地處理了考試和評講之間的關系,使我們的試卷講評課高效率、高質量。那么,我們學生的學科能力和解題技能就一定會有較大幅度地提高,高考也一定能夠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