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晶晨
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新聞帶來了挑戰,新聞編輯室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新聞產品的變化,重要的是新媒體的運用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產品正在越來越廣泛的參與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新聞的觀感也不局限于文章或者圖片,更多的是視頻或者適時參與討論。多媒體產品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面臨一些挑戰,另外,新聞質量的問題也不容小覷,新聞質量也可能成為阻礙新媒體技術充分發展的重要原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多媒體新聞在未來將是充滿吸引力的。
關鍵詞:多媒體;新媒體;新聞編輯室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6-0284-0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在數字化技術支持下衍生出了新的媒體形式,從而被稱為新媒體。目前,常見的新媒體形式都是基于傳統媒體基礎上產生的,如網絡報紙、網絡廣播、手機新聞等等。盡管這些新的媒體形式是由傳統媒體的技術革新而產生的,但這并不表示新媒體沒有自己的特點。
“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通過任何他們喜歡的平臺,接收新聞和信息”,這恐怕是新媒體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新聞編輯室(newsroom)的設立不僅讓原先的受眾跨過時間空間的阻礙,更可以第一時間讀到任何想要的新聞;而且將信息資源整合,讓同一信息在不同平臺共享從而擴大信息的傳播范圍。克雷格·杜波所提出的信息中心的概念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數字化的新聞編輯室(digital newsroom),與傳統的新聞編輯室相比,可以更加突出新聞集團對受眾需求的回應,突出了新聞從業人員不僅在為報紙,而且也在為網站、微信、手持移動設備以及其他多種平臺搜集新聞和信息。
本文擬通過BBC新聞網和 SKY新聞網在新媒體手段運用上的異同點進行比較,展現新聞編輯室(newsroom)在新媒體技術影響下發生的變化。
一、多樣化的新聞媒體架構
在新媒體時代,新技術的日新月異使新聞媒體架構發生了根本改變,多種多樣的新聞媒體架構展現在公眾面前,前端的新媒體新聞線索數據匯聚平臺;后端的新媒體新聞發布平臺,包括電視直播室、新媒體發布室、網絡電視臺、手機、iPad等終端設備;中端包括新聞稿件自動生成系統、新聞后期編輯系統(包括視頻編輯系統、流媒體編輯系統和音頻編輯系統等)、新聞審核平臺以及新聞在線資料庫;末端則包括新媒體新聞應用服務平臺和新聞存儲平臺。
從BBC新聞網站和 SKY新聞網站這兩個網站的頁面上可以發現一些共同點,在常規Web新聞基礎上,兩個網站同時都有手機版,手機版本的出現讓人們可以更便捷的通過手機獲取新聞。BBC新聞提供手機特制版網頁給手機用戶,每日頭條和每日閱讀量最大的新聞會在首頁被重點標注,此外智能手機還可以在網絡允許的情況下免費收看視頻新聞;與BBC新聞不同的是,SKY新聞僅為SKY會員免費提供手機SKY新聞,其他用戶則需要付費才能享受這樣的便利。而在應用程序方面,這兩個網站為新聞更新都研發了適合平板電腦的Pad版應用程序,這類應用程序的設計更適合平板電腦的尺寸,也可以使用戶更快捷的獲取新聞,使之成為用戶獲取重要的多媒體產品信息的主要途徑。
BBC新聞網和 SKY新聞網這兩個網站都采用了新聞架構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這是一種同步網站內容的應用程序格式,它用于發布和獲取網絡內容(如頭條新聞)的XML格式。目前RSS閱讀器已廣泛用于網上新聞頻道,它的自動推送功能可以讓用戶不需要下載多個新聞客戶端從而了解到新聞發展的動態。為了讓受眾更快地了解新聞,新聞客戶端也會支持RSS端口分享新聞資訊,這種聚合工具軟件給用戶追蹤不同網站的新聞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BBC新聞網站和 SKY新聞網站這兩個網站除了擁有共同的產品之外,他們各自也有一些獨特的新聞架構。如BBC新聞網站,用戶不僅可以從電視上觀看BBC新聞,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訂閱新聞。郵件新聞訂閱是一種免費的新聞定制服務,用戶訂制新聞以后,當有符合定制主題的新聞出現時,BBC將通過電子郵件自動給用戶發送最新的新聞資訊。訂閱方法也很簡單:(1)用戶可以自己設置一個電郵信箱,以便接收BBC中文網的電郵新聞;(2)用戶發送電郵到majordomo@lists.bbc.co.uk,并在電郵的“主題”欄中填上訂閱字樣;(3)BBC網將發電郵給用戶證實登記;(4)用戶按照電郵確認后即可開始訂閱。
SKY新聞網站則可以提供網絡廣播和通過短信獲取新聞信息的服務。網絡廣播是網絡傳播多媒體形態的重要體現,也是廣播電視媒體數字化發展的重要體現。對傳統廣播而言,網絡廣播是其功能的補充,兩者是互補和合作關系。總而言之,在現代社會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新聞的獲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新聞手段獲取方式的豐富可以滿足不用用戶的各種需求。SKY網站所提供的SNS短信接收新聞服務,類似于國內的手機報業務,不同的是國內是新聞資訊由運營商提供,而SNS短信是由SKY新聞網站所提供的。
二、以案例分析多種形式的媒體編輯手段
