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攝影要有生命力,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進行交流與創新。攝影創新,需要具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創新能力的專門攝影人才。怎樣培養這類人才呢?本文從攝影創新能力培養的大環境入手,簡單交代了人才培養的時代背景、闡明了攝影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結合攝影教學實際,以攝影教師為視角,著重對攝影創新能力培養的步驟、方法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以期為廣大攝影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提高對學生攝影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攝影創新;能力;培養;步驟;方法
1 攝影創新能力培養的時代背景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泉,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攝影從1839年誕生到現在,一百七十余年的歷史,就是不斷發展創新的歷史——最終,攝影不但與繪畫相分離,而且發展到今天甚至比繪畫更加興盛與普及,就是不斷創新的結果。當前,以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為主要標志的世界科技革命已經形成,人類已進入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時代正在形成,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作為新媒體時代影像傳播的一種主要方式,攝影的應用日益廣泛,功能越發強大,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眾多的優秀攝影作品中出類拔萃、脫穎而出,攝影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2 攝影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創新是攝影的靈魂,是推動攝影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攝影自身的發展需要創新,攝影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攝影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才能推動行業的發展,為攝影注入新的活力,給攝影帶來新的方向。攝影要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堅持創新,時時創新。
攝影要創新,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攝影專業人才。攝影要創新,離不開攝影人才的培養與利用。對攝影人來講,創新是自身的發展與完善,是其在競爭中取勝的最佳手段,是攝影事業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創新對攝影教師而言,是義務,是責任,是機遇,也是挑戰!攝影創新能力作為能力的一種,具有能力的普遍規律。有研究表明:能力是可以提高和發展的,能力既依賴于某些生物學因素,受遺傳的影響,也依賴于教育和環境的因素,個體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提高和改進自己的能力。排除先天的生物學遺傳因素,本文著重對后天因素的影響——如何提高攝影創新能力,進行簡單的探討。
3 攝影創新能力培養的步驟
攝影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般說來至少需要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接受挑戰。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確立了科技和教育是興國的手段和基礎的方針。科教興國戰略特別強調創新精神。作為培養攝影人才的搖籃與基地,各類攝影院校從事攝影教育工作的攝影教師們,更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學習,與時俱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攝影人才為目標,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設置,整合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手段,更新教學內容,變革評價手段,突出攝影的理論性、技術性、實踐性與創新性培養。
(2)高瞻遠矚、準確定位,以身示范。攝影教師只有注重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有可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端攝影人才。作為攝影教育的領頭人,攝影教師首先要高瞻遠矚,具有創新精神,不但要使自己明確,而且還要使學生明確攝影在整個社會發展和國民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自身不同院校、不同層次的要求,對攝影進行恰當準確的定位,確立攝影課程教學的目標。同時,攝影教師要積極、大膽打破攝影教學部分學科的原有界限,努力構建攝影邊緣學科,在橫向與縱向上對攝影進行理論與實踐的全方位、深層次拓展,在攝影理論與攝影實踐方面積極進行大膽嘗試、力求變革,勇于創新,通過不斷地創新學習,以身示范、為人師表,努力踐行攝影創新精神。
(3)聯系實際、積極探索,因材施教。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攝影教師應努力協調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重視并加強對攝影史等攝影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適時引入藝術學、藝術史、哲學、美學、影像視覺學、視覺心理學、印刷學、影像傳播學、電子圖形圖像處理、網頁設計等與攝影影像應用技術相關領域的教學內容。因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廣博的知識結構不但可以使學生視野開闊、一專多能,而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就會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以后攝影事業的開拓和發展提供了創新的一些基本條件,這樣就更有利于攝影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此同時,攝影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其個體獨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影像表達到位、攝影視角獨特。
(4)創新思維、強化實踐,積累經驗。攝影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在攝影前對選題進行整體設計的思想,使學生明確認識到攝影各個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及相互關系,預計到拍攝后影像最終展出時的實際效果,從而對攝影的各個環節進行適當把握。在處理攝影作品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對其作品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比較,學會從不同角度整理和闡釋既有的影像,并能在合理評估之后進行適當的調整,得出恰當的結論,最終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展示或傳播。此外,攝影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實地創作、學生座談、組織展覽、專家點評、攝影比賽等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攝影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攝影創作與理論學習中不斷總結與提高,為攝影的創新與發展積累更多的寶貴經驗。