多樣化的新聞架構也讓新聞形式得以實現多樣化,目前運用較為廣泛的多媒體編輯形式有文本編輯、圖形圖像編輯、音頻編輯、動畫和視頻編輯等,多種形式并不是單一存在而是可以被整合在一起的,這樣受眾可以更生動形象地了解新聞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以BBC報道的“關于樂購超市的馬肉丑聞”的新聞為例,受眾可以在BBC新聞應用程序或者它的網站上讀到關于這則新聞的相關報道,多媒體的新聞呈現形式可以讓讀者更及時、更詳盡地知道“馬肉丑聞”發生的原因、事件發展的過程以及處理辦法,并且這種形式的新聞瀏覽是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數字技術支持多媒體產品的發展并且改變了新聞融合的分類形式,這是多媒體產品的另一個階段(Chandra eds,2000)。Quandt 和Singer (2009:p.13)同時也申明多媒體是一種“小圈”產品。新聞或者電視只可以在一天中不斷重復已經編輯好的“馬肉丑聞”,而多媒體產品更可以根據事件發展不斷即時更新事態發展。然而上面提到的高速更新的新聞和多媒體產品的發展也可能會導致新聞篇幅的短小和新聞質量的低下。
再以“孟買廠房倒坍”新聞為例,一個為英國品牌制衣的廉價工廠在四月二十四日廠房倒坍,造成數百人死亡,這樣的新聞在各大媒體引起了持續關注。SKY 新聞在二十五日報道了兩則關于這一事件的新聞,并且在隨后的幾天追蹤報道了這一事件的具體情況,比如,樓房倒坍的具體原因;成衣品牌“Primark”給予的反饋情況;甚至此事件導致的英國民眾反對購買“Primark”衣服引發游行等。時至今日,由于網絡巨大的信息存儲量,人們依然可以在SKY新聞網站的新聞追蹤板塊上查看到關于這一事件的報道。我們從這兩側具體的新聞事例可以發現,SKY新聞網站和BBC新聞網站一樣,也是有多種多樣的新聞呈現形式,如視頻、信息反饋和討論等,可以說,在技術方面兩個網站難分伯仲。
新聞網站除了利用技術手段報道新聞內容,還可以通過利用公眾參與來提高新聞層次。Quandt 和Singer(2009)都認為現代媒體的發展是以新聞技術為基礎但是卻不依賴于新聞技術手段。數字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廣泛應用使得讀者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具體來說,新聞編輯室的出現是為了給讀者提供充分的空間去評論新聞(Boczowski,2004)。這一新型媒體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參與到新聞制造中,同時也可以使參與者在新聞制作過程中分享新聞的不同方面,這也給應用程序上的開放程度和獲取新聞鏈接的便捷程度(Quandt 和Singer,2009)等方面打開了一定的提升空間。
三、新媒體編輯發展面臨的挑戰
盡管新媒體編輯的發展目前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多媒體新聞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新聞以一種更加便捷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由此也給新聞帶了很多挑戰。首先,記者人才的選拔規律被打破了,Belackova,Stastna和Miovsky (2011)都發表了類似評論:不同新聞媒體的選拔形式滿足了海量增加的新聞資源對新聞記者人才的需求。而新聞記者如何有效應對信息爆發的現狀值得人們思考和關注。Quandt和Singer(2009)進一步說明道:信息聚合在面對巨大的信息時越發顯得重要,同時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會在新聞系統中降低團隊合作的必要性。這一點是有必要引起我們重視的,因為新聞是必須被整合的,高素質的工作人員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
其次,多媒體產品可能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為了保證高質量的新聞和新技術的使用,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專業記者是對新聞質量的一種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對于觀眾而言是由專業記者保證的(Quandt 和Singer,2009:p.134),但是這也相應地會導致巨大的記者質量的投入和技術手段的支持(ibid),Wallace (2009)同時也用一個BBC的例子來支持這一觀點。新技術的投入花費包括對新聞人員的培訓、版權的申請等方面,BBC新聞廣播公司也承認由于在技術方面的巨大投入而導致了財政壓力,這無疑也是對新聞系統的挑戰。因此,技術投入也是多媒體產品所面臨的挑戰中不得不思考的一個方面。
再次,海量多媒體信息的發布是否會影響新聞的質量,這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一個方面。多媒體產品的受眾參與度比較大的特點給新聞質量檢測方制造了很大的困難去保證新聞融合處理的質量(Cottle 和Ashton,1999)。從另一方面說,新聞更新的速度之快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新聞融合的難度(Cottle 和Ashton,1999)。
Quandt和Singer(2009:p.136)承認說傳統的新聞模式和內容已經被受眾接受,同時在現階段多媒體又不能保證新聞的質量,這可能是在新聞報道方面傳統新聞記者優于多媒體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Deuze(2007)反駁道:多媒體產品加大了受眾的參與度,盡管有信任危機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互動也是新媒體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為了解決這一復雜的問題,新聞網絡管理員開發了社交聊天平臺。如果網絡管理員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新聞質量在未來還是很有希望得到提高的。(Deuze,2007)。由此可以看出,新興技術在未來幫助解決多媒體產品的問題方面還是具有巨大潛力的(Wallace,2009)。
關于對網絡新聞質量信任的問題,Cottle 和Ashton(1999)也提到過新技術的發展進步將解決這一問題。簡而言之,雖然現階段新媒體的一些特點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媒體,但新媒體產品具有巨大的潛力去變得更加完善,更被受眾所接受。
四、總結
目前國外新聞行業的新聞編輯正呈現以下發展趨勢:(1)新聞內容多樣化,新聞的內容從過去的文字為主,向包括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過渡;(2)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和信息收集與發布之間的時間差正在逐步縮小。如新聞攝影記者在事件發生現場,可及時拍攝照片和視頻并立即上傳到網上,這樣讀者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新聞現場的聲光影像;(3)新聞的傳播渠道不斷拓展,新聞機構可通過紙質報紙、網絡、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發送新聞,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新聞、天氣預報、體育賽事、電影電視、生活咨詢等信息。(4)加強與讀者的互動反饋,如:專業記者每周發表博客,與讀者互動,讓讀者上傳自己的信息、照片和文字,讀者之間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相互交流;經審核后發表。實際上,目前不少媒體或多或少地正在朝著全面徹底地“擁抱網絡時代”這一方向前進。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產品正在越來越廣泛的參與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受眾將有更多的渠道來獲取新聞,比如,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程序,RSS新聞閱讀器等等。受眾可以從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形式瀏覽新聞,對于新聞的觀感也不局限于文章或者圖片,更多的是視頻或者適時參與討論。多媒體產品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他們也在面臨一些挑戰,如在技術更新方面的巨額投入和新聞從業人員工作量的加大都為新媒體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壓力和阻力;另外,新聞質量的問題也不容小覷,新聞質量也可能成為阻礙新媒體技術充分發展的重要原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多媒體新聞在未來將是充滿吸引力的。
參考文獻:
[1] Chandra,S.and Member,IEEE,Ellis,C.S.and Vahdat,A.(2000),“Application-Level Differentiated Multimedia Web Services UsingQuality Aware Transcoding”,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Vol.18,No.12,pp.2544-2565.
[2] Quandt T.& Singer J.(2009) ‘Convergence and Cross Platform Content Productionin Wahl-Jorgensen K &Hanitzsch T (eds) The Handbook of Journalism Studies Routledge:NY Sky News Winner of newsroom technology.(2009,March 1).Broadcast Engineering ,p.98.
[3] Boczowski,P.J.(2004),“The processes of adopting multimedia and interactivity in three online newsrooms”,Journal of Communication,June 2004,pp.197-213.
[4] Cottle S.and Ashton,K.(1999) ‘From BBC newsroom to BBC newscentre:On changing technology and journalist practices,Convergence:Journal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Vol.5,No.3,pp.22-43.
[5] BBC News Online.(2013),“Horsemeat scandal:TESCO‘to use more Britih meat”,http://www.bbc.co.uk/news/uk-21598425.[Accessed09.05.13]
[6] BBC News Online.(2013),http://www.bbc.co.uk/news/10628994.[Accessed 09.05.13]
[7] Belackova,V.;Stastna,L.and Miovsky,M.(2011),“Selling by drugs”: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overage of illicit drugs in different news media types and formats,in Drugs:education,prevention and policy,18 (6),pp.477-489.
[8] Deuze,M.(2007),Convergence culture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in SAGE Publication,10 (2),pp.243-263.
[9] Deuze,M.(2007),What is multimedia journalism?,in Journalism Studies,5 (2),pp.139-152.
[10] Sky News.(2013),Bangladesh:Building Collapse Leave 145 Deadhttp://news.sky.com/story/1082297/bangladesh-building-collapse-leaves-145-dead.[Accessed 09.05.13]
[11] Sky News.(2013),http://devices.news.sky.com/.[Accessed:09.05.13]
[12] Wallace,S.(2009)‘Watchdog or witness? The emerging forms and practices ofvideojournalism,Journalism,Sage,Vol.10 (5),pp.684-701.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