4 攝影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般說來,攝影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對攝影的濃厚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攝影教師應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熱愛攝影、酷愛攝影。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雖然遺傳素質是興趣形成的前提,但環境與教育對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卻有著巨大的影響,因為人的主觀因素是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原因,但興趣可以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從而使興趣步入良性循環。所以,攝影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攝影的濃厚興趣。
(2)培養學生對攝影的質疑精神。質疑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只有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再認真思考、積極行動,才有可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古語說:“學貴為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從疑生,疑解則學成”。“疑解”就是解決問題,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就是創新,所以創新離不開質疑。質疑意味著不因循守舊、不循規蹈矩、不固步自封。攝影教師要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培養其質疑精神和質疑習慣。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由此可見,攝影教師培養學生對攝影的質疑精神是多么重要。
(3)培養學生對攝影的創新意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高度重視創新、對創新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欲望,能夠在攝影實踐中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不但有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更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分析力與靈活的應變力,能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勇于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在競爭意識的激勵下,學生有了新的想法才會立即轉變為實際行動,即使有了諸多困難也會繼續堅持不懈,面對風險也會勇于承擔,甚至靈活應變、化險為夷,這樣才會使創新成果得到一步步地落實。
(4)培養學生對攝影的創新思維。攝影要創新,不僅要有創新的意識,更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要能綜合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的觀點或新的方法。攝影的創新,要注重形象思維、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運用。創造性思維即創新思維,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用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或新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形式。創造性思維是相對于常規思維而言的,在人類思維活動中是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人人都有的一種思維形式,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創新思維是創新實踐和創造力發揮的前提。在創新思維過程中,人們既用邏輯思維,也用非邏輯思維——靈感就是一種非邏輯思維。愛因斯坦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光有汗水肯定是不行的,有沒有這百分之一的靈感非常關鍵!不過,好消息是:對任何一個人來講,創新思維都是可以通過訓練進行提高的。只不過是,對于不同的人,區別僅在于通過訓練所取得的效果與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在攝影教學中,攝影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堅持不懈的、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和訓練,以期達到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效果。
(5)培養學生對攝影的創新習慣。創新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并產生新的社會價值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并掌握影響創造力的因素有哪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構成創造性的心理成分主要有想象、輻合思維、發散思維,遠距離聯想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及人的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等與人格相關的非智力因素。眾所周知,創造性活動需要想象,特別是創造性想象的參與,但光有好的想象還不行,還必須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實現想象的目標。而能否有效地解決問題,也受一些復雜因素的影響——除了受策略、方法、知識等智力因素影響外,還受思維定勢、功能固著、動機、情緒、人際關系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所以,作為攝影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積極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以外,還應該利用言傳身教等一些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行創新訓練、主動提高創新能力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一貫自覺、積極主動的多次創新實踐,形成并強化更有利于學生創新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的創新活動盡早步入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四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3:280-283,308,314-318,324-325.
[2] 李發學.高職學院攝影教育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10):34-35.
[3] 楊晟.高校攝影實驗教學創新初探[J].管理觀察,2010(11):127-128.
[4] 靳永慧,甄亞麗,郝敬京.專業技術人員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團隊建設讀本[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 (4):56-58,63-66.
作者簡介:張燕芹,學士,1996年7月畢業于中國刑警學院文圖系公安圖像專業,大學畢業后在西安鐵路人民警察學校任刑事攝影專職講師,1999年學校改制后任陜西省法官法警教育培訓中心講師。